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买一送一,豆浆买三赠一……琳琅满目的降价商品,乍一看很实惠,但仔细看却是快要过期。近日,记者走访扬州的各大超市发现,如今,不少超市对将到保质期的“临期商品”进行捆绑或打折促销。

买一送一是不是违规(买一送一买三赠一)(1)

“临期商品”是否安全?

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记者进行了调查

↓↓↓↓↓↓

01

现象

超市捆绑促销“临期商品”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临期商品”在多家超市内均有销售。在西区一超市内,记者看到一商品货架上摆放着一些饼干、饮料、零食和日用品等,不少市民在驻足挑选。

“这些都是即将到保质期的商品,距离保质期的时间从1个星期到3个月不等,价格较正常销售时有了大幅下降。”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其他一些超市发现,许多超市虽然没有明确设立“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但有专门的“低价区”、“折扣区”。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不少超市会把即将到保质期的“临期商品”进行捆绑或打折促销。

在一超市的牛奶销售区,记者看到,一箱鲜奶捆上另一箱同品牌的鲜奶“买一送一”,售价保持不变。乍一看很实惠,但仔细一看,其中一箱的生产日期为2021年4月14日,而另一箱为2020年12月14日。后一箱距离保质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属于“临期商品”。

买一送一是不是违规(买一送一买三赠一)(2)

02

呼吁

注明临期商品,让顾客清楚购买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在“临期商品”前挑选的市民,发现喜欢购买的大多是出于省钱的目的,也有人会借着打折促销来尝试一些自己没吃过的食品。

“我们家经常购买‘临期商品’,包括孩子每天都要喝的牛奶、酸奶,买到后立即食用就行了。”市民刘女士说,一年下来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这种进口食品平时价格很贵,保质期虽说只剩一个月了,但价格却十分诱人,买回去可以让家里人品尝一下。”正在柜台前挑选的陈女士说。

“现在不少商家都不会明示‘临期商品’,捆绑销售的话,顾客往往看不清楚,买回去不立即食用会导致放过期。”市民张先生说,最好柜台处立上一个写有“临近保质期商品”字样的牌子,“更透明,让顾客更清楚。”

不过,一名超市食品促销员告诉记者,对“临期商品”设立销售专区,会担忧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会不会认为是商家对低劣产品的倾销。她认为,把临期商品归在一起卖,效果不及捆绑促销。

买一送一是不是违规(买一送一买三赠一)(3)

03

建议

设立专区,认准渠道谨慎买

那么,“临期商品”是否安全?购买时需要注意什么?有关业内人士表示,首先要区分保质期和临期的区别。

保质期是指预包装商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而临期商品,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为快要过期的食品。所以说,临期不同于过期,实际上是即将到达保质期的临界期,“临期商品”属于安全食品范畴,如果愿意购买,购买时不必感觉有心理障碍。选购时,一定要从正规商超购买,外包装一定要完整,有破损的坚决不买。

“设立专区和醒目提示是大趋势。”据了解,针对快要过期的这类“临期商品”,国家工商总局已要求,经营者需对临近保质期食品作醒目提示,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在超市开设专门的临界食品销售专区。对此,扬州市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如果设立销售专区,这对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都有利:一是防止消费者在各类特价商品中“挑花了眼”;二是让经营者提前处理这些“临期商品”,避免由于疏忽,出售过期食品。

同时,他建议设立这类销售专区,需要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比如,对流通的食品实行电子化管理,建立完善电子进销货台账制度,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保证销售专区的食品安全,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给消费者一个更放心的消费环境。

来源:扬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