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体诗,即常说的律诗或格律诗,押韵很严格。除了首句外,近体诗的双数句必须用本韵。

那么古体诗(古风)的押韵有什么讲究呢?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认为古体诗的押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本韵、通韵、转韵。

古体诗的押韵,与填词的韵,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本韵

唐宋朝诗人用韵根据的是《切韵》、《唐韵》,在韵书中标注“同用”的韵,被认为同韵。后来的《平水韵》把这些“同用”的韵部合并,变成106个韵部。这些一个韵部的字,就是本韵。

虽然平水韵出自宋金时代,但是唐朝人作诗,基本上符合平水韵,原因就在于唐朝和宋朝押韵的字,基本一样。

近体诗押韵,强调用本韵,其实古体诗押韵,也有很多诗人喜欢用本韵。据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

本韵的古风,在唐人的古体诗中,大约可占半数。《汉语诗律学·古体诗的用韵》

古体诗为什么要押韵(古体诗的用韵上)(1)

1、平韵古风

平韵古风里,例如常建的《空灵山应田叟》,通篇用肴韵: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

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全诗120个字,24句,押了12个韵。全部属于【肴】韵。 这个韵部在平水韵中和唐韵中基本一样。注意:普通话里三声的咬,在古韵里是平声。

2、仄韵古风

仄韵古风里,例如王昌龄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通篇押【上声七麌】韵部: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平水韵的【上声七麌】,合并了早期北宋韵书《广韵》中的【麌、姥】韵部,杜、户、吐,都属于上声。而不是去声。

和填词不同,古体诗中,上声和去声通押的不多。

3、词中的本韵

说到填词,也需要提一下,唐宋根本没有单独的词韵,他们填词用的诗韵。而且很多词人填词,也喜欢用本韵 。例如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全词用删韵,一个邻韵的字不掺杂。

古体诗为什么要押韵(古体诗的用韵上)(2)

二、通韵

所谓的通韵,就是邻韵通押。

例如平水韵的【上声七麌】,与【上声六语】属于邻韵。

在宋朝广韵里,【麌、姥】是两个韵部,但是可以作为本韵押韵,但是这两个韵部和【语】韵不能作为本韵用,属于邻韵。

【麌、姥】两个韵部,在平水韵中合并为【上声七麌】,而广韵的【语】韵,在平水韵中还是【上声六语】韵,和【上声七麌】还是邻韵。

把【上声六语】、【上声七麌】两个韵部的字在一首诗中通押,就是通韵。

两韵通押也分3种,一种是偶然出韵(只有一个韵脚是邻韵)、主从通韵(甲韵为主,乙韵为辅)、等立通韵(甲乙占比差不多)。

1、等立通韵

萧颖士的《留别二三子》,是仄韵古风:

二纪尚雌伏,徒然忝先【进】。

英英尔众贤,名实郁双【振】。残春惜将别,清洛行不-近。

相与爱后时,无令孤逸-韵。

进、振,属于【去声十二震】,近、韵,属于【去声十三问】。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两个韵部各用了两个字,所以也是等立通韵。

古体诗为什么要押韵(古体诗的用韵上)(3)

2、主从通韵

例如储光羲的《采莲词》,是平韵的一首古风:

浅渚荇花繁,深潭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以【上平七虞】韵部为主:姝、隅、湖、愚,,以【上平六鱼】为辅:疏、居。

3、偶然出韵

例如孟浩然的这首《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仄,分上去入三声,这是押入声的仄韵古风。只有“目”属于【屋】韵,其他都属于【沃】韵。

邻韵的通押还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普通话里韵母一样就是邻韵,例如先、寒、删三个韵部是邻韵,咸、盐、覃这三个韵部是邻韵。但是先、寒、删和咸、盐、覃不是邻韵。

4、词的上去通押

填词的押韵也是如此,用邻韵通押很普遍。但是词和诗的区别在于,词的上去通押很普遍,而诗的上去通押比较少见。

例如陆游的《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妒、故,属于【去声七遇】,主、雨属于【上声七麌】这是上去的通押。

古体诗为什么要押韵(古体诗的用韵上)(4)

结束语

相对来说,用本韵拘束多一些,有点像近体诗的苛刻了。通韵则自由得多,邻韵可以通押,难度一下子降低了很多。但是要注意,邻韵的通押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的押韵,例如先、咸的例子。

唐宋人填词和作古风一样,有人喜欢用本韵,有人喜欢用通韵。我们平时看到的词,基本是用通韵。

到了清朝,戈载根据唐宋词押通韵的规律,归纳出了《词林正韵》,基本等同于把平水韵中的邻韵,给合并成了一个韵部。

不过,《词林正韵》也出现了把十三元等诗韵的韵部一分为二的现象,结果有些词符合诗韵,却不符合《词林正韵》。

明天,说一下转韵。

@老街味道

近体诗的避字(下):近体诗必须避重韵和避题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