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来苏州上学,学校虽坐落在市区,却踏在园区的边上。本也不常出去,更少到园区转了,比如去金鸡湖边唱K吃水果,去欧尚超市购物和吃鸡,毕业了在万家灯火最终散了伙。
11年找工作,找到了园区深处的企业,租了个房虽在园区,却踏在市区边上。记得面试的时候,公交花掉了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已经是不想离开这热闹的地方。六月份,是实习月份,期间完成了最后的答辩,我毕业了。
2011年7月,正式工作,HR同事问选择缴纳哪种公积金。知道了园区分为甲类和乙类,至于她一直挂在嘴边的A,B类,无从得知。简单的思考了一下,选择了甲类,因为据说可以借用补充部分来还房贷。虽然暂时也没有买房的打算,但是乙类的缴费比例也差不多,类似甲类的补充部分也是一样不能提现。几天后,被告知由于新政策,7月份过后新开户无法缴纳甲类,于是被扫到了乙类范畴。
甲类和乙类到底区别在哪里?
1. 乙类公积金分为两个主要模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为了和甲类比较起来看,我们可以把住房公积金模块嵌入社保模块,合并起来。
2. 从构成上来看,甲类和乙类的主要差别是甲类多了个人账户的养老补充部分和统筹账户的补充部分。
要知道这两个补充部分是可以借用来偿还房贷月供的。虽然需要后期补足,但是相对于补足的时候,把资金用在前面是相当划算的,况且是相当于无息贷款。
3. 11年到13年两个年度的周期内,这两个补充部分的总和是缴费基数的20%。加上住房的那个部分,也就是说在还房贷的时候,公积金可以贡献至少36%。(实际上是在36%-44%,以为住房部分可以浮动。)
然而乙类公积金并没有补充这个部分。可以简单的看是补充的部分,并到了各自的养老账户里面去了。
4. 当然不买房这些甲类乙类并没有太多实质上的区别。
从房走势图中来看,就算是在2015年前,苏州的房价也都没有高过1.5w,且趋于平稳。如果不像我这种2011年才毕业,这么惨的话,到2015年前也应该工作在五年以上。省吃俭用,每年人均结余3w的话,五年也该有15w了。如果是一个家庭,至少在2015年前能够筹齐首付来买一套100w的房子了。而且工作五年,月薪应该是超过五千。这个时候的甲类每人每月的公积金可以拿出36%*5000=1800元,夫妻共同还款的话,一共是3600元。贷款70w,30年的话,每月需要偿还3546.8元(小于3600元)。也就是说,公积金可以用来还所有的房贷。
5. 然而2013年后,甲类公积金的福利也是越来越少了,具体就体现在这些可借用的部分在缩水。缩水的那部分跑哪去了呢?从近年的比例调整中看,特殊补充部分每年1.5%的下降,统筹账户的养老部分每年增加1.5%。到2019年度,可借用部分只有9.5%(个人补充 特殊补充)。两个补充部分在逐步的转入养老,大概七年后,园区的甲类乙类就完全一样了。
6. 两个补充部分在逐步的转入养老,大概七年后,看看每个部分的比例,园区的甲类乙类就完全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