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全国多个地区都出现了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暑热症被频频提起,许多人都想天天泡在水里,转眼就要进入最热的三伏天气。那么,古代有没有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等电气措施,那时的人们是怎么降温的呢?三伏天他们吃什么消暑?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

在文献记载中,不包括火焰山和吐鲁番,古代中原地区的夏季气温比现在还高,最高达到44.4度。据乾隆年间的山西《浮山县志》里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当时是1743年的夏天,那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古代用农历,“夏五月大热”,是指阳历6-7月份。当时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时候感受到了高温,对这件事进行了记录,据记载当时气温高达44.4℃。当时的气温热到什么程度呢?人们在烈日下走着就会突然暴毙,而1743年的夏天竟然有超过1万人被热死。在这种酷热难耐的高温天气中,如果避暑不当就会很危险。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

事实上,这样类似热的天气在宋代也曾经出现过,而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就因中暑未愈而阖然长辞。据史料记载,元祐八年苏轼被贬谪,之后一贬再贬,在遇到大赦可以踏上北归之路的时候,苏轼已经是年逾六旬的老人了。年老体衰,旅途劳顿,又赶上夏季超高温,发病急促,苏轼因中暑未愈而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样中暑而亡的除了苏轼之外,还有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北宋末年南宋初年,赵家遭遇变故,赵明诚四处辗转,在一次回京述职的路上,他被夏季高温击垮中暑而亡。

苏东坡和赵明诚都是在旅途当中中暑而亡,这说明,天热真的是会热死人的啊!尤其是在旅途中,降温设施不完备,治疗条件不完善,更是十分凶险。

但是,在古人的居家生活当中,是怎么降温消暑呢?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3)

在《梦华录》中,茶馆几乎人手一把折扇,扇子在室内休息可以用,到了室外也可以为自己驱赶热气。李白说“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说明扇子是当时人们最主流的个人消暑方式。其实,除了折扇,古代的室内空间还有水车、家用空调井、冰室等室内降温改善居住环境的消暑方式,以及泛舟、下棋等娱乐休闲方式。

而本文最想探索的是,古人夏天吃什么来消暑降温。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4)

第一个问题,古代有冷饮吗?冷饮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夏天吃冷饮,在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就有了。但是,冷饮需要的冷水或者冰,是从哪里来呢?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5)

早在周代时,人们就开始用“冰窖”储藏冬天的冰块以备夏天用。《诗经》与《左传》中都有冬天藏冰的记载,朝廷中有专门的官吏负责每年寒冬时凿取冰块存放在“冰室”或者“冰井”里,等到盛夏时节再取出。负责掌管冰块的官员,被唤作“凌人”。藏冰库,名为“凌阴”。而且由于凿冰、存冰不易,夏季取出来的冰块也并非寻常百姓可享。

不过,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对储冰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天然冰块的存储效率,民间也开始有商人藏冰,称为“冰商”。基本模式就是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文人士大夫还自己动手制作冰食,像杜甫就曾经写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在《梦华录》中,池衙内垄断着东京城十二行的货物交易,其中就包括冰块的买卖,其实就是冰商的角色。衙内一声令下,东京城就没有商人敢卖冰块给赵盼儿的“半遮面”茶坊了。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6)

除了冰窖藏冰之外,古代还有一种容器类似现在的冰箱。正是这种容器,使古人的冰品丰富多样。那是什么呢?“冰鉴”。《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鉴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这种“冰鉴”通常是铜制的,功能就是盛水和盛冰,使食物可以置于冰上降温或打成碎冰使人们能够在酷暑中让人们品尝到清凉的食物,功能就像现在的冰箱。所以古代有冰块,也有冰箱,也能吃冷饮。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7)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古人吃什么冷饮呢?古人吃冰淇淋吗?

