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想让孩子主动做一件事情,或者是改变一个行为,可这孩子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呢?加大奖励和惩罚的力度,有用吗?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具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我说服,改变态度和行为。

具体怎么做的背后,有一个经过了2000多个实验证明的理论在支撑。

周一 | 视野

全文共3053字,阅读时间8分钟

双11好不容易等到0点,你花了好几天时间,挑了又挑才放进购物车里的东西,瞬间秒没了,你没买到自己想要的。

怎么办,夜熬都熬了,于是你买了点别的。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1)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节目《时间都去哪儿了》剧照,封面图片也是)

等过了两天,你想买的到货了,你又消费了一次。

你知道这叫什么呢?这是你内心里的期待与行为的不一致,让你产生了心理失调,于是你下定了决心,必须得把那件苦苦等待却没到手的商品搞定,这样心里才舒坦一些。

你兜里的钱就这样不知不觉被掏空。

玩具商这样利用“认知失调”

《影响力》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案例。

每年圣诞节假期之前,是美国玩具公司的销售旺季。但他们有一个难题,圣诞之后接下来的几个月,玩具的销售情况会陷入可怕的低迷期:因为消费者们已经花光了玩具预算,再也不愿给孩子买更多的玩具。

怎样既能保持高峰期的销售,又能在后面的几个月里维持健康的需求,让刚过完节、刚花光钱的家长继续给孩子们买玩具呢?

这些大型玩具制造商找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广告费还不用多花。他们只需要理解认知失调原理,明白人们喜欢言行一致就足够了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2)

他们是这样做的。

圣诞节前先在电视上做一些特别玩具的广告,这些广告很有趣,于是孩子们缠着父母答应圣诞节买来送给自己。

接下来,玩具公司耍了个花招,他们故意不给商店提供足够的货品。家长们去买的时候,发现自己想买的玩具早就卖光了。怎么办呢?大过节的,不能不给孩子买玩具呀,只好给孩子买了别的替代品。

这是父母的第一次购买。

等到圣诞节一过,玩具厂家又开始为之前那些玩具打广告,这把孩子引逗得不行了。

孩子又去跟父母闹,说,你之前答应给我买的。为了保守承诺,父母只好捏着扁扁的钱包,咬着牙去玩具店里履行自己的承诺。

这是父母在短时间内的第二次购买。

看看,咱都玩不过这些高明的商家。

商家利用的“认知失调”理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么厉害的理论能不能用到孩子身上呢?

让孩子像咱们一样,不自觉地就完成了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

到底什么是“认知失调” 矛盾存在时的自我说服

当你的脑子里有自相矛盾的两个观念存在时,就有一股力量让你变,不是行为变就是态度变,这就是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3)

认知失调会让人产生心理紧张,所以人们总是试图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试图以自己觉得有意义和合理的方式去行为,从而达到认知上的平衡。

比如被逼言行一致的父母,以及双十一在半夜告诫自己“来都来了”的我们。

再比如,结婚之前,你是不是犹豫再三,不太确定你俩到底合不合适。可一旦结了婚,你就会找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你们俩的结合是最好的选择。

买房买车也是一样。之前不确定买什么样的,一旦买上之后,我们就会查阅这款车有多好,这个房有多适合自己。买之前都没有查得那么仔细。

所以说,一旦作出艰难的选择,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选对了,还会找到各种消息来说服自己

还有痴迷在直播间买东西的人。《脱口秀大会4》上,呼兰有个段子:

“我认为直播是经济学的一个奇迹,顾客和商家都觉得自己赚了!那谁亏了呢?没看直播的那些人亏了!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4)

足够小,才能够引发认知失调

这回你能清楚地看到认知失调后,人们要求言行一致的力量了吧。人们就是这样在追求着合理。

那么,怎样才能用到认知失调的力量呢?

