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镇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总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总结(报告文学济危扶倾暖丹乡)

乡镇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总结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

——题记

(一)

走进彭胜国的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是一座只有八十平米的简易砖瓦板房,依坡而建,面向一冲冬水田,从对面看过来,好似悬挂在半坡上的一幅水墨画,单调而清晰。

这是彭胜国用三年时间自建的“家”,于我而言,三个月建这样一个“家”应该是十分轻松的事情。然而,对彭胜国这个双腿截肢的一级肢残人来说,却是一个浩大的“安身立命工程”。

彭胜国是一个命运多舛却又抗命而争的汉子。13岁丧父,14岁到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小煤窑挖煤,眼见同伴殒命煤井,彭胜国悲痛之余心有余悸,在分文未取仍欠老板三块五角钱生活费的情况下,落荒而逃,先后辗转到广东省中山市一个服装厂和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建筑工地做杂工。六年的打工生活为彭胜国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也将他磨炼成了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还磨炼出了他吃苦耐劳、善于思考的良好品格。最后去了一家箱包厂当上月薪一万二的高管。四年多的高管生涯,让彭胜国熟悉了箱包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箱包生产的行家里手,也为他日后创业谋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起这段打工的日子,坐在轮椅上的彭胜国脸上放光:“从小煤窑落荒而逃到箱包厂作高管这十年,虽然历经艰辛,却是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天有不测风云,福祸相伴而至。2000年的秋天,多年没见母亲的彭胜国带着女朋友回到家乡看望母亲,并商议结婚事宜。在去镇上的路上,自己骑的摩托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彭胜国被撞断8根肋骨和脊椎,撞伤两条腿,当场人事不省。为了挽救生命,彭胜国用尽了自己打工的积蓄,花光了家里所有的资金,借遍了全部亲朋好友,最终还是截掉了双腿。此时的彭胜国,已经债台高筑,家徒四壁,借贷无门,希望杳无,生活将彭胜国逼入了绝境!绝望的他趁着家人不在,用裹伤口的纱布连接成一条绳子,准备上吊自尽,幸被哥哥撞见,抢回了他的生命。

正在彭胜国走投无路的时候,镇政府民政办和残联的同志找上门来,了解情况,当即决定资助5000元解决燃眉之急,并为其办理低保,解决日常生活。同时,申办残疾证书、困难补助,鼓励他直面困难,战胜厄运,早日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此时,亲邻好友,社会各界都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有的爱心人士上门慰问,有的单位捐赠财物,县肢残协会的伤友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来看他、鼓励他。亲朋的关怀,社会的温暖终于让彭胜国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站了起来!

“站”起来了的彭胜国自己动手改装轮椅,反复训练轮椅技巧,经历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后,彭胜国终于可以用轮椅代步了!他利用在箱包厂学的技术,在新民镇街上开办了一个书包作坊,因为质优价廉,生意十分火爆。几年下来,彭胜国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在街上建了一幢60平方米的房子。彭胜国彻底脱困了!

脱困后的彭胜国,开始有了创业的欲望。他回老家建了一间80平方米的房子,租了10多亩地挖鱼塘养鱼,结果遇上百年不遇的“5.6”风灾,鱼被洪水冲走了,所有投资都打了水漂。然后他又开办养鸡场,终于取得了成功。

成功后的彭胜国开始做公益事业,参与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的创建与运营工作。为了让让脊髓损伤者尽量回归社会,他最大限度的帮助伤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户外出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全县“希望之家”发展脊髓损伤会员123人,占肢残人的14.4%,间接受益人群多达400余人。

和彭胜国一样勇于战胜厄运自强自立的肢残人还有沙河乡安全村的养殖大户谷海军、桂溪街道集体社区的“养猪大王”全启元、高安镇合龙村的养蜂专业户谭正伟、包家镇安乐村“乡情种植家庭农场”场主李兴忠、曹回镇创办“徐白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吴茜。他们的事业都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领军人物。我惊奇的发现,在他们介绍经验和发表感想中,都不约而同地要“感谢残联,感谢钟理!”

