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书房》第六卷

镇纸由席镇演变而来,在唐宋之际进入文房。唐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在众多有关镇纸的典籍中也都提到了“雕异兽”,可见祥瑞异兽是镇纸的主要形制。中国文化中,有关祥瑞异兽的艺术形式不胜枚举,文房内的镇纸虽小,却将这一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寄寓之精神,与主人亦能相得益彰。

镇纸是中国文人书房不可或缺之物,其源甚早。镇的原意是压,也就是镇压之意。《说文》:“镇,博压也。”所谓“博压”,乃指各种镇压之器。镇字以金为偏旁,表明造此字之时代,镇物多是以金属所制,比如青铜席镇。

因此说镇纸,首先要从席镇说起。

所谓席地而坐,是指古人起居时,坐在铺于地面或矮枰(木制低矮的方形坐具)的草席之上。地面满铺的大席称作筵,筵上面供人坐的小席才称作席。一个席位坐一个人,现代汉语词汇“席位”和成语“一席之地”就是这个意思。《周礼》郑玄注:“铺陈曰筵,藉之曰席。”藉,垫物也。《论语·乡党第十》云:“席不正,不坐。”这是儒家对“礼”的要求。“不席而坐”和“席不正而坐”都不合于礼,所以王公贵胄之家的地面和床榻上都要铺席,有的床上还置帷帐。由于草席的四角容易翻卷,为防止绊人或移动席子有悖礼法,便使用席镇压服。《诗经·邶风·柏舟》就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诗句,可见席子易卷,席镇便应运而生。

尽管古代各种镇名称不同,压席的称席镇,压帷帐的称帷镇,压博局的称博镇,但它们的功能都是起到镇压的作用。

考 古 所 见 的 席 镇 , 都 属 雕 塑 小 品 , 多 姿 多 彩 , 材 质 以铜、铁、玉、石为主,其制作不乏优美生动的作品,极具艺术水准。西汉邹阳在《酒赋》中说:“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以丝绸为席,以美玉为镇,这绝非普通人家可以享受到的。

除了实用功能,席镇造型所选取的动物,大多是祥瑞之物,这也说明了席镇有镇魔驱邪、祈福之用。

祥瑞文化之于华夏民族,似乎一路相伴于今。祥瑞之兆给了先民最初的精神力量。古代的华夏先民,有崇尚英雄的传统,更具有乐观向上的情怀,在他们的眼中,祥瑞几乎遍及天地之间。汉代席镇的造型多取祥瑞动物、异兽,或用以辟邪以镇鬼魅邪祟,或取谐音以图吉祥祈福。如虎豹形镇,《楚辞·九魂》有所谓“虎豹九关”之说,指的就是到天庭去的九重门都有虎豹把守,人们把镇做成虎豹之形,镇魔压邪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羊和鹿自古便被视为吉祥动物,汉代郑众《婚物赞》说:“羊者祥也,鹿者禄也。”故尔席镇中羊和鹿的造型也颇为常见。有祥瑞便能镇邪祟,席乃居室所用,人所起居之室,必要洁净,不可有邪秽之气。古人以祥瑞之物为席镇,一为实用,二为祛邪禳灾。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

元 青铜狮子文镇 作者藏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2)

元 青铜狮子文镇 作者藏

除了席镇,皇家、贵族的墓中也时常有镇物的身影,通常也是选取虎、豹之类,多是石制,以镇压邪祟。古人认为,无论阳宅还是阴宅,都需清净,驱邪缚魅的任务,自然交由祥瑞之属来担当。汉唐之际,此风犹盛。江苏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石雕猎豹就是其一。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3)

汉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石雕猎豹 网络图片

江 苏 徐 州 狮 子 山 楚 王 刘 戊 墓(公元前154年)出土的石猎豹,长2 3 . 5 厘 米 、 高 1 4 . 3 厘 米 , 呈 伏 卧状。就功用而论,它大约是一组石镇中的一件。石 猎 豹 上 既 然 雕 出 饰 贝 的 项圈 , 则 不 仅 表 明 它 已 被 驯 养 , 也表明它是追随武士驰骋田野“演习军容”之狞猛的扈从。(孙机《猎豹》载《收藏家》1998年第1期)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4)

元 青铜狮子文镇 作者藏

无 独 有 偶 , 1 9 4 9 年 吉 林 省 敦化县渤海国贞惠公主墓也曾出土石狮子两尊,系花岗岩雕制,通高64厘 米 , 蹲 踞 于 石 座 之 上 , 仰 首 眦目,张口卷舌,颈有卷鬣,威武雄健,一派唐风。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5)

渤海国贞惠公主墓石狮子之一 网络图片

此 外 , 古 代 有 所 谓 厌 胜 之术,和席镇、镇纸的寓意也相同。

厌 胜 本 是 一 种 巫 术 、 镇 压 之术。以一物压于另一物上,压而胜之,谓之厌胜。即施用法术诅咒或祈 祷 以 达 到 制 胜 所 厌 恶 的 人 、 物或 魔 怪 的 目 的 。在 这 里 , 厌 不 读yàn,而读yā。此术盛行于秦汉之际。昔杜甫有诗曰:“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蜀太守指的是战国人李冰,他在领导治水时,除修筑都江堰,还在水中立了三头犀牛,以镇压水怪。这是厌胜术实际运用的案例之一。

