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启明朝了,说个题外话,有没有伙伴对明初四大案感兴趣。

如果有,那么我们放到明日,跟洪武之治一起整理出来。

PS:更多历史看合集哟!

明:1368-1644年

明朝,国号为“大明”,由朱元璋建立,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上承元朝,下启清朝。

大明幅员辽阔,北达阴山、东抵日本海、西至哈密,明都初在应天府,后定于顺天府。

一、明朝建立: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 。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清兵入关。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军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至辽河流域。

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

西至新疆哈密, 后退守嘉峪关。

西南到达缅甸和暹[xiān]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

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

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也有逾亿、近两亿的不同说法 。

1.1、鄱阳湖之战:1363.8.10-1363.10.4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歼灭陈友谅水军的战役,是我国古代江湖作战的著名战例,也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

元末红巾军起义后,朱元璋采取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统一江南,然后北上灭元的战略方针。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率兵往救安丰(今安徽寿县南)、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大军、巨舰数百艘,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闻报后,率号称20万的水军进至鄱阳湖口,以一部屯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另一部屯南湖嘴(今江西湖口西北),断陈军归路。

又调兵守武阳渡以防陈军南逃,自率一部水军由松门(今江西都昌南)入鄱阳湖。

陈友谅忙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七月二十日,双方水军于康郎山(今鄱阳湖内康山)交战。

朱元璋军先击破陈友谅前军,陈友谅军以巨舰连舟布阵,朱元璋军舟小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受挫。

朱元璋遂采用火攻,以7艘船满载火药,黄昏时乘东北风迫近敌舰,顺风放火,连烧陈友谅军水寨舟船数百艘,陈友谅军死伤过半。

二十四日晨,朱元璋以6艘快船突入陈军船队,双方展开大战,陈友谅军不支败退,遗弃大量旗鼓兵器,陈友谅左、右金吾将军亦先后率部投降。

朱元璋旋移军湖口,扼制鄱阳湖出口。

陈友谅于八月二十六日率百余艘楼船冒死突围,朱元璋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

陈友谅军混乱奔逃,又遭泾江口朱军伏击,陈友谅中箭身亡,所部5万余人投降。

经此战朱元璋消灭了江南一大强敌,为其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1)

1.2、徐达北伐:1367-1369年

徐达北伐又称徐达北伐灭元之战明灭元之战,是指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军北伐,结束元朝统治的战争。

朱元璋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为了彻底推翻元朝,乘红巾军基本摧毁元主力军的有利时机,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

朱元璋军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寿光、临淄、高苑等地。

山东诸州县尽为朱元璋军所有。

洪武元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

四月,其北伐军队完全夺取中原,七月又克通州,元顺帝只得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

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灭亡。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2)

1.3、平定张士诚:1367年

张士诚(1321年8月23日-1367年10月9日),原名张九四。

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白驹场亭人。

张士诚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次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

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

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

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

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张士诚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自缢死,时年47岁。

元末,张士诚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3)

1.4、明初淮西二十四将:1368

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时(元朝末年),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四个人。

这二十四个人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赫赫功劳。

二十四将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4)

二、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

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

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

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5)

三、明朝统一战争:1368-1396年

明朝统一战争,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后,针对扫清元朝剩余的政权如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和辽东的纳哈出及周围地方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

在明朝建立的最初3年内,除漠北草原和西域等地外,全国已基本上被明朝控制。

1387、1388年,辽东地区和漠北的广大区域也分别被明朝军队控制,至此,持明朝统一战争基本结束。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6)

3.1、明太祖北征:1370-1396年

明太祖北征,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的八次军事行动。

主要包括:1370年(第一次北伐) 、 1372年(第二次北伐) 、 1380年(第三次北伐) 、 1381年(第四次北伐) 、 1387年(第五次北伐) 、 1387年-1388年(第六次北伐) 、 1390年(第七次北伐) 、 1396年(第八次北伐)。

朱元璋的数次北伐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长城沿线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北部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统治的威胁,维护了中央集权,巩固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为促进明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连续的军事行动也消耗了大量的骑兵使得在此后十几年国家一直执行马政固垒的政策。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7)

3.2、明灭夏之战:1371年

明灭夏之战,是明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战争。

四川原为明玉珍占据,自立陇蜀王。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即皇帝位于重庆,建国号夏,死后其子明升继位。

因诸将争权,蜀夏国势日渐衰弱。

朱元璋曾多次招谕,明升态度暖昧。

当朱元璋取得了对蒙古用兵的胜利之后,即于洪武四年(1371年),决意平定四川,朱元璋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为左副将军,廖永忠为右副将及杨璟、叶升等率京卫荆襄舟师由瞿塘趋重庆。

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及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

明军分别出师,由南北向四川进发。

汤和南路军在瞿塘峡受阻。

四月,傅友德率北路军先后攻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江油、彰明、绵州(今四川绵阳)。

六月,明北路军攻克汉州,兵临成都。

廖永忠选精兵智入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突破瞿塘天险。

汤和与廖永忠分师进取,约会重庆。

六月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接受明升投降。

汤和、傅友德又分别攻取其他州县,四川平定。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8)

3.3、明平云南之战:1382年

明平云南之战,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朱元璋为实现统一,遣军攻灭元朝在云南残余势力的作战。

1381年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征云南。

十二月明军进兵曲靖(今属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遣达里麻率精兵10余万以拒。

明军乘大雾急趋白石江(今云南曲靖境内),达里麻出精锐扼水抵抗,明将沐英别遣数十人从下流潜渡,前后夹击,大败梁王军,俘2万余,擒达里麻,夺取了云南东部门户曲靖后,遂继续进兵云南。

把匝剌瓦尔密兵败,举家自杀,元右丞观甫保出降。

明军乘胜攻大理。

次年闰二月大理土官段世率军拒明军,明将蓝玉、沐英等领兵攻城,并分兵绕至城背点苍山,自山后登城,段世腹背受敌,大溃。

明军擒段世,平大理,继而分兵攻取鹤庆、金齿、车里、平缅(今均属云南)等处,平定云南全境。

明朝廷先后在云南设置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实行有效管理。

明朝那些事儿重要事件(明一)(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