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曾经,有许许多多普通的人,为了他们所热爱的山河,抛却个人欢喜悲伤,奉献热血和生命,成为丰碑。

现在,更多普普通通的我们,寻访、纪念和守护这一座座丰碑,颂扬、传承他们的精神。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1)

闻一多先生。资料图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2)

李公朴先生。资料图

日月星辰、山野万物,战火硝烟虽远,青砖黛瓦故景如旧。那些草木和故旧,那些音容和谈笑,从书中、照片里走出来,栩栩如生。也让新时代的红色印迹显得朝气蓬勃、生机无限。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3)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4)

李公朴先生殉难处纪念碑。

《最后一次演讲》唤起人民觉醒

五华区圆通街1号,矗立着李公朴先生殉难处纪念碑,与之不远的地方,钱局街西仓坡6号是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碑。

一座城市、两位民主人士、两座碑亭,就这样彼此见证,亦出一脉。

1946年7月11日深夜,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在昆明突遭暗杀。

4天后的7月15日,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上,同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发表演讲。为安全起见,家人和朋友原本都不让闻一多出席,可他只答了一句:“李先生为民主可以殉身,我们不出来何以慰死者?”

报告会上,他掷地有声地说:“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这便是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这是一次唤起人民觉醒的战斗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

报告会后,闻一多到府甬道14号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下午五点多散会后,长子闻立鹤前去接他。

民主周刊社离闻一多居所不过200米左右,就在距离居所大门只有十多步时,枪声突然响起,子弹像雨点一样朝着闻一多射来。

密集的子弹中,闻一多头中三枪,胸部、左腕也被击中,闻立鹤身中五枪,肺部被打穿,一颗子弹距离心脏仅有半寸……

听到枪声的家人奔出门外,急忙将父子俩送去云南大学医院。19岁的闻立鹤从死亡边缘捡回了一条命,可闻一多的伤是致命的,47岁的他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一城之内,五日之间,两位著名的民主人士、知识分子接连被害,舆论哗然。李、闻惨案的发生让国统区各阶层爱国人士更加把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昆明爱国学生和各界群众又相继开展了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助学和人权保障等此起彼伏的爱国民主运动。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5)

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为和平民主献身的民主战士)(6)

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碑。

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那么,到底谁是凶手?闻一多遇害一个月后,案件“侦破”,两名凶手被“公审”枪决。然而,真相远远没有被揭开。

因“李闻血案”受到惩罚的,其实只是几个无名小卒。举世皆知,李公朴、闻一多之死是一场政治暗杀,真正的凶手是国民党政府。

这次暗杀,为何矛头直指二人?

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起初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多个党派和社会组织联合组建。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其成员多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

加入民盟前,李公朴就是颇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早在1936年,他就担任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因为积极呼吁全国各党各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他被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当时,他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抗战胜利后,李公朴担任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主教育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继续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活动。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万余群众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当场打伤民主人士60多人,制造了“较场口血案”,李公朴就在其中。

与李公朴相比,在西南联大教书的闻一多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诗人、学者。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3年,他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在昆明出动大批军警和特务,袭击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学校,殴打学生,投掷手榴弹,导致4名师生遇难,50多名青年受伤。惨案发生后,闻一多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一文,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行。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反对内战,闻一多等民盟人士又在昆明发起了万人签名的呼吁和平运动。

此时的中国,民盟是除了国民党、共产党之外的第三方重要力量。虽然没有掌握武装力量,但民盟成员多是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潘光旦、罗隆基这样的著名知识分子,对社会舆论有着广泛影响。

热心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民盟,其实早就被国民党视为敌对力量。一直赞成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与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多次呼吁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二人,早已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他们,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李闻惨案”,这场民国后期震惊中外的政治暗杀,把国民党专制统治的黑暗暴露无遗,对民心向背和众多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在国共之间的抉择发生了深刻影响,也使得民国政权因其专制独裁为自己敲响了末日的丧钟。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杭蓉/文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俊星/图

相关史料由中共五华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责编:肖窈

编审:周晓雪

终审:钱红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