(二)

残疾人口中的“钟理”就是垫江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钟洪波。在县残联会议室,我见到了这位闻名全国的残疾人工作者。

走进县残联会议室,首先冲入我眼帘的是墙壁上挂满的奖牌,从县上到全国有27块之多,足见县残联的工作有多扎实和先进。

钟洪波是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妇女,2012年从县妇联主席岗位转任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已经10年之久了。从她快人快语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十分精干的领导者。在她任内,带领班子努力创新,踏实苦干,使县残联获得全国奖项2次,市级奖项40次,国家级试点工作3项,市级试点工作3项,创造了县残联有史以来获奖级别最高、获奖项目最多、试点项目最多的记录。钟洪波个人也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对钟洪波说:“你可能创造了一个把冷板凳坐热,把弱势部门坐强的典型范例。”她却非常平静的跟我说:“板凳坐不坐热到没有关系,组织给了我一个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平台和机会,我必须尽职履责,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做点事。”

钟洪波真是这么做的。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开始深入残疾人中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了解残疾群众现状,了解残疾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先后撰写《关于充分挖掘公益岗位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思考》《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试行信访代理制的思考》《关于推广农村7至17岁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教育托管机构建议标准的建议》《发展残疾少年儿童康教结合事业的思考》等调研报告15篇,推进问题的解决、政策的出台、工作的创新。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钟洪波确定了“积极推动普惠政策加特惠政策同步迈进,普惠政策兜底,特惠政策提高发展质量”的工作思路,并按此思路始终不渝地逐步推进。10年来,推动县委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垫江县“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垫江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垫江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补助暂行办法》《垫江县残疾人信访代理制度》《垫江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垫江县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救助办法》等残疾人特惠政策21个,使全县残疾人生存环境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10年来,钟洪波带领县残联班子不断探索创新,侧重从健全组织、制定规章、完善机制,建立队伍等源头上的问题入手,建立助残工作的长效机制,满足残疾群众的实际需要。说起这些创新措施,钟洪波打开话匣子,如数家珍: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助残队伍。县委还为县残联配备了1名残疾人挂职副理事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全县各乡镇(街道)配备34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在10个村(社区)配备了10名公益岗位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桂溪街道镇中社区选聘了12名热心残疾人事业的联络员。同时,还建立起了一批助残社会组织。

二是建立起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助推脱贫攻坚。

三是建立起了“543”工作模式,牵头残疾预防工作的全国试点工作。

四是建立了 “康教托”模式,创新了残疾儿童的救助工作。

五是建立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四大平台”,推动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上新台阶。

六是建立了“集爱善行”志愿服务品牌,实施星级助残服务

七是建立了“信访代理制”,推行残疾人信访代办服务。

八是建立了“1 5”工作模式,使残疾人专门协会上了一个台阶。

老实说,钟洪波一口气介绍的这么多经验,我知道都是在全国、全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创新工作。但对我这个外行来说,还得慢慢消化。

(三)

我首先了解了 “四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机制,毕竟扶贫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在垫江,尤其是在农村,家里只要有一个残疾人,不但需要治疗费用,其他家庭成员也会被牢牢地套在家中,不能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都比较贫困。只有解决好了残疾人的问题,这个家庭才能脱贫解困。为此,县残联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机制。

所谓“四位一体”扶贫工作机制,是指将县残联、乡镇、村社、残疾群众四个群体有机地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建立起县残联抓精准施策、乡镇街道抓兑现落实、村和社区抓受益到人、残疾群众进行受益评估的工作机制。首先制定扶贫清单,制作《垫江县推进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规划统计表》,涉及到辅具适配、托养服务、精准康复、教育救助、就业帮扶、临时救助等11项,实行一户一清单,对照清单逐项落实。这一措施的落实,使全县1914名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县残联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认可,2018年10月28日,《重庆新闻联播》对垫江县残联“清单式扶贫”办法进行了播报,不少区县前来考察学习。

残疾预防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县残联摸索出了一套“543” 残疾预防工作模式,即:建立“五大体系”,落实“四项措施”,实现“三个目标”。

