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个道德学问都很好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尊为圣人。那么他到底圣在哪里呢?

从他的弟子对他的生活态度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特点。在《论语·子罕第九》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孔子的弟子介绍孔子生活态度的一段话。

意思说,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即不随意猜测;不非此不可;不固执己见;不只考虑自己,唯我独是。当然孔子非常注重修身养性,也有很多长处,但弟子们只选择了这四个方面。虽然文字很少,但内容却极其丰富。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1)

01毋意

“毋意”,就是遇事不随意猜测。所有关于事物的判断,都要有所依据。这样,就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是负责任的态度。

现在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文章,论起事来,甚至预测一些事情。表面之上看,这似乎是有根据的,但实际上,这往往是极其主观的分析和推测。结果是一个错误的导向,最后被事实所击穿。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2)

比如前段时间有很多媒体人在网上谣传华为的屏幕都是边角料,价值很低,结果华为法务发了律师函,要他们拿出事实依据,这些人立马删帖的删帖,道歉的道歉。

因此,负责任的人总是不靠自己的臆想,而是实地调查,实实在在。这种臆想实际上是一种假设,一种想当然,一种主观主义的做法。

在工作和生活之中,这种主观臆断的事还是不少的,如果是普通人,损失还不大,如果一个负责任的领导只凭主观臆断来做决策,损失将是严重的。所以“毋意”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必须重调查研究,重实际。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3)

02毋必

“毋必”就是不专断,不期望必然如此。事情总是在变,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会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在办事情时,就需要灵活一些,不能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要分析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方针。

很多事情预想会是这样,结果产生的条件和环境变化而不是朝着预定的趋势发展是很常见的。此外,还可能发生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因此,如果仅仅是主观的、武断的,期望必成,往往会脱离现实。

就个人而言,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设想或计划,但并非没有像你想的那样取得成功,很可能在人生的途中会遇到挫折、打击。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4)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因此,我们做事就要客观一些,尽管我们需要努力争取,但我们也需要为失败或挫折做好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我们就不会对成功失去耐心,产生浮躁的心理。

我们以古代“淝水之战”为例。东晋时期,北方曾一度由先秦统治。前秦王苻坚决心南征,统一天下。

他多次拒绝大臣的劝告,率领60万步兵,27万骑兵,水陆并举,务必一举灭亡东晋。而东晋当时只有八万人参战。两军对峙于淝水。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5)

苻坚想在晋军半渡时加以截击,以求全胜。在晋军提出秦军稍向后移,以便决战时,便挥军后撤。然而,没想到的是,毫无斗志的秦军一退而不可收拾。后面的军队不明真相,以为是前线军队溃败,于是作鸟兽散,四处逃窜。晋军趁势进攻,几十万秦军自相践踏,伤亡惨重,结果大败。

战场局势是瞬息万变的,作为指挥官,必须有几个计划方案,且还要有为失败和挫折做好准备,必须有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不能只期望必胜。而苻坚的专断,毫无受挫的准备是失败的必然因素。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6)

03毋固

“毋固”是不要固执。一个人固然应该有自信,但是过于自信,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不好。这样,就会听不到别人的意见。

马谡之失街亭,就是这种固执的结果。如果他当时听取王平的建议,不在山上屯兵,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了。然而,他却引用兵法为自己辩解,固执已见,那只能是失败。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7)

04毋我

“毋我”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记我”。这种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只是为了私利而考虑。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有一个情节就非常令人感动。当船触礁即将沉没时,大多数人并没有表现出只关心自己生命而极端自私的行为。相反,人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女人和儿童,宁愿牺牲自己。这些甘愿牺牲自己的人正是“忘我”的提现!

孔子弟子对孔子人生态度的概括,是给人以导向的作用,虽然这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但既要修身,就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如果是这样,那么身上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取之有道孔圣人(孔子绝四)(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以此修身。我们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缺点,也就是说,要尽量做到不主观臆测、不专断独行、不固执己见,不狭隘自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逐渐走向完美。#孔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渔樵耕读看生活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