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 杜甫有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就是指家人写来的书信"书",最早并不作书本之解,而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据《左传》载:"叔向使诏子产书"以后演变为书信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国古代书信最早叫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古代书信最早叫什么(我国古代书信名称)

我国古代书信最早叫什么

一、"书" 杜甫有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就是指家人写来的书信。"书",最早并不作书本之解,而是作动词用,是写的意思。后来才作名词用。据《左传》载:"叔向使诏子产书。"以后演变为书信。例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二、 "信" 见三国志载:"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西以请和"。以后作书信用,成为最通俗、最常用的名称。

三、 "简" 据说文解释:"古未有纸,载文于简,谓之简扎。"简是一种竹片,后来也作书信用。例如《西厢记》有"简酬",就是张生与莺莺互通书信。

四、 "扎" 是一种小木简,后来也演变为"书扎"之用。

五、 "牍" 是书版、木板,后来也指书信,或称"尺牍"。

六、 "素" 原属丝织品一类,可代纸,把信写在丝织品上,便称"素"、"鱼素"。

七、 "笺" 古称小幅而华贵的纸为笺,后来演变为书信之用,今天也称信纸为信笺。

八、 "翰" 古时以羽翰为笔,用来写诗文或书信,因之后来也用它来代替书信,尊称別人的书信,叫做"华翰"。

九、 "函" 古时称封套为函,后来写信多放在封套内,免被他人看到,故也称书信为函,尊称别人的书信为"大函"。

十、 "缄" 本来是封的意思,写信多是封起来,所以也称信为"缄"。但这多用于写信的人,因为对方是接信的,用不着封起来。

十一、 "鸿雁" 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就用鸿雁代称书信。

十二、 "鲤鱼" 鲤鱼代指书信的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乎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隐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如李商隐《寄令孤郎中》诗中有两句:"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逞之一纸书"。有的更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皋《忆玉萧》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说:"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有时鱼雁还合起来代称书信,像宋代程文海的诗:"江湖政共丹心老,鱼雁全如绿鬓疏。"(《寄闫子静唐静卿》)有时又把鱼雁称为鳞鸿,如宋人李甲的《常合春》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