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比较潇洒的诗 宛转蛾眉马前死(1)

她的美,让花儿羞愧;她的“回眸一笑”,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美,是她奢侈的资本,为了她的荔枝情节,“山顶千门次第开”;美,使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美,也使她重复了“红颜祸水”的历史,引发了安史之乱;美,让她与皇帝演绎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经典爱情。但美并没有阻止她悲剧性的命运,她的倾国倾城之貌最终陪她一起没入黄泉。

安史之乱:

唐玄宗后期,繁荣昌盛的日子久了,唐明皇励精图治的做法逐渐消失殆尽,在安逸中慢慢秘史了方向,整天沉迷于宠妃杨玉环的温柔乡中,乐不思蜀。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并把朝政大权交给了佞丞李林普、杨国忠。这三人表面上对玄宗极尽谄媚之能事,对下确是专横跋扈,排除异己,整个王朝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贪污受贿着比比皆是,搞的一个国家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杨贵妃的生死之谜:

马嵬坡兵变后,杨贵妃的下落究竟如何,史记记载语焉不详,诗词又太多浪漫虚构的成分,至今仍有不同说法:

杨贵妃死在了马嵬坡。正史《旧唐书 杨贵妃传》记载,杨国忠父子被诛杀后,四军还是不散,玄宗遣高力士询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堂。

还有人认为,贵妃在马嵬坡被乱军所杀。唐诗人杜甫在兵变六个月后写下的《哀江头》里有“明眸皓齿今犹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贵妃被乱军杀死,从情理上也可以讲通,因为杨国忠父子及亲人被杀,时局可能混乱,贵妃死在乱刀之下是极为可能的。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还以为,正史中载贵妃被缢死,可能是为了保住唐明皇颜面的一种讳饰说法。

还有人认为,贵妃是吞金而死。刘禹锡的《马嵬行》中有此记载,只是缺少足够的证据证明。

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坡。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身为被皇帝宠爱了二十多年的妃子,她不可能被轻易被杀,二十在宦官高力士的帮助下小施障眼法,让一个宫女代她而死。如果事实如此,那么侥幸活下来的杨贵妃最后去向哪里?有人认为她到了民间,隐姓埋名,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更有甚者认为,她东渡去了扶桑(今日本),在山口安了家。杨贵妃生死成迷,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丢了答案的问题。不管杨贵妃最后是生是死,生而何往,关于那段历史都让人刻骨铭心。

李白的比较潇洒的诗 宛转蛾眉马前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