蘣(tòng)

兴化话中有一个音tòng,其义是指人的相貌漂亮、美丽、标致。生活在兴化城乡,一个tòng字是会不绝于耳的。小伙子嫌弃姑娘的模样,不愿意订亲,妈妈就会劝他:“只要品行好就行了,tòng又不能当饭吃。”婆婆喜欢二媳妇,大媳妇当面不说什么,背后却大发感叹:“人家脸盘好看,一tòng惹百中啊。”奶奶抱着孙子到邻居家串门,邻居逗逗孩子,又说说出一番好话:“这孩子奶膘真好,肉tòng。”遗憾的是,我一直只闻其音未见其形,不知道这个字的正确写法。但是,我心中的疑问却越来越重:一个使用频率如此之高、读音如此正常、声母韵母如此清晰的字怎么就了无形迹呢?

兴化方言搞笑怎么说(这个姑娘长得蘣)(1)

网络图片:蘣(tòng)女孩

于是,我常常就此问题请教于方家。一日,一位古文功底深厚的老先生告诉我:“这个tòng字当是‘疼痛’的‘痛’。”我将信将疑,便想从工具书中找到佐证,但翻过了好几种词典,均不见“痛”字有“美丽”之类的解释。难道此“痛”有惹人痛之义?汉语中确实有以自己的感觉形容他人的现象,“这个人真烦”不就是说“这个人真令人厌烦”吗?我发邮件咨询一位在大学搞文字研究的学者,他对此说并不认可。

这时,几位对江淮方言颇有研究的学人明确指出,这个字的规范写法是“蘣”,《康熙字典》中是有的。我便去查《康熙字典》,果然找到了这个字。《康熙字典》注曰:《集韻》他贡切,音痛。《博雅》好也。又《唐韻》天口切,偷上声。义同。又禾苗出也。就是说,这个字可读tòng,也可读tǒu,其解有二,一为好,二为木苗出。蘣有“好”义,自然可以形容人的貌美了。如此说来,这个字的写法是可以确定的。

其后,我一直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这个字的最初意思究竟是什么?从这个字的结构来看,其义应该跟草有关,它有一个义项“木苗出”,恐怕与本义较为接近。据说有一种草叫萜苋蘣,不知道是何方仙草。但汉字在产生、流传、演变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难以说清的东西,由形推义,有时是很困难的。你说,哭与犬何干?笑与竹又怎么扯得上?

第二,这个字为什么多用于人的相貌?照理说,凡有美好之义的词使用范围是较为广泛的:既可形容人,也可形容物;既可描写人的外貌,也可描写人的行为;既可赞美有形的,也可赞美无形的。而在兴化方言里,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说这间房子建得蘣,为什么不说这件衣服缝得蘣。

第三,为什么寻不到使用这个字的例子?既然《康熙字典》中收录了这个字,说明它在此前已在使用,但为什么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呐喊》到《子夜》、从《美食家》到《平原》都没有它的踪影呢?怪只怪我自己读书太少了,真希望有人能从古代的文本中给我找出几个例句来。

写到这里,我可以录下一段送凤凰的唱词了:“门前双喜红彤彤,蘣姑娘迎进新房中。夫妻恩爱人夸赞,十月生下龙和凤。女儿蘣过美西施,儿子健壮是英雄。女儿嫁得状元郎,儿子沙场立头功。全家福如东海水,人人寿比南山松。”唱词并无文采,但两处用到“蘣”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