“五大体系”就是要探索建立起“一张地图一盘棋、两套班子齐发力、三级网络重服务、五大项目夯基础、五支队伍强保障”夯实残疾预防工作组织架构。“四项措施”就是实施“制手册、强督查;抓宣传、广覆盖;突重点、早干预;强调查、早报告”的制度,保障残疾预防工作规范化运行。最后实现“有效控制和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的“三个目标”,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成效。

垫江县人民医院、垫江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作为“543” 残疾预防工作模式的试点单位,承担了全县预防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孕产妇产前筛查、残疾鉴定、残疾预防宣传等项目。自2016至2020年总任务数分别为1000、700和300例,实际完成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524例、孕产妇产前筛查诊断2232例、残疾评定7366人,基本实现“有效控制残疾人数、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三大目标任务。

作为基层试点单位的桂溪街道和普顺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当地卫生部门及督促村(社区)做好0-6岁儿童残疾报告工作, 7岁及以上人群的残疾报告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数据上报,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报告制度,两镇累计报告514人。

“543” 残疾预防工作模式,让残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长效化的机制。

说起 “543”工作模式的推广成效,县残联副理事长王均给出了一连串的数字后肯定地告诉我:“截至昨天,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由残联牵头的项目全面完成;残疾人证办理占任务数122.77%;残疾预防重点人群宣传覆盖率达75%;康复服务率达99.37%;辅具适配率达99.17%;残疾报制度已经形成。我们543工作模式还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网作了详细报道。目前,我们的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已进入全国验收阶段。如果通过验收,将在全国推广。”言语间,王均透露出足够的信心和自豪感。

(四)

与王均一样有自豪感的还有从事“康教托”服务的兰兰小学校长邓兰。

邓兰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本世纪初用自己的名字创办的一所幼儿园——兰兰幼儿园,后来发展成为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留守托管、特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办学校。学校占地13亩、配套设施完善,拥有1400多名学生。

2015年秋期,钟洪波到兰兰学校调研,被邓兰和童应国的善心和事业心感动。在全面考察学校后,县残联决定把兰兰学校命名为“垫江县残疾人康复教育结合示范点”,开始了康复、教育、托管一体服务。

2016年1月县教委批准兰兰小学成立了“康复教育特教班”。不久,下发了招生文件,由兰兰学校承担肢体、智力、脑瘫残疾儿童的教育任务。这对兰兰学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邓兰立即率领相关老师去重庆和其它区县考察学习,到县内特教学校去请教,很快制定出了特教方案,相继派出了4名教师参加市残联组织的康复培训。

2016年2月,对于兰兰学校的老师来说,他们经历了一个终身难忘的招生之旅。当他们按照残联提供的名单,一个一个地上门招生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甚至煎熬!有的孩子十多岁了还不会与人交流,有的看见生人就会哭,有的孩子连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涂明华老师走进沙河乡安全村15岁的三级残障女孩殷秀梅家里时,他当时就掉泪了。涂老师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和婆婆在一起生活,看见我们这些陌生人,她躲进了她婆婆的怀里,她的脸是黑的,头发很乱,象鸟窝一样,那形象就像街上那些小乞丐,看得我心都酸了。”

涂老师把她带回学校,由生活老师给她洗头、洗澡,换上新衣服,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经过老师们的辛苦工作,学校一共招了40多个特教生。

学生招进来了,但怎么教,怎么管,怎么处理好特教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这个新问题又摆在了校长和老师们的面前。他们决定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刚开始,他们每天召开碰头会,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对学生一个一个地进行研究,因人施教。后来改为每周1至2次。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学校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步教学法”。

首先,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训。开设生活自理课程,教师手把手地教他们洗脸、刷牙、叠被子、洗鞋子、晾毛巾、摆放物品等基本自理技能,让学生入学两周就能实现基本生活自理。

其次,培养习惯。主要培养四大习惯,一是遵守作息时间;二是坚持锻炼身体;三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不乱吐痰,主动倒垃圾等;四是不损坏东西。