认知失调中有一个“不充分理由效应”(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

如果外部刺激不足以证明我们行为的合理性时,我们会通过内部心理活动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以减少失调。

奖励和惩罚足够大了,我们内心不会受到任何波澜,因为这些奖励和惩罚就是充分的理由,我们用不着自我说服让自己改变。

反而是小奖励小惩罚,这种不充分的理由,会让我们认知失衡,需要我们给自己再找些理由,这一找呀,我们的态度或者是行为就变了。

小惩罚,让孩子自责,从而自我约束

你不让孩子迷游戏,用了重惩罚,孩子不会改变态度,他心里会认为“不玩游戏不是因为游戏不好玩,而是妈妈太凶了,我不敢玩。”

他会认为自己已经被惩罚过,所以就不必再心怀愧疚,于是就接着玩,大不了接受惩罚。

再比如说,孩子在犯了错之后,弄坏了东西,心里已经很愧疚了,如果这个时候咱们给他来个重惩罚,那就会把这份愧疚给抵消掉,孩子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会变大。

“孩子们之所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是因为某个大人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进行了自我说服,认定这一行为是不好的。

“自我说服下的观点能维持很长时间。”(阿伦森《绝非偶然》)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5)

小惩罚会让孩子自我说服,就是因为惩罚的理由不够充分,所以内心就得自我说服。

有一段时间,孩子迷上了短视频,主要是看的时间太久。我给他惩罚不管用,后来用奖励还出现了负作用,做什么事都得有奖励才做。

有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把他心心念念的手枪,是给他的一个惊喜,任何要求都没提。他很开心,反而主动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到过年的时候都不看短视频。我猜他当时心里想的是,妈妈那么在意我,我也要在意妈妈。

他还告诉我说,过年之后可能会卷土重来。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对我说,我都不知道自己之前为什么那么喜欢看短视频。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他坚持得还不错,历史记录里没有短视频。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6)

低奖励,让孩子自我说服

一个孩子本身不爱练琴,但又必须坚持去练琴,这就是认知失调。

如果你给他高奖励,这种高奖励就维持了孩子边练琴还一边讨厌练琴的状态,不爱练琴就会越来越严重,某一天就会爆发。

反而低奖励,比如让孩子练完之后,给个小盲袋抽一抽,孩子就会自我说服,让自己喜欢上练琴。咱们童行公号上有家长分享过,用小盲袋的奖励让孩子喜欢上了打乒乓球。

“如果你想让他形成一套价值观或信念,即使你不在场,他也会按照这些价值观或信念行事,

“那么你就给他一个最小的奖励,这个奖励会带来你所希望看到的行为。

“让他自我说服,这样确保他在你离开房间之后的几年里还会继续做这些事情(或者不再做这些事情)。”(阿伦森《社会性动物(第12版)》)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7)

这个小奖励咱们还挺常用的。比如网课里的“学豆”“奖励票”“一块拼图”,孩子不用提醒就会坚持打卡。

其实,最小奖励也可以是一句话,比如“算你厉害”“算你赢”。

《脱口秀大会4》里,脱口秀演员豆豆说了这么一句话,“男生打赌甚至连赌注都没有的,‘你要是能摸到那片树叶,算你厉害”。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8)

“‘算你厉害’真是男生们的最高荣誉。”

说完这个梗,三位男导师边爆笑,边啪啪拍灯。

“算你厉害”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这句话是孩子在放弃边缘的强心针。跑不动了,一句“算你厉害”就可以再猛冲上一阵;不想吃饭的时候,一句“算你厉害”,能再多吃半碗饭。

我娃有时候会用这个来反套路我。当我不想和他玩游戏的时候,他会说,如果你能打赢我,我就算你是游戏高手。

你觉得我应该上他的当吗?

孩子不听话油盐不进怎么办(奖励和惩罚都没用怎么办)(9)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惩罚或奖励孩子吗?这些措施有没有发挥作用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拓展阅读

用这种激励法,女儿24天爱上一项运动

学了那么多科学养育,为什么我们还在使用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