席镇演变为镇纸,既有其形制寓意的原因,也有坐具和书写材料变化的原因。

席 镇 都 是 古 代 巧 匠 的 精 心 之作 , 形 体 大 不 过 十 余 厘 米 , 分 量沉,盈手可握,为防止牵羁衣物起见,动物造型的席镇多做成蟠伏之状,底部平整,本身赋有祈福禳灾的功用,又多为祥瑞题材,一望而生喜感。正好可做书房镇纸,案牍劳形余,可把玩欣赏,发思古之幽情。

南北朝时,高体家具兴,坐席渐废。曾经供人们跽坐的席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压席角用的席镇便没有了用场。而此时纸张的使用已代替了竹木,因此,席镇演化成为纸镇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席镇是文人书房所用镇纸的源头之一,当不谬。但镇纸进入书房的年代并不认为是在这一时期。

有文章说,专门为镇纸而生产的物件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根据是《南史·垣荣祖传》中的一段记载:“帝(齐高帝萧道成)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这可能是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了。其实这段文字是说南朝齐高帝曾经用铁制作过一个硕大的如意,平时镇书,意外时代杖搏击防身之用。这和通常所指的文房书镇还有区别的,更不好作为镇书进入书房的证据。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6)

汉 青铜羊镇 作者藏

书镇纸镇的广泛使用,成为文人的宝玩大约还是在唐宋时期,这从大量的历史记载中可窥见蛛丝马迹。

唐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焉。”这里提到了“雕异兽”,也说明祥瑞异兽是书房镇纸的主要艺术形式。宋代张镃有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是说陆游曾赠给他一件犀牛镇纸的宝物。其材质可能是镏金,也可能是铜质,因为古人习惯把铜也称为金。但不管怎么说,张鎡得到的礼物是一个犀牛造型的镇纸是确凿的,且为大诗人陆放翁所赠,难怪将其称为宝物了。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7)

明 青铜獬豸文镇 作者藏

关于古代文房镇纸的器物造型,明代屠隆编的《考槃余事》描述甚详:

铜者,有青绿虾蟆,有遍身青绿蹲虎、蹲螭、眠龙,有坐卧哇哇,有鎏金辟邪、卧马,皆上古物也。玉者,有古彘,古人用以挣肋殉葬者,有白玉猎狗 , 有 卧 螭 , 有 大 样 坐 卧 哇哇,有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其背斑点如洒墨,色同玳瑁,无黄晕,俨若虾蟆背状,肚下纯白,其制古雅肖生,用为镇纸,摩弄可爱。玛瑙,有日月玛瑙石鼓,有柏枝玛瑙蹲虎、辟邪,有红绿玛瑙蟹,可为奇绝。水晶者,有石鼓、海黄眠牛、捧瓶波斯。陶者,有哥窑蟠螭,有青东磁狮鼓、白定哇哇、狻猊。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8)

汉 青铜羊镇 作者藏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9)

汉 青铜羊镇 作者藏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0)

汉 青铜羊镇 作者藏

如屠隆所言,这些镇纸“皆上古物也”“其制古雅肖生”,书房中有此一物,气格亦高古不少。余经年累月,也集得几品,敝帚自珍,庸人献曝,与读者诸君同享,略述镇纸造型之变化。

上溯至汉代席镇,其时以铜制模铸者居多,石雕的反少。余藏有螭虎型席镇一种,出陕北,大小掌心可握,其身作伏卧扭曲状,首及下颌伏于背,二目圆睁,神态警觉,尾施浅浮雕,萌态十足。镇底部平整,安放稳固,但年代久远已有少许风化。可能是在地下埋藏时与青铜器相伴,周身皮壳大部沾有绿色浸斑,整个器型丰满浑厚,粗犷古朴,采用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以关键部位细雕、其他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与霍去病墓石雕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汉代工匠重神韵,重动感,轻解剖的审美情趣。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1)

汉 石雕虎型镇 作者藏

至唐代,狻猊形象已普及,屡见于佛教题材及各种美术作品中,镇纸亦多以狻猊造型。狻猊,狮子也。狮子作镇由来已久,但中国并不产狮子。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西域始有进贡狮子入中土,《汉书》记作“师子”。由于中国本土不产狮子,所以没有专用的字,按古代西域读音取了“师”字。直到梁武帝大同九年(543)

太学博士顾野王编撰的《玉篇》,“犬部”中才出现了“狮,猛兽也”的说法。此时离西域贡狮已然几百年过去了。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2)

宋 石雕母子羊文镇 作者藏

白化文曾有文说道:“狮子到中国来,主要是‘进贡’给皇室。一般人很少能见到狮子。中国人的笔记等记录中,对狮子的形象、习性等说得都不太准确。中国的绘画与雕塑中,狮子形象的塑造也远不如老虎准确。例如,雄狮子的鬣是直的,而且带有长须,可是中国造型的狮子,可说是追求一种图案类型的造型罢,往往把鬣卷曲,并取消长须。”正因为古代的画师和工匠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狮子,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古代狮子的艺术形象无一雷同,千姿百态。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3)

