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王越

以梳簪發,青絲成雪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

梳篦,又称,在我国古代与簪、、胜、步、金花、勒子并称为八大发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 《说文。木部》:“梳,所以理发也。”

段玉裁注:“疏者梳,密者。”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

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密,用来篦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此外,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3)

插梳的侍女——《执扇侍女图》局部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4)

唐代插梳女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5)

如今除非特殊情结驱使,人们已不再用梳子作头饰,或是因为都市女性都已长发飘垂不再束发,又或许是因为便捷的洗涤用品使人们也不再需要主清理功能的篦子,但是这一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文明产物——梳篦——的确曾如此璀璨地活跃在中华文明历史的发饰舞台上,起着或养生或点缀或身份彰显的重要作用……

追本溯源——从史前文化探究梳篦的前世

史前(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民族大多长发(局部会用锋利的小石刀进行修整),披发或梳髻。从考古资料看,太湖流域的史前先民很早就开始梳髻了。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6)

梳着椎髻的史前人像

明确的形象见于崧泽文化时期(距今约5800-4900年)。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7)

浙江嘉兴大汶遗址崧泽文化层出土的1件人首陶瓶,瓶顶部有一个小头长颈、脸面方正的人头像

“后脑有外凸维上翘的椎髻(所谓椎髻,也就是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是我国古老的发式之一),髻端有一竖向小孔”,推测小孔中原来应该插有竹木等有机质材料制成的笄。

这种椎髻在其后的太湖流域及其他南方少数民族中多有继承。例如: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固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

《后汉书·杜尚传》“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

《新唐书·南蛮传》“俗椎髻,韬以绛,垂于后”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8)

秦末汉初女子椎髻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9)

唐女子椎髻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0)

明女子椎髻

头发的梳理,最初就是用手指,梳子等梳理工具是后来才发明的。梳子在梳理头发的同时,兼有发饰功能,梳发盘髻后,把梳子插在发髻上,既可约发又可装饰。

从目前的考古来看,史前太湖流域最早的梳子遗存发现于马家浜文化时期(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1)

马家浜墓中从后向前插饰在头顶发髻上的象牙梳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2)

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梳

在良渚文化以前的梳子多如上图所示用整块材料刻削琢磨而成。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3)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出土的回旋透雕象牙梳,据考证距今已4500余年

然而到了灿烂的史前文明良渚文化中,梳子已发展成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组合形制:梳背和梳齿用不同的材料制成,梳背多用玉材,梳齿则选用象牙、兽骨等材质,两部分用榫卯结构,辅以销钉或粘合剂,组成一把完整的梳子。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4)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的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象牙梳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5)

良渚特色“玉梳背 象牙(兽骨)梳齿 榫卯结构”的玉梳组合形制示意图

良渚冠状器之谜——玉梳背

在良渚特色的玉梳组合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玉梳背。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6)

良渚玉梳背

良渚的玉梳背其实早有发现,但因为梳齿部分早已朽烂无存,因此学术界对于这类器型的辨认经历了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从误以为是墓主配饰“垂瞳式器”到误以为是随葬在墓主头侧的一个小木偶神像的“冠形器”。直到玉背象牙梳的出土才弄清楚这种冠状器就是玉梳背。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7)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8)

雕刻着神人兽面纹的良渚玉梳背(冠状器)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19)

雕刻着兽面纹的良渚玉梳背(冠状器)

以梳簪发,青丝成雪——竖长型的梳篦之美

马家浜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梳子均为竖长型即梳体的高大于宽

与之相对的是后世常见的横向半月形梳篦。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与继承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0)

从良渚时期开端的这种竖长型的形制开始一直延续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发饰文化,高高的梳背形制使得梳背艺术在后代能工巧匠的演绎下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品艺术宝库。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1)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2)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3)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4)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5)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6)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7)

玉簪被称为玉簪的原因(以梳簪发一)(28)

这种竖长型梳篦形式在后世的传承与演变中不断发展改变,直到唐朝完全转变为横向半月形梳篦,并且在唐朝的盛世之下发展到一个犹如百花盛开般的艺术高度。敬请关注后续小文——《以梳簪发(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