第三,培养爱好。研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在爱好加以培养,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四,培养自信。让他们在正常人面前昂首挺胸地走路,主动与其他同学打招呼。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普通班的同学要尊重特教班的同学,并随处礼让他们。学校开展各类活动,都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实现他们身体与心灵的融合,共同树立团队意识。一学期来,全校没有出现一例普通班的同学欺负特教班同学的情况。

第五,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差异性训练。学校确定了6名教师对残疾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对不同缺陷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康复训练,并建立了《残疾学生个性化训练档案》,做到了连续、科学、严谨,效果十分显著。

第六,康复训练与随班就读相结合。当特教生的康复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由学校组织的康复训练评估小组评估后,送入小学部相应的班级随班就读。同时,课余时间继续参加康复训练,康复学习两不误。

对这个“六步教学法”,唐利花老师认识很深刻:“这六步教学法对我们教师来说确实辛苦,但是教学效果相当明显,现在这些特教生对学校的依恋度相当高,有的连家长来都喊不走了。”

因为兰兰学校的专注和教师的努力,短短的一学期就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教方法。这套方法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认可。那个曾经蓬头垢面的殷秀梅,一学期下来,居然可以站在台上深情地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智障一级的朱镜宇,17岁了还不能正常说话,进校后一学期就可以与同学顺畅地交流;多重障碍一级的谭明露,入学时,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不到一年时间,就抢着回答问题,并很有礼貌; 11岁的高乾云,智障三级,入学时脸都没洗干净过,经过一学期的康复训练和学校生活的磨炼,已经成为有号召力的“班干部”了,每天带队组织同学们出早操!

说到孩子们的这些变化,家长们都十分激动 ,学生王俊皓的母亲动情地说:“我的儿子是二级智障,我曾经请了一个专职保姆来带他,但他身体不好,生活一直不能自理。我以为我的孩子就这样废了,没想到送到兰兰学校短暂的三个月,竟然生活能自理,手脚灵活,有礼貌,还能读书识字,简直没想到,谢谢学校!谢谢老师!康教托这个模式好得很!”

如今,在兰兰小学校内,设有垫江县残疾人圆梦中心、垫江县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高安镇分校、垫江县高安镇兴盛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三个机构。兰兰小学承担了课题研究、创新试点、组织实施的示范性学校。

在残疾人圆梦服务中心,建成了残疾孩子“康复 教育 托管”三结合示范点,并先后开展了《垫江县农村7-17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托管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教育托管服务”服务规范》的课题研究,制定出台了标准。三年多时间的试验与试点,141名残疾孩子的样本,每一个孩子的点滴变化证明了康复 教育 托管服务的可行。残疾儿童在机构享受到了专业的康复训练,使其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一步步向康复迈进;享受到了学校教育的优质资源,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特教学习,知识稳步增长;享受到了寄宿制学生的待遇,生活老师给予全面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享受到了保育员温情如母式的照护,在关爱关怀中健康成长。实现了教学、游乐、康复、托管等资源有机整合,小学部教师、特教班教师、康复训练师三者整合。其他家庭成员从照顾残疾儿童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工作、参加劳作,增加家庭收入,为残疾儿童后续康复、教育、成长等提供经济上的支撑。"

高安镇家庭康复培训学校建在兰兰小学内,依托学校特教资源开展培训。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县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的指导下,共计开展培训23期,培训残疾人及其亲友超过1100人,通过集中培训、心理疏导、入户指导、组织交流等形式对全镇辖区及圆梦服务中心的肢体、智力、视力、听力语言、精神等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家庭康复服务培训和指导,深受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欢迎。

(五)

深受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欢迎的还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垫江县是重庆市确定的残疾人精准康复示范县。县残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部门为主力、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准康复服务体系。

