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过完,随手看了一眼接下来两周即将上映的院线片,真叫一个凄惨和冷清。

其中多半片子的质量就不提了,烂是肯定的,更可怕的是,估计烂都烂得无人问津,都没什么人有兴趣去骂。

与之对应的是,最近倒是有部国产剧的口碑超高,高到我这个平时不太看剧的人,都有兴趣去一窥究竟。

没错,说的就是《风筝》,豆瓣上两万多人标记,8.5的高分

大部分国产剧的水准,恕我直言比国产烂片不遑多让,很多都不堪入目。但每年也总会有几部比较用心、制作精良的国产剧,占据人们的视野。

在我的印象里,谍战剧算是近年来国产剧里出精品比较多的一个类型了。《潜伏》《暗算》都属于这一类。

这部剧好在哪里?会让包括我们的父母这辈人在内的这么多人紧追不舍,而且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相信看过这部剧的朋友心里早已有了一个自己的判断。

在我看来,还是归功于一个剧的根本——剧本。剧本刻画出一组生动丰满的人物,然后围绕他们,开展我们熟悉的各种谍战卧底戏。

听说令尊大人最近沉迷于“鬼子六”不能自拔?

啥?你也迷上了?

新闻联播之后必须要看《风筝》,不然浑身不舒服?

随着柳云龙时隔多年再次出山,中老年男性最爱的主旋律谍战剧,终于再次掀起了收视狂潮。

谍战题材集悬疑、动作于一体节奏紧凑有智商,飞车炸弹有场面。情节往往出其不意,高度类型化的创作使得观感极其爽快,很容易成为爆款。

我国由于抗日时期与建国前后特殊的历史环境,再加上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需要,可以说拥有极其肥沃的谍战剧创作土壤。

反特主题,从当年的《敌营十八年》《保密局的枪声》,到如今年轻人也在追的《伪装者》《风筝》,不断推陈出新,佳作频现。

是时候给我们的谍战剧算笔总账了。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1)

说到谍战剧,绕不开的就是柳云龙。

在电影界,像姜文这样演而优则导,自导自演的,大有人在,电视剧界这种现象就属凤毛麟角了。

柳云龙就是电视剧界为数不多自导自演的导演。

他的成名作《暗算》,改编自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暗算》。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2)

那时王宝强还不是许三多,在《暗算》中出演瞎子阿炳,朴实的天才,他成也“听风”,败也“听风”,人生仿佛逃不出宿命的怪圈。

柳云龙的安在天和钱之江,父子两代为了新中国隐姓埋名,战斗在特殊战线上。

他们是战士,但他们的战场没有硝烟,他们是革命者,在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里,面对十倍的危险和诱惑,他们用智慧和信仰抵挡。

《暗算》把情节重点放在了密码上,战争里,最讲究个知己知彼,而密码就是获取情报的钥匙。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3)

二战中密码学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密码机,解密这件事,难到反人类,非头脑极其聪明的科学家不可。

《暗算》里的英雄们,就是如此的帅气与才华并存,是不是更加心向往之了呢?

插播一句,二战中克服德国密码机的科学家是英国人图灵,他将破译密码机的原理用在了另一项事业中,成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关于图灵的故事,指路奥斯卡获奖选手《模仿游戏》,有你们心爱的卷福哦。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4)

《风筝》是柳云龙蛰伏多年的作品,虽然它难称完美,但我们忍受了粗糙的制作、神经病的剪辑、毫无章法的视听之后,居然还能收获巨大的满足感

那么它究竟拥有怎样的魔力?

《风筝》讲一个外界看来杀人不眨眼的军统大特务,“鬼子六”郑耀先,其实是我党在苏区时派遣潜伏在军统内部的地下工作人员,代号“风筝”。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5)

“风筝”只与一个上级单线联系(《无间道》之后,卧底好像都是这个套路),后来这个上级为了掩护他,不幸牺牲。

从此“风筝”断线,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郑耀先潜伏在军统,他面对同僚之间的尔虞我诈,小心生存。

若是仅仅如此,他的压力恐怕与《潜伏》里的余则成、《黎明之前》的刘新杰没什么两样,那我们今天谈《风筝》,也就没什么意义。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6)

“风筝”郑耀先最大的压力是,他不仅被军统、中统联合猜忌追杀,还因为装特务装得太像,被山城地下党下了追杀令

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辅助力量,四面八方全是阻力,连自己人给的都是阻力,难度系数max呀!

吊诡的是,郑耀先作为潜伏在军统内部的老地下,建国后接到了来自党国的任务,潜伏到我党内部……

所以他既不能让军统怀疑他是共产党,也不能让我党公安怀疑他是国民党……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7)

这是怎样的精分局面啊!能证明他真正身份的同志还全死光了!

鬼子六英明一世,现在不但随时会被敌人干掉,更有可能的是被自己人干掉啊!委屈巴巴。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8)

在潜伏的过程中,郑耀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连睡觉都仿佛有“第三只眼”。

他还产生了对自己身份的怀疑,长期的潜伏工作,使他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他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而关于国民党潜伏在我党内部的特务“影子”的身份之谜,揭开的那一刻简直令人惊讶到合不拢嘴。

“风筝”与“影子”,互为映照的错位人生,特殊年代的“无间道”。

无间道的主题,关于身份认同的种种讨论、对时代历史的思考和人物在极端压力下的丰厚情感,这些使得《风筝》从近些年逐渐呈现轻佻趋势的谍战剧里脱颖而出。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9)

《风筝》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就是对反派的塑造

早期谍战作品里的反派,走脸谱化道路,有人心狠手辣,有人愚蠢可笑,有人贪婪无度。

《潜伏》和《黎明之前》里的反派,则在老奸巨猾之余,多了几分民国末路,大厦将倾之下的悲凉无奈。

他们也有深爱的妻子和孩子,有信任的朋友,虽然这朋友往往是我党地下工作者。

总之,他们有了人情味

《风筝》里的反派塑造,在此基础上又有重大突破。

特务也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脑子,更有理想

他们也痛恨上级腐败党国没救,他们也有身为棋子的悲愤与无奈,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时代洪流下曾经的战士,只是后来走错了路。

宫庶是郑耀先在军统的小弟,向来以“六哥”马首是瞻,六哥在他心里,就是理想的化身。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10)

而郑耀先作为潜伏者的任务,就是抓宫庶,他与宫庶相见时,急切地责怪他,既然已经到了香港,为什么还要回大陆自投罗网。

郑耀先与宫庶,曾有兄弟情深,也是惺惺相惜。当宫庶知道郑耀先的真实身份后,我们看到的完全是理想主义的崩塌

不止宫庶,孝安之死,简之之死,林桃之死,无不虐心。

忠义难两全,信仰价更高。

这种塑造虽然大胆,但是完全合理。

郑耀先有情有义,他身边才会有这一班有情有义的兄弟为他出生入死,只可惜真真假假,造化弄人。

十部无差评的谍战剧 是时候给国产谍战剧算笔总账(11)

反派聪明狡猾,故事落幕的那一刻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正义阵营的艰难与智慧。没毛病。

由于某些不便道明的原因,《风筝》的剧情略显支离破碎,但《风筝》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可能地做到了真实表现。

真实的历史远比故事精彩,旧档案里不知有多少惊心动魄,多少生死相托,多少永远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与委屈。

唯愿今人,不负英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