司俊杰【笔歌砚语】

农村三留(三留秘籍)(1)

展览时代的书风,诸体杂糅,各具风度,帖学也罢,碑学也罢,笔法、结体、布局总归要给观者以视觉冲击之后的启发和联想,只有古法和功力还不足以诠释主体的生命情感和内在视域,这是让旧式文人的惯常书写者跌破眼镜的书写事件。

清代以前的文人学书法像女人结婚,进了谁家门就做谁家人,初学哪个帖一辈子抱定写那个帖的字,触目便知所宗。展览时代将书法艺术化,在强调宗法的基础上,破法的胆识与智慧成为衡量“书法艺术”与“艺术书法”的重要取值。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浴火新生。“ ​​​破“不是推倒重来,含有发扬和抛弃的双重含义,是辩证的扬弃 ​​​。说白了,就是要在法度林立的古法里找到“我”,否则,“我”只是一台书体的“复印机”,把古代某人的某种书体分毫不差地复印一遍,除了证明模仿能力强以外,而“我”是谁?又在哪里?向哪里去?

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一族吃瓜群众未曾料想的内在秘籍,在“书法”前面冠以“艺术”的定语,意味着艺术书法是品的不是看的,既然要“看”,就要“看“出她“浴火”的来龙去脉,“扬弃”的取舍抉择,“新生”后的蹈机握杼……一眼看透、看尽、看全的书法,绝不是艺术书法。

书法艺术与艺术书法的区别,窃以为前者只立不破,后者大破大立,仅此而已。

从审美的操作层面来讲,艺术书法至少葆有“三留”特质:(1)留住愉悦。观赏后的愉悦感长时间萦绕心怀,喜及“三月不知肉味”;(2)留住印象。观后印象深刻,神韵长时间挥之不去,眯上眼睛它就来了,睁开眼睛它又走了;(3)留住悬念。耐人琢磨,惹人玩味,忖度何以将晋唐与明清穿孔凿通,缘何能将穷乡儿女牵进魏阙庙堂……

舍此,不算真正懂书法,只是票友而已。

202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