县级部门通过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任务导向、目标导向,出政策、定措施、强督查,着力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见实效。专业机构充分利用“五大中心”等康复机构,制定“一人一策”康复方案,形成了机构精准发力、残疾人亲友全力配合、政策全面配套的机构康复服务新格局。社区通过向残疾人发放康复服务卡及代金券,组织残疾人到康复站(室)进行康复训练。家庭通过参加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培训,提高残疾人亲友护理助康水平,保证残疾人居家康复细致入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等居家康复服务。探索出了一条“部门 机构 社区 居家”的康复服务新模式,努力实现精准康复服务精准化,达到最大努力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提供康复服务,最大范围融入社会生活的服务目标。2016年,全县康复服务率为83.03%、辅具适配935件。到2020年,全县康复服务率已达到99.37%、辅具适配率已达到99.17%,先后培训残疾人及亲友11600人。

垫江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是负责贫困重度残疾人、失能人员的专业机构,自2018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托养康复制度及流程,满足贫困重度残疾人、失能人员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需要。还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成立了应急处理队伍,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建立了安全保卫制度,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对出入人员严格管理,确保中心安全运行。

走进康复托养中心,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公园。中心周边到处都种满了花草和绿色植物,休闲区还安置了休息座椅,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干净而清爽。旁边还修建了健身步道,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的康复服务。

席小燕是一个有30多年工龄的老医务工作者,自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投用就在这里工作。她说,这里是全县条件最好的托养机构,常年有80多人在这里托养,虽然工作辛苦,但在这里工作能感受到人间真情,尤其能感受到社会底层贫困人民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垫江县中医院是残疾人康复托养的专业医院,2012年至2020年共计康复训练229名残疾儿童。罗娟医生告诉我,每个申请救助项目的小朋友在治疗前,他们都会先进行生化、骨关节DR、心电图等的相关检查,然后针对性的对生活自理能力、精细运动、粗大运动、肢体肌力、肌张力等进行评估。然后再对症予以PT、OT、ST、水疗及肢体功能的针对训练,并从2019年开始,开设了个训及集体课的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启音残疾人服务中心是专门针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机构。这里只有23个自闭症儿童,为了这23个儿童能早日康复,叶祥英搭上了老公和女儿,她和女儿上课,老公负责后勤保障。

见到叶祥英时,她刚刚从教室出来,虽然满面笑容,但仍显得有些疲惫。从她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她的亲和力,这是一位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曾在重庆特殊教育机构执教多年,具有丰富的特教经验。她和其他老师一起,根据不同能力儿童拟订教学计划,通过个训课、小组课、集体课、感统课等多种方式,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儿童因人施教,效果十分明显。她还把自己的女儿谢雨岑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年轻漂亮的谢雨岑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都愿意与她讲话,因此康复效果特别好,深受家长们的夸赞。

当我问及雨岑今后的打算,她莞尔一笑:“女承母业,继续当好特教教师。”

谭家琴是太平镇太和社区康复室的负责人,她的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每年通过县残联发放的康复服务卡的方式提供康复服务,将康复服务卡发放给有康复服务需求的肢体和智力残疾人;二是为残疾程度较轻的60岁以内的三四级残疾人提供功能训练服务;三是为残疾程度较重的一二级残疾人或60岁以上的三四级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自2017年以来,太和社区康复室已服务120余人,因成绩突出,2020年被县残联升级为康复站。

(六)

像太和社区这样的康复室,全县各村(社区)都有。这是县残联整合各部门资源,依托村(社区)残协建立起来的。

村(社区)残协借助文化委建设的“农家书屋”,残联配置放大器、听书器等设备,为残疾人建立学习平台;借助民政局的老年活动室,残联配置棋牌等设备,组织残疾人和老年人开展棋牌等活动;借助村(社区)办公室,残联配备电脑、办公桌椅等,开展残协服务管理工作;单独设立面积约为30-50平米的残疾人康复室,残联配置6000至15000元不等的康复器材,由残协为残疾人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康复训练;借助村(社区)室外活动场地或会议室,组织残疾人开展室外体育文化、就业培训等工作,最大限度为残疾人提供融入性服务。

除了整合资源建设“四室一场地”外,社区残协还要完善相关的薄、卡、册、表等标准化工作软件,概括为“八表一卡一档案一园地”,详细记录工作内容,归档入卷。全县村(社区)通过《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工作园地》,公示社区残协章程、制度、康复、就业创业、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开展情况,接受广大群众,特别是残疾群众的监督。

