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20章)

【注释】

唯:读wěi,表示敬重、惟命是从的应答声。

之:作语助,无义。

阿:读ē,表示曲从、迎合的应答声。

老子的人生状态(老子诠真91唯唯诺诺)(1)

相去几何:相差多少。

相去何若:相差多少。

【直译】

“唯”和“阿”这两种应答声相差多少?美好和丑恶又能相差多少?

【解析】

“唯”这种表示敬重、惟命是从的应答声代表唯唯诺诺,“阿”这种表示曲从、迎合的应答声代表阿谀逢迎。

老子的人生状态(老子诠真91唯唯诺诺)(2)

过刚易折——刚直不阿好是好,一不小心把霉倒

“相去几何”和“相去何若”都是相差多少的意思,这表明的是区别。

【意译】

唯唯诺诺和阿谀逢迎有多大区别?美好和丑恶又有多大区别?

【闲聊吧】

老子在这里举出相近的(唯唯诺诺、阿谀逢迎)和相对的(美好、丑恶)两种社会现象来进行比较。

从下文看,老子对唯唯诺诺、阿谀逢迎很反感;从第二章看,一味地追求美好则破坏了事物的相对同一性。

老子的人生状态(老子诠真91唯唯诺诺)(3)

失去尊严拍马屁

“唯”这种表示敬重、惟命是从的应答声和“阿”这种表示曲从、迎合的应答声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如果一味地曲从迎合、唯命是从,对上位者唯唯诺诺、阿谀逢迎,那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失去了人格,与老子说的“宠辱若惊”(13章)完全不符。

事物都有两面性,美好和丑恶同样如此。所以,美好和丑恶从相对同一(事物是辩证的、运动的、一体两面的)的角度看,也没有本质性的差别。

一味地追求美好,容易变成硬性规定,容易滋生假仁假义,容易出现大伪,容易出现追星,容易出现个人崇拜等等。所以,老子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等观点。对待老子提出的这种观点同样也要进行辩证。

老子的人生状态(老子诠真91唯唯诺诺)(4)

唯唯诺诺挨顿批

有的释者根据“美之与恶”这种对立,硬性地把“阿”释为“呵”(呵斥声),认为这样前后一致,都是对立的。这未必妥当。

上位者的呵斥声与老子后面的话好像没有什么关系,而唯唯诺诺、阿谀逢迎是众人为了追名逐利而“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之行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言尽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