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还是往日的中学时光-----题记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1)

近日,几个老同学陆续发来微信图片,除老校大门等几张旧影外,均为上世纪70年代初有关安庆四中的老照片。四中是我的母校,有着我初中三年青葱而又激情的青春记忆。五十年过去,凝望这些发黄的相片,仿佛昨日重现。

安庆四中是所百年老校,始于1903年创办的“凤鸣中学堂”;次年更名“怀宁中学堂”;1936年,从旧址任家坡迁至玉琳路新校舍(原“怀宁县学宫”,四中现址)。1949年6月,与省立安庆初级中学、私立东南中学(部分)合并,建立“皖北安庆初级中学”。后易名市初级中学、市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定称“安徽省安庆第四中学”。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2)

据《安庆市志》:“(四中)1969年11月下迁太湖县;1970年3月在原址上重办中学,名“八一八”中学(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间命名),有初中8个班,教职工28人;1971年夏复名市第四中学;1973年设高中4个班,成为完全中学。”我便是这个时期,即1971年春入学四中的。

那时的四中,古色古香,又散发一种时代气息。古旧的校大门坐北朝南,面向玉琳路(时为解放路),不像现今的坐西朝东,面对龙山路(时为胜利路),学校南低北高,坡多,从前门拾阶而上,沿途至后门,大小不一的麻石条坡多达十来处。除新建的礼堂外,教学楼、办公室、宿舍等皆是青砖瓦房,错落有致,隐没在绿树花圃中。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3)

我印象较深的是校园“五景”:“六角亭”(时为办公室、图书室),建于清末民初,上下两层,因墙体六个面、屋檐六个角而得名;“明伦堂”(时为校仓库),建于明正统十一年,即1446年,曾为明清时期的学宫、民国时期的进步学堂,存有明清年间的碑刻;“钟楼”,所建年代不详,一个近三层楼高、非常敦厚的木制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铜钟,每天上下课都由校工拉绳敲击(后改电铃),钟声浑厚悠扬;“水井”,建于民国,是当年同学们戏水冲凉的好地方;“小高炉”,建于1958炼钢铁年代,校办工厂一度曾修复利用,但试炼几次后,均失败而作罢,未被拆除的小高炉成了别样的风景。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4)

其实,同学们最喜欢的景处,还是校大操场。场地中央北面有个“司令台”(大会主席台),南面有道屏风墙,墙上书有“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红字语录,墙的另一面写的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红字语录,正对校门口。场上有两个篮(排)球场、水泥乒乓球台、单双杆、吊环、跳远池等体育设施。在这里,观看体育比赛,欣赏文艺演出;早晨和着第五套广播体操旋律伸手弯腰,放学后玩起“三人制”蓝球竞技抢夺你腾我跃;这里既是文体活动中心,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不时显现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的景象。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5)

我入学这年,是四中重办后的第二次招生,设有4个班(初二开学时,革新街小学(今依泽小学)初中班两个班并入,扩至为6个班)。由于学校重建不久,一时无课桌椅,为节约经费,除部分购置,另部分由校木工父子俩带着十几个上届的学生赶制的。头学期,同学们从自家带小板凳上课,在膝盖上读书写字。

初一阶段,学校教育处在“批判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的历史背景下,自编教材,教学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相结合,以斗争形势、战备形势、上山下乡等政治中心上课。四中的课程表上,政治被改为毛泽东思想教育课,音乐和美术并为革命文艺课,语文、数理化、史地、英语并为社会主义文化课,并采用部队连排建制,年级称为“连”,班级称为“排”。期间,创办了校刋《青锋报》,每班设有一名通讯报导员。学校的各类教育活动此起彼伏,唱革命歌曲,背诵红宝书,吃忆苦饭,练队列操,到校办工厂“学工”,去校办农场“学农”。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6)

最艰苦的是一次“学军”,即野营拉练。那是初一期末的冬季,时年13岁左右的我们,按要求负重5公斤,打起背包(棉被),携带干粮袋(炒米)、水壶和书包,从校操场出发,沿山口镇、洪镇、潜山梅城至怀宁石牌后返回,历时5天,步行三百华里。其中由梅城到石牌的这段路上,遭遇滂沱大雨,队伍冒雨急行军,一路高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日行百余里。此次拉练在市里反响很大,其他中学也跟风效仿。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7)

初二伊始,随着国家“教育调整”,学校开始重抓文化教学和基础科教育,减少劳动生产课。撤销了“连排”制,实行了早读晚自习、小测中考、闭卷考试等制度,举办了作业本、考试卷、作文评优交流、“三好学生”评选表彰、与市各中学的学习成果联展等活动。学校还搞了个特别展览,将木工房的一些人为损坏的课桌椅放到操场上展示,组织学生观看,接受“读书无用论”危害性的教育。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8)

同学们大都珍惜这次机遇,早读课堂上那朗朗的读书声,蓝色月光下那静静的自习身影,无不折射出求知的渴望和热情。我曾和邻班的两位同学组成“学友”,一块做作业,一起复习研题,一同漫谈理想,促进了学习进步。授课的老师虽是分配来的知青教师,非科班出身,但勤奋肯钻研,为上好文化课付出了心血,如肖大霍老师的化学元素顺口溜,查渭川老师的英语单词小卡片,江龙荣老师的数学几何题解辩析,程复京老师的语文主题旁征博引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记忆。

安庆四中的历任校长(1970年代的安庆四中)(9)

到了初三,一场反击“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风”席卷而来,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加之开卷考试恢复、高中直升政策、上山下乡问题等因素,同学们看书学习的风气减弱。毕业前,学校分配下放指标,名额分到各班,好在我们初三(3)班有4人要求去农村插队。班主任江老师如释重负,特意邀了班干等同学凑钱,买了些日常生活用品赠送他们,并在照相馆合影留念。照片上题的“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雁而高翔”字句,至今仍依稀可见。

注:本文系原创;除图2(作修饰)源于网络外,其它图片均为个人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