为了强化对残疾群众的服务工作,各村(社区)还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建立实名制会员网格化管理制度,每一网格每年开展集体活动,并进行工作指导,精准识别残疾人需求、精准制定残疾人“一人一案”服务清单、围绕清单提供精准服务方式,及时解决残疾人所急、所需、所盼的问题,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二是建立结对帮护制度,积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护贫困、特困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专业志愿服务制度,将村(社区)及组负责人、助残志愿者专业人才分配到生活服务、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文体活动、托养照料等工作组,具体负责一方面工作,每年定期开展活动;四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年初有计划,平时有记录,年底有总结,及时向上级报送,年底归档入卷。“四项制度”有效地推动了社区助残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助残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

同时,垫江县残联也探索出了一条依靠社会助残组织,走专业化助残的路子。随着群团改革的推进,县残联着力引导、培育、管理好助残社会组织,借助助残社会组织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类别化、专业化服务。依托垫江县中凯公司、兴民职业培训学校、残疾人圆梦服务中心、杠家法律服务所等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助残、就业助残、教育助残、法律助残等项目。目前,全县成立各类社会助残组织9个,提交涉残服务项目17个,全面翻开了社会助残工作新篇章。"

杠家法律服务所从2014年开始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2015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残疾人法律服务,持续至今。几年来为残疾人代写法律文书200余份,接受法律咨询500余人,办理各类民事案件191件,其中,诉讼代理117件,非诉代理84件,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400万元。法律服务所负责人王勋告诉我,残疾人案件主要涉及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报酬纠纷几个方面。由于残疾人处于弱势地位,取证难、表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打起官司来,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但他却表示“这个事很有意义,即使没得钱也会一直干下去。”

中凯健康养老服务(重庆)有限公司是桂阳街道天宝社区周清忠于2015年创办的一家集紧急救助、生活照料、老人监管、社区日托、代缴代购、情感慰藉、文化娱乐、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公司。他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自主研发并成功上线运行了“智慧居家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残疾服务供给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和供需有序衔接。2016年,他又成立了中凯星级助残志愿者站,自任站长,下设了家政服务队、康复服务队、法律咨询队、就业辅导队4个志愿队,服务老人、残疾人1000多人,帮助改变老人、残疾人家庭环境200多家,康复服务1000多次,处理纠纷2次,辅导就业150人、创业20人。

赵向阳是重庆市非遗项目大石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在自己的工艺美术公司安排了10余名残疾员工就业,并亲自传授竹编技艺,带动了80多个残疾人就业创业,使残疾人能自食其力。

(七)

为了让更多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县残联强化了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

冉简川,肢残人,垫江县肢残人协会主席、党支部书记。从2004年县肢残人协会成立之日起,他就带领县肢残人协会履行“代表、服务、维权” 的职责,使全县肢残人有了自己的家。随着肢残人协会的不断规范完善,先后成立了垫江县星级助残志愿者联络站、肢协工会、肢协妇联、8个片区分会、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无障碍促进督导队等机构。发展会员1098人,助残志愿者65人;发展工会会员95名,成立了3个片区工会工作小组;成立了3个片区“妇女之家”,发展妇女会员171名; 成立了“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发展会员102名;无障碍促进督导队下设3个分队。

2016年11月,县肢残人协会成立党支部,设立4个党小组,实施肢残人协会党支部覆盖其他残疾人专门协会方式,开始探索党建带群建工作。几年来,在肢协党支部带领下,各党小组和党员充分利用各种残疾人节日、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宣讲、扶残助残活动,逐步形成了 “党建 群建 代表 维权 服务 创新”的“1 5”工作模式。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认可。2019年5月,县肢残人协会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之家”。2020年12日1日,冉简川受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的亲切接见,并当面向唐市长汇报了县肢残人协会的工作。

在强化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的同时,县残联还创建了“集爱善行”志愿服务品牌,实施星级助残活动。

