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南木
排版 | 洛川
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学习还是社会中,我们都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但是,我们会遗憾的发现,有时候脑子想的跟嘴上说的不一致。
很多时候,就因为说错的一句话,产生了矛盾。
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沟通技巧,你就可以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让自己更加自信。
这些技巧,并不高深,只是一些常识性的方法,只要你用心去学习和实践,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三个经典的沟通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沟通的基础:倾听
广义的理解,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
不过,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倾听是为了沟通,排解矛盾或者宣泄感情。
倾听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倾诉者情绪低落,话又比较多,对方就容易失去耐心。
再如果,如果对方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前言不搭后语,或是遗漏重要信息,听的人就会想打断进行纠正。
如果碍于礼貌没有打断,那结果就会压抑自己,变得不耐烦。
这种情绪,像往汤里仍了只蟑螂,令倾诉者一望而生厌。
而如果没忍住,直接打断了。
结果也不好,在姿态上,会给倾诉者一种轻视感。
你这边话音未落,对立的情绪已经拍打着对方的胸脯,于是,千言万语一时语塞。
谈话顷刻间了然无趣。
倾听不容易之处还在于,我们很难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到:“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是非常困难,那简直就是奇迹。”
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常常认为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点,于是着急表达我们的好办法。
如果言者想要对方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建议,他就不舒服。
因此,倾听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体会对方,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随着谈话持续进行,倾诉者说的越多,内心渴望得到反馈的意愿越强烈,迫切希望听者能给予语言反馈。
那么给予建议,还是试着表达对方的感受?
通常我们会直觉性地以解答问题的方式给予建议,这是大脑讨巧的一种懒惰行为。
以为这样便会很快地解决问题,实际不是的。
不愿直接表达真实感受,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表达的观点,总会隐藏对自己不利的部分。
因此,听者很难完全领会对方的真实需求,那么,此时的建议,就不会触摸到对方的心灵。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强调:倾听他人,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有位母亲和我倾诉:“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论我和孩子说什么,他都不听。”
我问道:“听起来你很伤心,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是吗?”
“也许是我的错,总是冲他大喊大叫”,这位母亲回道。
继续体会她的感受后,我反馈道:“没有多体贴孩子,你有些内疚,是吗?”
如果理解对了,她会说:“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接着更深入地反馈给她:“你有些灰心,想加深与孩子的感情,是吗?”
这样一直反馈下去,直到这位母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过程中没有给安慰和建议,只是一味地关注表达她的感受,答案不经意就会浮现出来。
好的倾听,不仅排解了矛盾,还宣泄了感情。
宣泄者对结果满意,倾听者也省心省力。
倾听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沟通,学会了倾听,也就提高了沟通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倾听呢?
以下是一些倾听的技巧和要点:
首先,忘掉自己立场与见解。
要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和感受,就要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的话语。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允许别人有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
让对方把话说完(保持沉默)。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自己思想的尊重,但这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要有耐心地听完对方的话,不要急于插嘴或反驳。
如果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用“嗯”、“是”、“我了解”等词语表示鼓励或赞同。
注意对方的非语言因素。
沟通中除了言语信息外,还有非言语信息,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音调等。
这些非言语信息往往能反映出对方真实的情绪和态度。
要善于观察和解读这些暗示,并与言语信息相结合,以获得更准确的理解。
收集并记住对方的观点,不要演绎。
在倾听时要保持心理高度的警觉性,随时注意对方倾谈的重点,就像飞碟选手打飞碟一样,要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仔细地倾听。
每个人,都有他的立场及价值,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
所以说,认真的倾听,关注对方的感受,就实现了良好的沟通。
02
不批评、指责
批评唯一的作用,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他人对我们产生敌意和反感。
想想看,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你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你总是给我找麻烦!”等等,你会有什么感觉?
你会觉得对方很尊重你吗?你会觉得对方很理解你吗?
当然不会!
你只会觉得对方很刻薄、很无理、很讨厌!
