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 “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在白居易的诗文里,他慨叹时间的无情和秦始皇陵墓的悲惨际遇。事实上,通过历史文献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秦陵的命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攻打到了戏水(今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附近),已经形成了对秦都咸阳的威逼之势。这里更是距秦陵数步之遥。秦二世胡亥一时竟乱了手脚,询问群臣“为之奈何”?这时候,负责秦陵修建的少府令章邯提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史记》)。无奈之下,胡亥只有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阻击周文的起义军,秦陵工程被迫画上不很圆满的句号。

秦始皇在的时候项羽为何不反(项羽如何毁坏秦始皇陵墓的)(1)

秦始皇陵铜车马

也就是这个时候,秦陵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项羽是第一个摧残秦陵的人物。入关之后,项羽杀戮皇亲国戚,抢劫无数宫女,火烧秦咸阳宫。在把咸阳城变为废墟之后,项羽把队伍拉到了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杀害了所有守陵人和剩余的修陵工匠,焚烧了陵园内的地面建筑,又发布命令挖掘秦始皇陵,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盗墓的军阀。

这时不过距秦始皇葬身才三四年的时间。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刘邦和项羽交手,两军阵前,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是“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

秦始皇在的时候项羽为何不反(项羽如何毁坏秦始皇陵墓的)(2)

秦始皇陵

对于项羽毁坏秦陵的情况,后人也多有记述。西汉末年,刘向也曾经给西汉成帝的奏章中说:“项籍(项羽)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后来,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刘向传》中写道:秦始皇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三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枭雁……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棺椁。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也记述:项羽入关发之(秦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三辅故事》后来记载,项羽带人盗掘秦陵的时候,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几百年的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给日南太守张善送来一只金雁,张善一看金雁上的文字,断定这是始皇陵里的宝物。

这些似乎都是项羽掘发秦陵的铁证,引发了后世的不少怀疑和口舌。

及至到了以后,十六国的石勒以及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等人也再而三地光顾秦陵,他们发动了规模不小的掘墓活动。“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白居易哀伤于秦王和皇陵的命运,在《草茫茫》一诗中表达了对厚葬者的劝告。“生则张良锥之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尚在临潼郊,隆然黄土浮而高”,清人袁牧的话语里也隐隐透出对秦陵遭遇坎坷的哀叹。

秦始皇在的时候项羽为何不反(项羽如何毁坏秦始皇陵墓的)(3)

秦俑

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到了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为秦始皇陵立了一块标志碑。

上世纪,在对秦陵的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个盗洞,一个在陵的东北,一个在陵的西侧,直径约为1米,深度不到9米,但这两个盗洞都远离地宫,还没有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

可是,别有用心者对秦陵的觊觎确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