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全兵翻译 东坡志林(东坡志林匈奴全兵)(1)

匈奴冒顿单于

原文:匈奴围汉平城,羣臣上言:「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李奇注「全兵」云:「惟弓矛,无杂仗也。」此说非是。使胡有杂仗,则傅矢外乡之策不得行欤?且奇何以知匈奴无杂仗也?匈奴特无弩耳。全兵者,言匈奴自战其地,不致死,不得与我行此危事也。

匈奴围汉平城: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

强弩傅两矢:傅,负,让强弩手带两支弩箭。出自《汉书.韩王信传》。

外乡:外向,朝外。

匈奴全兵翻译 东坡志林(东坡志林匈奴全兵)(2)

白登山之围

试译文:

匈奴在平城这个地方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住了。随军的大臣们进言说,“匈奴全兵,请命令让强弩手每人带两支弩箭,朝外警戒,慢慢冲出重围。”李奇将“全兵”注解为,“只有弓和矛,没有其它杂项武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匈奴有其它武器,那么带强弩朝外警戒的策略就行不通了吗?而且李奇如何得知匈奴没有其它杂项武器呢?匈奴没有强弩倒是真的。所谓的全兵,是指匈奴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作战,不想送死,不愿意和我们汉朝军队拼命罢了。

此篇体现了苏轼读书不尽信书的质疑精神。前人李奇对匈奴全兵的注解有误,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理解。显然,苏轼的理解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