该活动是在全县开展邻里助残、科技助残、脱贫助残、康复助残星级助残志愿者行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招募管理组织,实行“五星一细则一卡”工作模式,对助残志愿者进行年度星级考核与评估,加大星级助残志愿者典型和助残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全县注册志愿者2454名,其中星级助残志愿者1225名;成立生活服务、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等志愿者工作组2107个,组织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活动4727余次,结对帮扶了9703人次。

黄中芳是桂溪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家属,第一批报名当了助残志愿者,现在已经是垫江县星级助残志愿者肢协联络站站长了。她带领团队成立了8个片区志愿者服务分队,1个社区服务联络站,1个单位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招摹了92名志愿者。他们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度残疾人开展1至2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队员自带慰问品,生活用品,以及肉食品、油、米等上门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家政服务、义诊服务,已上门服务达275人次,时长达1331个小时。

罗祥是桂溪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医生,也是第一批助残志愿者。他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免费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健康义诊活动,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等,指导他们怎么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给他们讲解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康复锻炼方法等,服务对象已超过150人次。

见到爱心人士冉茂梅老人时,她正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椅子上看书。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庞清瘦,她是全县年龄最大的助残志愿者之一。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老人这几年为残疾人事业捐款已有十多万元了,同时还资助了一名残疾人大学生完成学业。“其实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今年初,因新冠疫情还在控制外出,冉婆婆当时的身体也不好,但她依然在亲人的陪伴下拄着拐杖来到县残联捐款一万元,让我们非常感动!”工作人员小谭说起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与“集爱善行”志愿服务品牌齐名的助残制度还有 “信访代理制”。

“信访代理制”就是推行残疾人信访代办服务,这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残疾人行动不变,政策知晓度低,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以上访维权。为此,县残联建立了“残疾人信访代理制”,变“等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替群众跑腿”工作方式。

县残联建立了信访代理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了信访代理服务站,村(社区)建残疾人信访信息员工作点,分别以县残联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助残志愿者、村社干部为主体,建立残疾人信访代理员、信息员队伍,收集残疾人信访诉求,采取主导代理和疏导代理方式,变残疾人上访为信息员、代理员下访。全县现有代理员139名,共办理主导代理152件,疏导代理289件,办结率100%。

程强是高安镇的一名残疾人信访代理员,他为东兴村视力三级残疾人盛治强代理的讨薪事宜让盛治强至今都感动不已。“我在镇里一个电子厂工地做工,包工头一直以没有拿到工程款为由拖欠我的工资。我上访了好多回,包工头都不给我。后来我跟他打了一架,还是没有得到钱。最后还是程强去代理,哎,你莫说,几天都把那11000元块钱给我拿回来了。他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也!” 盛治强说完还竖起了大拇指。

谢盛利是大石乡豹山社区综治专干、残疾人联络员、信访代理,视力二级残疾。他在自己岗位上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努力支撑起维护残疾人权益的“保障网”。先后替11名重度残疾人争取了养老保险参保补贴,帮助残疾人办理低保2件,代办民政临时救助2件,介绍残疾人就业1件,协调天然气管理部门帮助解决燃气安全问题2件,为残疾人土地纠纷书写应诉材料、整理资料1件。谢盛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信访代理员的职责和使命,切实帮助了一批残疾人解决了实际问题,赢得了残疾朋友的广泛赞誉。

“信访代理制”以其务实的内容、显著的效果获得了广大残疾人的认可,也获得了上级残联的肯定,重庆市残联将此工作模式在全市残联系统推广,并纳入了市“十三五”规划。重庆日报以《垫江残疾人,维权不出门坐等代理人》为题对“信访代理制”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垫江县残联系统采访,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一会儿被残疾人的厄运感染潸然泪下,一会儿为帮扶者的付出热情满怀。我同情广大残疾人的不幸,但更为他们生活在这个充满温暖、充满仁爱、充满良知的社会感到庆幸!是这个伟大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这些弱小的生命撑起了广阔的天空,他们才可用折翅的翅膀展翅翱翔!

作者:黎美剑

发布:何俊

复核: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