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读“亡羊补牢”成语,但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其实是没有完整地理解“亡羊补牢”的丰富内涵,没有看懂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没有看透它所要表达的危机意识,更没有理解它要表达的治理之“道”。

亡羊补牢讲了什么道理十个字 一哥俗人读史(1)

亡羊补牢一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原文节选为:“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看见兔了、再让狗追也不晚,羊丢了、再修羊圈也不迟。然而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真的仅仅是这样的吗?断然不是。

其一、羊圈上的洞,有人已经看见并给主人说了。这位叫庄辛的忠臣已经给他的主人楚襄王说得很明白了,你要是再跟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那几个奢靡淫乱的家伙玩儿,恐怕楚国的江山难保,楚襄王不屑一顾,说你这人是老糊涂了,怎么能这样说楚国呢。庄辛继续说,我是看到了楚国这个国家的“洞”,不及时补救,恐怕灾祸即将临近,请求君王让我出去避难。楚襄王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便准庄辛到赵国避难去了。

亡羊补牢讲了什么道理十个字 一哥俗人读史(2)

其二,亡羊补牢是无奈之举,也是从较坏的结果中选择较好的补救办法。庄辛避难赵国五个月后,秦军攻楚甚猛,接连占领了楚国的许多城池,楚襄王也躲到了城阳,这才想起庄辛的话,连忙把他请回,庄辛勉励楚襄王振作,才说出亡羊补牢的话来。没有责难而是勉励,足见这个庄辛之忠。

其三、庄辛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比喻,是让人明白:一时疏于防范,终将成为祸患的道理。庄辛从蜻蜓、黄雀、黄鹄、蔡灵侯等都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祸患却悄然而至的故事,直指楚襄王的过失,使得楚襄王震惊。从而改正过失,重新振作。

其四、后人读这个故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是。一问,庄辛都能看出的大破洞,楚襄王为何看不见、为何听不到、为何听不进去?二问,楚襄王明知有个大洞,为什么不去堵,非要等羊丢了才去堵呢?三问,庄辛给楚襄王说话,为什么非要转着弯儿、打着圈儿、做着比喻才能说明白啊?是楚襄王的理解能力差,还是不想听逆耳之言啊?

亡羊补牢讲了什么道理十个字 一哥俗人读史(3)

当然,亡羊补牢,亦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甲羊圈有洞了补甲羊圈,而对于即将破、有可能破、甚至已经破了的乙、丙、丁羊圈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