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语文

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语文教师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1)

于漪,1929年生,江苏镇江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称号;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同年1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著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著作辑为《于漪全集》。

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语文教师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2)

语文教师的使命

文 | 于 漪

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教师德才兼备,人格高尚、完美,对学生才会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才会良好。为此,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征程中努力跋涉,不敢有丝毫懈怠。

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语文教师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3)

一、精神追求与专业诉求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洞穴中的囚徒”这个著名的隐喻,阐明教育是把人、把人的灵魂、精神引向真理世界,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事业是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精神追求才有方向,教学的诸多思考、诸多做法才有根有魂,才不会堕入虚幻浮夸的泥淖。

(一)语文教育的独特性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民族性的学科,任何其他国家的语言模式均不可照搬照抄,它具有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其教与学的规律非我们自己在川流不息的语言长河里探索不可。

语文教育有其独特性。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大。汉字是平面型的方块字,由形、音、义构成。“形”是关键,笔画在二维平面里多向展开,笔画种类多,组合样式丰富,字的结构复杂,数量繁多。汉语组词灵活,词法句法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教学中更要注意约定俗成,更要注意规范。汉语的文化性特别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为此,我追求的不仅是自己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汉字文化,具有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把民族情结、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撒播到学生心中,打好做人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文科学的一次最大的革新就是语言科学的突破,语言不再是单纯的载体,反之,语言是意识、思维、心灵、情感、人格的形成者。语文学科许多内容除了具有思想性,更具有道德的、情操的、审美的特征。语言绝不是没有感情的符号,它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感情。语文不能只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应理解为语言文化。割裂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倾向与当今世界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向背道而驰。我之所以不懈追求,寻寻觅觅,是想接近真实,让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到语文的真本领,又受到语文内容中真善美的熏陶,健康成长。

(二)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

语文教师心中要有点汉字文化、经典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汉字符号表达性能的复杂、感性信息的丰富,绝非西方拼音文字作为符号所可比。“视而可识”使得字的象形部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察而见意”更是充满了想象力、象征性的丰富。汉字笔画多样,结构复杂,音义错综,字又多,难学;但又有易学的一面。掌握了基本笔画和常用构件,写起来就不难。且不说象形、会意,仅数量众多的形声字,记住形符和声符,就会触类旁通,记住一批字。汉字每一个符号都是一件艺术品,都具有生命力,都与自然与社会相连。人的心灵、心态、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字互为内外,相互激发、相互依存。把握了这一点,阅读教学中立体的审美功能就会注意开发。

语文课本中选了一定数量的中华经典诗文,就文论文,往往一知半解,乃至发生讹错。读一点经典,打一些底子,情况就不一样。中华学术文化体大而思精,湛深而博大,凝聚了先民生活的经验和民族特有的睿智,散发出东方特有的异彩。紧扣教学需要,深入学一点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可认识中国文化精华,涵养品德。经典恒久而弥新,吮吸中华文化源头养料,能开启智慧,体悟人生。与此同时,要专心致志研读几部大作家的著作,随着他们的人生足迹走一遍,真正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领会他们生命的光辉,使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思想认识,不断完善人格。为此,我前后通读了辛弃疾、杜甫、陶渊明的著作,深深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读经典作品,对作者也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否则难以做到知人论世,知世论人。如读《岳阳楼记》,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恢宏旷达,炼词造句的华瞻精拔,心悦诚服,胸中涌起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形象。读《渔家傲》等作品,会真切感受到他守边数年,受人敬畏,呼为“龙图老子”,称其“胸中有数万甲兵”,武功值得称道。作品苍凉悲壮,开宋代豪放词之先河。不仅如此,灾荒之年饿殍遍地,他修建庙宇、筑路赈灾,无人饿死。人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当作者一个个形象丰满的站在你面前时,你才开始对他、对他的作品有所认识与理解。

信息渠道畅通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可能是万能博士,但必须拓开视野、广泛学习,尽量读得多一点,了解得多一点。世界名著的涉猎当然是应有之义,自然科学,音乐艺术也须多加关注。语文教师知识仓库里的货物不能不杂,但要杂而有章。广泛阅读不是滥,而要有所选择。学要思,学而不思,只是“对书”,徒然是“劳倦”眼睛,收获甚微。

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语文教师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4)

二、学生差异与仁爱之心

初当教师,“爱”只是空泛的概念,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心中真正喜爱的是两类学生:一是反应敏捷,非常聪明的,我讲上句,他下句已能回答,教起来十分省力;二是长得很可爱,像洋娃娃。后来才明白,天工造物十分奇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要说是长相,他们的禀赋、性格、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等均有所不同,因而,必须热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必须关心。

要真正做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有仁爱之心,心地善良。仁而爱人,有“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就会悲天悯人,对别的生命寄予无限的同情。同情是爱的基础。胸中有“仁爱”这个“源”,爱学生的“流”就会川流不息。心中没有这个“源”,就不可能有大胸怀、大气度、大力量,就不可能对学生有坚韧的爱,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年年月月、任劳任怨,引着、拽着、扶着、托着、推着学生向前,引领他们不断增强自觉性、自主性,健康茁壮地成长。

