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故事:生肖由何而来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的民俗文化又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有关生肖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心中。
但是,关于生肖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坛。生肖起源于原始信仰和习俗,建立在对天地人神的理解之上,体现着独特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社会心态、地域文明等,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生肖也是外来引进的。郭沫若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十二肖像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人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其实,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广为流传。
在考古方面的收获也证明了上面观点的可靠性。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了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就已存在。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嗬,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而《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上面关于生肖的发现和现在的生肖说法还有一定的差别,而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肖越来越受到民间的喜爱。到了南北朝时,生肖已被民众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宵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到了近代,关于生肖的由来,众多的研究者都在寻找着真正的起源。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人中国,与佛教传人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这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代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所以,综合各方面的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中国才是生肖的国度。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妆发给更多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