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解: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相信天命、赞许仁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为人处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为人处事(解悟论语智慧子绝四)

论语为人处事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解: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相信天命、赞许仁德。

悟:利益是道德边上的残渣,君子立在道德里,方能成就自己。

原文: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解: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他学识渊博,却无法称赞他是哪一方面成名。”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应该要做什么好呢?是去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去驾车吧。”

悟:世界上很多东西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所以道德悟一而知百。

原文: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解: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见君,先在堂下行跪拜之礼,然后升堂行跪拜之礼,这是合乎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是升堂行跪拜之礼,这是倨傲的表现。虽然违反了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要先在堂下跪拜之礼。”

悟:礼在约束,一个人时刻规整自己的行为欲念,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

原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猜疑,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惟我独尊。

悟:这四种弊病乱人心,所以要杜绝。

原文: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解:孔子在匡地被人们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悟:知命则知道。

原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解: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如此博学多才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所以使他博学多才。”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做很多粗活。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悟:悟道没有统一的模式。

原文: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解: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悟:年少多劳苦,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解:孔子说:“我有知识吗?也会有没有知识的时候。曾经有个乡下人向我提问,我对他的问题无以应答,我从他的问题的正反两面不断的提出问题来了解事情,直到自己完全懂得。”

悟:要懂得什么,就要反复的从多面来理解才行。

原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解:孔子说:“凤凰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悟:无。

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解: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怀有敬意地快步走过。

悟:有道德之人根据状况行事。

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解: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知识与道德,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全力,但它仍在面前高高地耸立着,虽想攀从,却觉无路可走。”

悟:道德的三层,一层是山,二层不是山,三层是山。所以人的智慧在第二层的时候,是人对道理最迷惑的时候。

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解:孔子生了重病,子路让孔子的门徒充当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骗谁呢?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会死在路上吗?”

悟:有道德的人不会追求虚假的东西。

原文: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解: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呢?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回答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商人来。”

悟:君子不著身外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