实际上为了消夏解暑,古人们绞尽脑汁,千百年来发明了各色美味的冷饮和冰食,而冰淇淋只是其中一种冰食。古人冷饮的花样多到我们想象不到,在酷暑时节吃得逍遥自在。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8)

要说古人吃的冷饮,首先要说的是经典的“冰镇米酒”,它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楚辞•招魂》中有一句“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是说滤去酒糟的米酒冰镇后喝起来清凉又美味。当时的冰镇饮品,并不是把冰块切小以后直接放进酒水里,而是需要用到“冰鉴”来“湃”上一段时间。怎么“湃”一下呢?将冰块置入鉴内,再将盛装了酒水或瓜果的铜缶放入其中。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9)

第二个值得一说的冰品叫做 “酥山”,此“酥山”非彼“苏珊”,它真的是一座山哦。“酥山”是唐代出现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冰食,可以说是贵族宴会上的高级“冰淇淋”。所谓“酥”,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来的一种乳制品,与今天的奶油、黄油相似。唐代诗人王泠然记下了唐代“酥山”的具体制作方法。制作酥山,首先要将“酥”(奶油)加热到近乎融化,加入蜂蜜、酒酿等,然后将“酥”淋到碎冰上,一边淋一边将碎冰做出山峦的造型。做好后将造型放到“冰窖”里,冷冻成小山的模样,所以被称为“酥山”。在出 “冰窖”供应客人的时候还要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使其造型更为美观。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0)

这是不是跟我们现在吃的冰淇淋非常相像?实际上, “酥山”除了白色的,后来还出现过“贵妃红”或“眉黛青”染出来的红色或绿色的。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咏酥》中这样描写食用“酥山”的爽飘感觉:“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大诗人写出来吃货吃冷饮的“爽”都能写出销魂的感觉。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1)

第三个要重点说说的是大宋朝的各种冷饮,那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相信吃货都愿意穿越回去。《梦华录》中的“半遮面”还不过是茶坊,并不是专业的冷饮店,所展示的只是东京一角。其实,在当时的市井中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饮品铺子,名为“饮子”。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面里有“饮子”店、“香饮子”店等不同的形式。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一到农历六月,东京的街道两旁就会摆满了冷饮摊,售卖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各色冷饮。街市上还出现“冷饮专卖店”,出售“雪泡”类饮料以及用水果、牛奶、冰块等混合调制的“刨冰”。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2)

宋朝人夏天时候的夜生活丰富,大排档普遍存在,果汁饮料也十分流行。到了北宋英宗年间,民间用果汁调和各种奶汁加冰块制成冷饮,冰可以直接充当饮料,这样的做法跟现代的冰果奶,和冰饮没什么两样。

冷饮“冰雪冷元子”,是一道颜值高、口感佳的小甜点,深受宋朝人民的喜爱。它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磨成豆粉,用砂糖或者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面,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3)

事实上宋朝时期的消暑食物还有很多,种类不下数十种。

冰雪、凉浆、酸梅汤,甘草汤、漉梨浆、卤梅水、雪泡豆儿水,姜蜜水、沉香水,白醪凉水、绿豆水、紫苏饮、雪泡缩脾饮、木瓜汁、甘豆糖、药木瓜、水木瓜、凉水荔枝膏、金橘团、梅花酒……简直不胜枚举。个个纯天然无污染,不油不腻,绿色健康,清甜可口,馋到让人流口水。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4)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5)

宋代冷饮店中的各式冷饮,除了价格贵点,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相当出彩。其中的神秘的“冰雪”据推测就是宋人喜爱吃的冰淇淋。《武林旧事》中曾有“都人避暑”,“冰雪爽口之物”的说法。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6)

下面要说的第四个是我们现在冰淇淋的鼻祖,也是现代冰淇淋起源于中国的一个证据。

众所周知,元代统治者来自蒙古族,而蒙古族是马匹上的民族,奶制品对于他们属于日常饮食,处理手法上自然非常专业,这是中原和南方各民族非常缺乏的部分,无疑为中国古代冷饮制作上的创新和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正是在元代,出现了现代冰激凌的雏形。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7)

