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辉煌的一段,不但是军事上的强大,更是政治、文化上的繁荣,期间名人数不胜数,李白就是其中颇为耀眼的一个,纵然再多明君名臣也无法掩盖其光芒!
整个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流传下来的不下两千人,诗篇更是达到了近五万,其中的杜甫忧国忧民、李商隐辞藻华丽、白居易辞质而径、甚至还有张若虚的“孤篇压全唐”等等,但他们都不是李白,他们都没有那种浑然天成的酣畅淋漓感。
李白写诗往往是饮上几口就信手拈来,写过不会再改,真就犹如酒后谪仙人附体!比较有趣的是,就因为李白的逍遥洒脱,导致他自己都记不清写了多少诗。
在李白生命的末尾阶段,他去族叔李阳冰处度过了一段时光,在自己病重之时把诗文草稿都交给李阳冰,让他编辑作序。
李阳冰非常实诚,把李白当时的一些情况都记录了下来。
《草堂集序》:(李白)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十丧其九”,这个相当可怕啊,就是说李白写过的诗流传下来的不过十分之一,仅仅是这十分之一已经让大多数人望尘莫及了,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肯定是遗失了很多的。
“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看看李白的记性,就算当时留存下来的,都是别人收录的,而他自己基本上都记不得了。
不过这也理解,李白的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醉后即兴而成,这时候本来就不咋清醒,记忆力肯定不太好。醒来了就不再是那景那情了,所以想改也无从动笔。
不过李白自己没改,后人却是为他改过诗句的,就比如流传很广的《静夜思》。
这首诗非常经典,相信很多人瞬间就能背出来,这首诗还诞生了不少的段子。但你知道吗,我们学习过的《静夜思》,其实是经过修改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版本之所以现在流行开来,是因为在清朝乾隆年间,一名叫蘅塘退士的学者编选《唐诗三百首》,极有影响力。而在此之前,包括康熙年间由康熙钦定的《全唐诗》都不是这个版本。
那原版是怎么样的呢?
在宋《李太白文集》、《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元《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唐诗品汇》等等诸多版本当中都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距离李白的时间要更近,可信度较高,蘅塘退士之所以改成这样,说起来也是“集百家之长”。
在明朝时期,赵宦光、黄习远对宋朝的《万首唐人绝句》进行整理删补,就将第三句的“山月”改成了“明月”,其他都未动。
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时真的又别出心裁,将第一句的“看月光”改成了“明月光”,但第三句还是原版。
最后乾隆年间,小机灵鬼蘅塘退士看到的就是三版的《静夜思》,或许是带着都不得罪的心理,干脆都用上了,于是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平心而论,现在的版本读起来更加顺口,因此更利于传播。不过有很多学者教授认为,相比起来原版更有诗意。
比如“山月”变为“明月”,那种书生之气瞬间消失,还有一个“看”字,就能产生一种画面,更能解释下一句为什么会疑等等,从两版的语境、动作等等上面来分析,原版更有立体感。
对于这个每个人看法都不同,其实据考证,《静夜思》的版本多达50来个!就这四句诗、二十个字,真不知道究竟是如何衍生出来的,所以究竟谁是正版真的说不好,唯一清楚的就只有李白了,不...说不定李白自己也不知道。
你认为这两个版本谁更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