指责别人,并不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其找借口、辩解、甚至反咬一口。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批评和指责。
不指责,事情那该怎么办呢?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如果错误或者问题不是很严重,可以选择宽容。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再说了,即便是圣贤,也会犯错。
所以,不必为了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损害了和谐的关系。
给人留面子,日后当你犯错误时,对方也不会落井下石。
如果错误或者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纠正或者解决,可以选择私下或者委婉地提醒。
我们可以用友好的语气,表达出我们的意愿。
有一个小技巧,说话时多用“我”开头,少用“你”开头。
例如,“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事,能不能试试另一种方法?”而不是“你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必须马上改变!”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在传授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批评的原则。
他认为,指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而鼓励、赞美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孔子门下,有三千多名弟子,其中七十二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性格刚烈好勇斗狠,常常惹事生非。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骑马的人,就想试试自己的本领,便上前挑衅。
那个骑马的人,是鲁国的某位高官。
对方一怒之下,就命令手下把子路打了一顿。
孔子得知后,并没有责怪子路,而是说:“由(子路字)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是说,子路很勇敢,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用武之地。
孔子这样说,既表达了对子路的赞赏和理解,又暗示了他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寻找更有意义的事业。
还有子贡的事。
子贡性格聪明机智,善于言辞。
有一次,他和孔子一起去见齐国国君桓公。
桓公问孔子:“你有什么才能,可以教导我的百姓?”
孔子说:“我可以教他们忠孝仁义。”
桓公不满意,又问:“你有什么技能,可以让我的国家富强?”
孔子说:“我可以教他们耕种织布。”
桓公更不满意,觉得孔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子贡见状,就站出来说:“我师之所长,非此也。他能使鸟兽亲近,使草木茂盛,使百姓和睦,使天下归仁。”
意思是说,孔子的真正才能,是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
孔子听了,没有责备子贡多嘴多舌,夸大其词,而是说:“赐(子贡字)也善辩过我。”
意思是说,子贡很善于辩论,比我还厉害。
孔子这样说,既表达了对子贡的欣赏和感谢,又暗示了他应该谨慎使用自己的口才,不要过于夸张。
强大如孔子,都选择了用鼓励代替批评。
我们这些普通人,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呢?
批评是最容易的事情,但却是最无益的事情。
不要批评和指责。
如果你能够遵守这个原则,你就会发现,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快乐,你也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03
真心实意地赞美、感谢他人
赞美是沟通中的一大利器,它会增强沟通的气氛,激发对方的积极性。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首先,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赞美。
比如有些事情,我们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即便对方做的很好,我们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情况下,自然忽略了对方的付出,也就忽视了赞美。
其次,即便我们去赞美对方,也会用一些不真诚或不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感谢。
比如“还行吧”,“还不错”,“挺好的”等等。
其实,这样的话,会让对方感觉不重视。
这些话,说了还不如不说。
因为,对方很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不真诚,进而对你有一些看法。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心实意地赞美他人呢?
之前看过一本书,《心理学原理》。
书里有句话,写的很不错:人类最深切而持久的需求之一,就是被别人重视。
在书中,作者认为,要想真心实意地赞美他人,可以按照3个步骤:
1.找到对方的闪光点
不要随意或者敷衍地夸奖,而要发现对方的优点或者成就,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认可。例如,我注意到你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真是很漂亮。
2.具体而有细节地表达赞美
夸奖的话不要笼统,要指出对方的具体表现或者特征,让对方知道你是真心的。例如,这件衣服的颜色好适合你,显得你很有气质。
3.适当地询问
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可以适当深入话题。例如,这件衣服你是在哪里买的呢?为什么你总是能挑到这么合适的衣服,能教教我吗?我也想学习一下你的穿搭技巧。
经过这三步,真心的夸奖到了,后续的话题也就打开了,人际关系自然也就愉悦了。
04
结语
倾听,不要批评和指责,真心实意地赞美。
这三个经典的沟通技巧,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对方,增进彼此的信任,减少误会,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最终,帮助我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喜爱。
当然,要想掌握这三个沟通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知行合一很重要。
在生活中,可以试着去用这3个技巧,用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与人交流真的更愉快了。
各位家人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玫瑰]
#夏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