元好问在《续夷坚志》说:“洮水冬日结小冰,小于芡实,圆结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记载的就是元代冰淇淋的制作方法,非常类似现代冰淇淋。当时,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元世祖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这种冷饮的敕令。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8)

这种冷饮叫什么名字呢?在元代,它叫“冰酪”,是在冰中加蜜糖、珍珠粉以及牛奶做出来的。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特制“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据说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19)

现代冰淇淋有各种形状,如球状的,碗状的,火炬状的等等,都是基于冰淇淋配方进行调配,冷冻成型后,由不同的摸具、容器或者冰淇淋机进行后加工的。但冰淇淋的口味,取决于最初的配方。

看,古人吃冷饮,也吃冰淇淋,夏天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丰富。认为古人物质匮乏因此在饮食上“不讲究”,不如西方人精致的想法,终究还是有些肤浅了。

第三个问题来了,古人夏天吃冷饮,三伏天吃的冷饮和平时吃的有什么区别吗?有什么特殊的讲究吗?

当然有。古人吃冷饮,除了在“冷”上做文章外,还在养生上做文章,毕竟,在中国,历代皇帝都热衷于养生,谁让人类对“长生不老”“永葆美丽”的追求亘古有之,且孜孜不倦呢?中医在明清颇为盛行,带动养生风潮在百姓中风靡一时。彼时夏季食冰已扩展到寻常百姓家。盛夏时节,很多小贩担着挑子沿街售卖各种清凉的冷饮,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等水果,行街赶路的人随时都能买上一碗来消暑解渴。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0)

在最热的三伏天,最盛行吃什么呢?莲子汤和酸梅汤。养生要深入内里,不能只爽在嘴巴上,必须要入心,才能真正透心凉,心飞扬啊!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1)

“莲子汤”顾名思义就是用莲子熬制而成的汤水。夏季荷花盛开,莲子刚刚采摘下来,颗颗粒大饱满,新鲜可口。同时,莲子还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有清肺热,补脑安神等功效。历代达官贵人常吃的“大补三元汤”,其中一元就是莲子。在古今丰盛的宴席上,“莲子汤”往往是是最后的压轴菜。三伏天饮用莲子汤,不仅可以养生,同时还能强效避暑防暑,如果冰镇一下,那简直就是解暑圣品。清代宫廷流行一种名为“甜碗子”的冷食,就是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制成消暑小吃,香香入口,回味悠长。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2)

酸梅汤是清末至民国初年在三伏天里最为火爆的养生冷饮。由于古代的梅子与杏子十分普遍,所以几乎随处摘到这两种水果。古人将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山楂、陈皮、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冰镇之后就成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汤。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炎炎夏日,一碗下肚,暑气全消,且不伤身体。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3)

其实,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周朝,古人将宫廷饮品分为“六饮”,也称"六清"。据《周礼》记载,六饮分别为水、浆、醴、凉、医、酏。除了水,其余都是用谷物制成的饮品。其中,“浆”是水加小米制成的一种微酸的酒类饮料;“醴“[lǐ](为一种甜酒,即除了水和稻、麦、粟、黍等谷物,再加少量酒曲,发酵一个晚上而成的低度薄酒;“凉“可以理解为稀释的凉粥; “医“就是煮粥而加酒曲后酿成的甜酒,比醴更薄一些; 酏[yǐ],更薄于"医"的甜酒。古人在夏天不仅有谷物、水果和冰一起制成的冷饮、冰品,还有各种家常的低度甜酒,可以小酌,调节口味,以应对不同场合和情景,着实比我们现在要精致很多。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4)

除了各种冷饮之外,古人们还有喜爱的夏日食品。如汤饼(凉面)、东坡凉粉、冰镇西瓜、生津的梅子和杏肉等。虽然古代人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可以适应四季的生活妙法。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5)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慎侵权,请联络删改。

历史最高高温(从梦华录说起40度高温天气)(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