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翎,扛大刀”,这是我小时候的一种游戏。
鲁西南老家的乡村说的是方言,发音就变成了“机器灵,砍菜刀”。济宁的歌手张卫还以此为歌名写了首歌。机器灵砍菜刀-张卫
这个游戏主要分布于河南和鲁西南地区,原来讲中原官话的一部分地区。游戏规则大体是这样的,两拨人手拉手分站两排,一拨人开始唱“机器铃,砍菜刀,恁那边嘞紧俺挑。”“挑谁?”“挑老包。”“老包不要你,回来枪毙你。”“挑XXX!”然后被挑中的这个人就要冲向对面手拉手的人墙,如果冲开就拉一个人回自己那边,冲不开就归人家了。直到一方没人了,就分出了胜负。
还有一种说法是,游戏唱词是这样的“锦鸡翎,扛大刀,恁家里,让俺挑;挑谁?挑玉梅;玉梅不在家;挑恁姊妹仨;俺姊妹仨不去;挑XXX!”这个“锦鸡翎”的叫法如果是因为音传而发生改变,变成“机器灵”,还不如“雉鸡翎”传成“机器灵”来的合理,所以,我标题用了“雉鸡翎”。
这个游戏模拟的是两军叫阵,雉鸡翎和大刀代表了武将。戏剧中,戏台武将一般背后都绑有两个雉鸡翎,扛着大刀。另据,这个游戏儿歌的出处就是豫剧《五世请缨(也叫十二寡妇征西)》的场面。挑玉梅的说法也符合剧情,玉梅是杨三郎(杨延安)之妻朱玉梅。“姊妹仨”正好也和十二寡妇中的众女将相对。
五世请缨剧照
这种考据没有列出文献出处,也就无法查证。对于一个民间儿童游戏,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想要查证,当个故事传说来看反倒更亲切一些。
这个群体游戏之所以流传着了那么久,我想主要是因为其生命力。
作为一个群体游戏,分了阵营,就有了对抗竞争的初衷。竞争带来进步。游戏还锻炼了歌唱,唱词简短易记、朗朗上口。冲阵还锻炼了力量和思维,对方的薄弱环节和时机的选择肯定是需要思考的。另外,点名的策略也能展示双方领头人的水平,聪明的还可以用上田忌赛马的方法。再配上吸引人的形象名字“雉鸡翎”加“大刀”,这就足够让这游戏传播久远了。
但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小朋友玩了,时代变迁,计划生育消减了人口,价值观念导向了经济和安全。西化的游戏也逐步代替了传统的嬉戏。但我想,民间的很多游戏很多都兼具了积极向上的竞争,身体机能的锻炼,策略思维的展示,如果稍作改变,应该不比国外的差吧。希望有人能做些这方面的工作,能将这些游戏传承下去,而不是成为某一代人的回忆。
《鸡毛飞上天》中陈金水有一句话讲的很好,“没根立不住,根太重了又飞不高”。我们的根不应该是全盘西化,重新塑造的根,而应该是批判传承而来的根。
儿时的游戏也是一种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