宋 石雕母子羊文镇 作者藏

中国民间传说狻猊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故香炉多以为盖。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封闭式炉古时亦称“出香”。笔者亦藏有一唐香熏盖顶,细砂石质。盖顶雕一狻猊,前肢伸直,撑立于胸前,后肢屈曲,蹲踞于石盖之上,颈有披鬣,高仅三寸有余,头奇大,约占全身比例近二分之一,双睛暴凸,阔口宽鼻,喜感十足。盖底部凿有一窍,向上通至头部,开四小孔于鼻口,可泄香烟。唐代诗人秦韬玉有《豪家》诗,其中两句专 门提到这家主人所用的香熏:“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香狮子”,即指唐代的香镇,这一时代已经不再时兴席子,而是在室内铺上了毛毯,镇的用法是压在地毯的四角上,以利平整,同时又兼有熏香的功能。千年之后,这尊小小石雕狻猊,不再喷云吐雾,置于书房作镇纸,亦殊可胜任。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4)

唐-五代 石雕香熏盖 作者藏

唐 狮 造 型 不 论 雄 踞 田 野 帝 陵 , 还 是 作 雅室镇物,无论是中原,还是边陲,都有个不约而 同 的 面 貌 , 前 腿 直 立 , 后 腿 蹲 踞 , 雄 风 盖世,孔武却不狞厉。

五代至宋初,造型艺术在继承唐风的基础上,又明显地摆脱了宗教仪轨的束缚,以鲜明的爱憎情感向传统旧习挑战,写实倾向日兴。余又有一尊子母羊石雕镇纸,被巧匠塑造得惟妙惟肖。一只小羊趴伏在羊妈妈身上,母羊回眸顾盼,目光中充满爱怜之情。这是一只完全意义上的镇纸,器型低矮,曲线流畅舒展,写实中有夸张,加强了姿态的动势和力感,静中有动,形神兼备。既可压纸,又可架笔。羊自古被视为吉祥之物,“羊”“祥”二字通假。京城科举题材收藏研究大家范宁兄曾对吾戏曰:“伏兽就是谐音福寿。”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5)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6)

宋 绿釉琉璃虎型镇 作者藏

多年前在古城保定觅得一宋绿琉璃釉卧虎书镇,此镇塑造一小虎做伏卧状,头微上仰,口缄目张,长尾盘于身下,极具乖巧顽皮之气。因陶土细密度大,上手沉重,不输金石,包浆浑厚斑驳,见过的朋友都爱不释手。书房镇纸之属,若为瑞兽,必多宠萌憨态之相,少凶戾之气,或英武威猛,亦讨人喜欢。

明代专为文人制作的镇纸,以铜为多,题材则以獬豸为常见。獬豸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为什么明代流行獬豸造形的镇纸呢?这与它的特性有关。据说獬豸拥有高智商,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异物志》载:“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咋是吞吃啃咬的意思。传说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处理案件时以獬豸助辨罪疑,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人们经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义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后世也因此将其形象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明十三陵神道旁的动物石像当中,就有獬豸的身影。

从古人的居室功能来讲,有了书房的一席之地后,文房四宝便有了归属,各种吉镇及专为书房所制的镇纸、镇尺也有了安身之处。

关于镇纸与镇尺,今人大多已不做区分,在古代则不然。镇尺多成对出现,古人称“由准氏”“隔笔简”,在书房中另有功用。如《国老谈苑》载:“(太宗)以柏为界尺,长数寸,谓之隔笔简。每御制,或飞宸翰,则用以镇所临之纸。”宋人刘子翚《书斋十咏》中有咏镇尺一诗,曰:“抄书防纵逸,界墨作遮阑。妙用谁能识,心端笔自端。”可见镇尺压于纸上,更多是界划行间距的功能,与镇纸有所不同。

豪气惊天评书人物称号(刘春声镇纸其物)(17)

宋-元 石雕狮子 作者藏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专门讲到书斋陈设的标配,镇纸乃必不可少之物,大凡文人,多喜蓄历代各类镇纸,造型不同,其寄意亦不同。余藏有明代铜獬豸镇纸一枚,大不及六厘米,伏身回首,独角长鬣,有祥云覆背并连接面颊,形体虽然不大,气魄却是了得,特别是一双眼怒目圆睁,不畏权势奸佞,端的是能辨是非曲直,善识善恶忠奸。每于掌心把玩,总觉得有一股正气陡然生发,与坚持真理,不畏强权,虽身处逆境亦不甘沉沦的中国文人精神十分契合。

昔丰子恺先生曾有名言:“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瑞兽镇纸虽均属小器,但高低参差置于书房案头,在体现主人嗜好、情怀等方面,确有画龙点睛、相得益彰之妙。



作者简介

刘春声,文化学者,笔名齐庚,别署宜斋、汉风堂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文化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专著《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首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发表文学、学术文章150余万字。原创公众号《文史宬》。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