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水库野生动物(飞龙东北林区山林鸳鸯)(1)

“飞龙”不是龙?是花尾榛鸡!

推荐阅读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新冠疫情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滥食野生动物给公共卫生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再次提醒大家:严禁非法猎捕、运输、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否则一经发现,法律必将严惩不贷!

花尾榛鸡——飞龙!

“可能很多人对它感到很陌生。”

花尾榛鸡?这是什么动物?没听过啊

飞龙学名为花尾榛鸡,属于鸟纲松鸡科。留鸟,头小,颈短,胸凸脊平,爪细长,分五趾。比家鸽稍大,成鸟体重般在380-430克。翼短圆,不善飞,当遇到危险时,先伸长脖子观察动静,确认有危险再起飞,一次只能飞20-30米远。脚强健,具锐爪,擅长行走和掘地挖食。鼻孔和脚都有被羽,以适应严寒。它的爪上具有栉状缘,在地面被冰雪覆盖需在树上觅食时,可以抓住冰滑的树枝,这也是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花尾榛鸡是林栖鸟类,主要生活在我国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新疆东北部,特别喜欢栖居山谷或阳坡有浆果的稠密灌丛和山麓潮湿或者靠近水域的林内,常常在背风的山坡或倒木旁活动。白天常5-10只一群在林中觅食,食性很杂,主食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实和种子。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松子榛子、橡子以及野薇、各种野果都是它喜欢吃的食物,在繁殖期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虫、蜗牛、蚂蚁等。觅食时榛鸡群会分散开,各自找食,彼此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时发出“gi-gi-gi"的叫声相互联系。现在已经非常稀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一般都是双宿双飞,形影不离,素有“山林鸳鸯”的美称。

为什么叫“飞龙”?

民间有多种关于“飞龙”名字由来的有趣的说 法:

1、满语谐音。生活在东北的花尾榛鸡在满语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树上的鸡”,后来取其谐音,称为“飞龙”。

2、花尾榛鸡的颈骨长而弯曲,就像龙骨一样;它的爪子奇而独特,爪面上有鳞,酷似龙爪。

3、相传花尾榛鸡是天上西王母的侍臣,封号“飞龙”侍者,长有六个脑袋。后来为了躲避残暴的王母逃命到东北山林中。

4、花尾榛鸡在国际上也是著名的狩猎鸟,它的名字来源可能与其能够飞翔有关。

山间水库野生动物(飞龙东北林区山林鸳鸯)(2)

安能辨“我”是雌雄?

雌雄鸟的主要区别是雄鸟的喉部为深黑色,周缘有白色纵带,具羽冠,体羽也更为鲜艳,特别是在春季的求偶期,雄鸟眼睛上部有鲜红的眼睑,煞是好看。雌鸟略有不同,上体较棕黄,颏黄白色,喉棕黄而具黑色羽缘、喉周的白色纵带不显著,至眼后中断,额头也不白。

花尾榛鸡叫声多样,炫耀叫声为拖长的吸吮音 tseeuu-eeti。告警时为快速的 pyittittittitt-ett-ett声。繁殖期间鸣叫频繁,且多为对鸣,尤其在清晨,叫声高而尖。但雌雄有所不同,雄鸟叫声为“唧一唧唧,唧唧,唧”,雌鸟为“唧—唧一唧唧”。

山间水库野生动物(飞龙东北林区山林鸳鸯)(3)

花尾榛鸡被誉为八珍之首,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在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把它作为岁贡鸟,是专门进贡给皇帝的美味佳肴,有“天上龙肉”之称。如今其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加上森林砍伐和过度狩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花尾榛鸡密度大幅度下降,大兴安岭地区每公顷仅0.08-0.22只,小兴安岭地区为每公顷0.10-0.17只,而辽宁、天津北部和河北兴隆等地则已经或者濒临灭绝。花尾榛鸡的保护行动已经迫在眉睫,不要让“飞龙在天”成为过去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