(一)走进学生的世界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教学生要“观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和”,也就是说要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观察学生所走的道路,考查学生的意向,考查学生私下的言行。实际上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知之难、知之深,充分发展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因素,因势利导,激励、赞扬,学生向前迈步的劲儿就势不可挡。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在了解学生、分析研究学生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一看二听三问四查,神态、表情、动作,口头语言、书面作业,课内的、课外的,学校的、家庭的,独处的、集体的等,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了解的过程是培养师爱的过程,也是和学生多接触多交往,亦师亦友的过程。做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学生富有时代气息的共性,而且要审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握各自的个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护和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尽管所教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但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情况、周围环境、成长经历的种种不同,学生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志趣、爱好、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均有明显的差别。教师胸中既要有班级学生的全局,又要有一个个学生的具体形象,他们是主体的、活泼的,不是一个个抽象的名字,而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教学中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待个性迥异的学生,说到底是缺乏爱心的表现。

以口头表达能力为例。班上有4个同学说话都含糊不清,断断续续,有的非但不能成段,连句子都说不连贯。乍看,是口吃的毛病,但仔细调查辨别,又各有不同。一个是说话时舌头似乎短了一点,经再三谛听、分析,终于找到了口齿不清的症结所在。第二个是家庭语言环境差,父母又十分娇惯,把中学生的儿子视为幼儿,话不成句,规范性差。第三个是学口吃开玩笑,形成了习惯。第四个是思维比较迟钝,对外来信息不能迅速反映,说起来嗯嗯啊啊,疙疙瘩瘩。弄清楚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各自原因,寻找最佳方案纠正、提高。第一个先从生理上解决,手术治疗舌头下面的一根筋,然后进行说话训练。对第二个与家长联系,改善家庭语言环境,注意说话的完整与通顺,再帮助同学进行单句说话训练,一步一步提升。对第三个同学注意用“稳定剂”“安慰剂”,逐步消除他说话时的紧张心理,纠正不良习惯。第四个则采用另一方面,就口头表达抓口头表达难有成效,而是抓思维训练,促口头表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训练其思维的灵敏度,坚持不懈,收到良好的效果。尊重每一名学生,施以适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教育,细心、精心,看似教学方法问题,实则是教师爱的奉献。

(二)触摸心灵的琴弦

理解是教好学生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种种难处,教师须换位思考,千方不能埋怨、责怪。责怪、出言不逊,往往是无能的表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要对准音调,须在发现上下功夫。例如同样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有的是恐惧,见到写作文就哭;有的是“仇恨”,看到语文就“恨”,就像看到仇敌一般;有的是无所谓,认为学不学一个样,永远是中不溜秋……有些想法还能理解,有的想法令我吃惊。怎么会把语文作为仇敌呢?怎么会那么恨呢?探索这隐秘的一角,才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从学写字起,一次次挨骂,一次次挨揍,都与语文紧密相连,红杠杠、红叉叉、不及格,罚重抄、罚重做,乃至被语言羞辱,无不与谈、写、说有关,因而,看到语文,感情上就条件反射。伤害非一天形成,抚平伤痕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字确实写得像蟹爬,错别字连篇,文句不通,对这样的同学而言,语文不可能引起其共鸣,只能另辟途径。寻找他最感兴趣的事,打球,池塘里、小河边捉小鱼、小蜉,探讨球艺,探讨捕捉的细节,指导仔细观察。共同的语言多了,不但能袒露心扉讲真话,而且愿意把看的、想的、做的写下来。以趣消恨,教师的语言开始拨动心弦,音调逐渐对准。

(三)转化爱的力量

师爱,不能停留在情感层面,要转化为教育的力量,促使学生自主成长。

有名个性极强的伪小子,闯祸不断,搅得班级不得安宁。班主任教育,不仅充耳不闻,且脸上常常几分鄙夷的神情。为了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调换到我教语文的班级。起初,不与班级任何同学讲话,也拒我于千里之外,一下课,飞窜出教室。我耐着性子,不贸然找她,等待时机。一次,她下课仍然飞奔出教室,一本书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我赶紧跑上去,捡起来,眼睛一扫,是本介绍国画的书,令我惊讶。抓住这个契机,打破坚冰,开始了师生对话。从书卷得不成样子委屈了书,谈到《芥子园画传》对初学国画的人有帮助,谈到家里有不少介绍国画的书,欢迎她来看。她面带些微笑喜色,一溜烟地走开。其实,我心里暗藏的喜悦远超过她。有了良好的开端,事情就好办。时间是孵化器,一节节生动的语文课孵化出了感情,有时她会和其他同学一样,情不自禁地举手质疑,回答问题不仅有板有眼,且喜争论,从不服输。冰雪融化,她竟然来我家,读书议书,看画评画。由于寄居在外祖父家,她只能以书为伴,外祖父会画国画,受到熏陶。令我吃惊的是她书读得真不少,涉猎范围甚广,还做点摘抄。难怪她对教师的教学有种种挑剔,难怪她桀骜不驯,难怪她对有些事、有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知之深,教得才会适切。既对优点、长处加以肯定、激励,又要指出问题与不足。千人千样,对有个性、有潜能、资质优良的学生,同样需要用水磨的功夫进行教育,要唤醒他们自觉,“长善救失”,引领他们有信心、有能力自主发展。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是我身为人师的根本所在。几十年来,我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面对这些丰富的“书”,我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习、领悟,兢兢业业探索、实践,逐步懂得师爱的真谛、仁爱之心的博大,也品尝到亦师亦友的无穷乐趣。

语文教师的优势与劣势(语文教师于漪语文教师的使命)(5)

(本文原载于《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4期,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