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魏娥)一直以来,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十堰茅箭区四堰片区旧城改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堰茅箭区四堰片区旧城改造(十堰茅箭区武当路街道低碳经济拓宽农民致富路)

十堰茅箭区四堰片区旧城改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魏娥)一直以来,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林下种植开出“致富花”

马家河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满足七叶一枝花对湿润荫蔽环境的苛刻要求,大力推广林下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七叶一枝花又叫重楼,也叫草河车,是一种功效出色的的药用植物,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药用部位主要是底下的根茎部位,药效主要是消炎、抗肿瘤、解毒、止血等,是神农四宝之一。近年来由于野生花量锐减,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市场价格五公斤五六百元。

马家河村林地资源丰富,正是七叶一枝花理想的栖息地。为保住这朵致富花,2010年,在茅箭区政策支持下,承包林场的孙良学带头成立了专业化种植合作社,经过不断地选育,试种,如今种植面积达500亩。

有了这个产业,村民们的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一个月天气好的话,可以干20多天,除草、锄地、挖地,一个月就是三四千块钱。”以龙王寨珍稀中草药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采取基地加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茅箭区已经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60多公顷,力争到2025年全区种植面积达到660多公顷,让七叶一枝花,成为老百姓手中的致富之花,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产业融合拓宽致富路

“荒山野岭成生态植物园,变化实在太大了!”一走进秦巴生态植物园大门口,前来参观的周女士便赞不绝口。

“这是我们打造的盆景园,种植名贵苗木金弹子100多棵……”站在秦巴生态植物园至高点,十堰红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经理指着道路两边一个个的小景点如数家珍地介绍说。

秦巴生态植物园由十堰红叶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茅箭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整个景区规划占地约16800亩,计划投资5.6亿元,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保效益、民生效益为一体的“基地 旅游 农户”的旅游项目,秦巴生态植物园是十堰市首个以“生态”冠名的植物园,被入选为国家优选旅游项目和湖北省优选旅游项目。

该公司累计流转马家河村1万多亩土(林)地,累计移栽千年紫薇、金丝楠木、金弹子、古香樟、水果冬青、中华蚊母等珍稀植物20余种2000余株,还依山就势,分片区种植梅花100亩8000余株,高山杜鹃80余亩,种植玉兰与樱花3000余株,另有楠树、朴树、水柞、红枫、三角槭、桂花、杨梅等园林200余亩,逐步使万余亩荒山变成生态植物园。

“现在我在家门口‘上班’,顾家挣钱两不误,日子过得很舒坦!”谈起现在的工作生活,裴修兵十分满意。裴修兵过去在十堰一家企业上班,企业改制后失业在家。秦巴生态植物园开建后,他被招进公司,主要在公司里从事带班与园区绿化修剪工作,每年收入4万多元。

据悉,该公司采取“基地 旅游 农户”模式,累计流转马家河村1万多亩土(林)地,每年向马家河村支付流转费100多万元,真正让荒山废地获生态红利。

低碳经济创造致富经

位于茅箭南部山区的马家河村,林地3.5万亩,其中天保林2.02万亩,人工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林业碳汇吸收能力强。

同时对13.3平方公里的山坡耕地实施生态修复治理,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居环境。在集中建设花园式洋房后,给安置区配置垃圾转运车、垃圾中转箱、垃圾筒等垃圾收运设施,并聘请了专业保洁员。绿道和生活道路两侧路灯以太阳能板节能灯为主。生活污水处理采用A/O一体化污水处理集成装置 人工湿地技术,形成日处理生活污水200吨处理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该村坚持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树立“公路 旅游”理念,在马赛路沿线广泛种植银杏、石楠等乡土树木,修建自行车骑行道、小游园、口袋公园、旅游公厕等设施,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公路旅游,形成“四纵一横”旅游廊道,实现旅游公路“串联村庄、通达全域、游客如织”的建设目标。

通过“四纵一横”旅游微循环体系,利用“七叶一枝花”地理标志,将“七叶一枝花”产学研示范基地项目落实落地,走农旅、康养、采摘、观光之路,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碳汇林按照30年计入期,年平均吸收碳汇1156吨,30年累计碳汇3.46万吨,按照一吨碳汇50元价格计算,项目每年额外产生5.7万元收益,累计产生173万元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