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

内蒙古日报与鄂尔多斯日报同时推出鄂尔多斯绿色发展深度报道特刊(二)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2)

向产业转型要绿,是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一步重要“落子”。“乌金大地”鄂尔多斯,以转型发展为谱,正在书写新的绿色发展锦绣华章,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

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调整为2.4﹕55.7﹕41.9,一、二、三产协调推进,绿染的华章,在高原大地火热交响。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3)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软通动力创新产业园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紧紧抓住“三去一降一补”,以项目为龙头,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从而实现产业布局全面“绿色洗牌”。

成功注册“鄂尔多斯煤”商标,有了“身份证”的煤炭产业,便有了畅行市场的“通行证”。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4)

2017全国夏季煤炭交易会

乘着建设“国家清洁能源输出主力基地”的东风,鄂尔多斯奋力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乙烯等清洁能源产业相继崛起,初步形成煤基多联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煤炭经济多元发展的路子,被确定为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首。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5)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生产线

目前,鄂尔多斯市煤化工转化原煤3000万吨/年,投产、在建和获得核准的产能有煤制油500多万吨、煤制天然气240亿立方米、煤制甲醇900多万吨和烯烃340万吨,均居全国首位,煤化工产业链也在向中下游延伸。已建成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新报符合标准绿色矿山建设13座,正在建设绿色矿山2座。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6)

科技电子产品生产线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7)

汽车生产线

除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以“绿色”为基准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非资源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是鄂尔多斯绿色谱系中的又一点睛之笔。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全面兴起。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多家,正在成为鄂尔多斯绿色发展的“千斤顶”。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8)

P29横贯鄂尔多斯

已形成37万辆汽车、60万台发动机、45万台变速器产能,正在建设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建成液晶显示器产能80万张、蓝宝石产能1200万片、多晶硅产能8000吨;羊绒衫生产规模达1000万件,建成建筑陶瓷生产线14条,形成150万吨PVC、11万吨PVA产能。

2016年,全市非煤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提高到83.3%,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3%。

当新形势与旧格局狭路相逢,鄂尔多斯主动出击,以主动的姿态扣响了胜利的门环:让绿色成为一个个矿山、一座座厂房、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的底色——这是发展高地应有的原色。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9)

绿色沃野

鄂尔多斯宜开发土地仅4%。面对如此“短板”,农牧业如何实现突破?

鄂尔多斯的回答是:变革生产方式,全力提升现代农牧业生态文明水平。

围绕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和城郊结合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基地,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提高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依托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充分挖掘农牧业生态、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庭院经济等资源,打造一批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美丽乡村……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0)

锡林塔拉草原牧家乐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1)

獭兔养殖

以有限土地,换取更多的价值,鄂尔多斯不仅试水成功,而且扬帆远航。

绿色现代农牧业成为鄂尔多斯的新标识。截至2016年,全市共注册农畜产品商标512个,其中国家级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49个。认证农产品产地地理标识6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13个,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13个,上市公司2家。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2)

鄂尔多斯延时摄影

全市培育专业大户2760户、生态型家庭农牧场233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24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5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率达到40%以上。建成标准化示范区185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55万亩。

绿色品牌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全市农家乐、牧家乐达到285家,休闲观光庄园81家,休闲农业主体总数达到了366家。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187家,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3)

牧户脸上洋溢的笑容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4)

2016年,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09.7亿元,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80元,位居全区第二。国家标准线下5220户1304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旗——杭锦旗具备退出条件,21个自治区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市低保标准线下低收入人口增收20%以上。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5)

乌审旗无定河大米

实践证明,现代农牧业不仅鼓了农牧民的腰包,守住了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地”,还让“鄂尔多斯绿”不断扩张、蔓延。绿色,如一股清流,所过之处,正在覆盖黄沙、红岩,曾经干秃的沟壑峁梁间处处摇曳着生命的温柔。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6)

绿色洼地

平衡、协调、统筹,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始终是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恒定坐标。

当“天朗气清 自在养生”“21℃的夏天”“340天以上的优良空气”,成为鄂尔多斯人引以为豪的“金名片”,“鄂尔多斯蓝”与“鄂尔多斯绿”又逆向拉动,开启了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另一条生财之道。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7)

风能发电

在提档升级本地区“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避暑休闲”四大类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鄂尔多斯全面加强品牌景区建设,加快推动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进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以红色旅游、沙漠休闲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户。与此同时,推进111个全域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8)

鄂尔多斯草原

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10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3.8亿元,全市建成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个,获评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19)

悠然自得

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体系初步建立。先后引进了上海金广大道蒙西大车队物流项目、诸葛云仓电商物流项目,培育了“终点物流”项目、博众物流同城配送项目等。积极发展农村牧区物流体系,依托现有的15个配送中心,将352个便民连锁超市和999个标准化农家店打造成为农村牧区物流站点。

同时,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作为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了自治区第4家、全国第71家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鄂尔多斯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先行开展业务,B2B模式为主得到商务部外贸司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综合保税区获批,多元化的对外贸易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20)

宜居鄂尔多斯

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849亿元,比重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40%,占到全区服务业的五分之一,且服务业增长速度达到了第二产业的水平。

凭借日臻完善的发展环境,鄂尔多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投资合作关系,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投资洼地已经形成。

鄂尔多斯两会2022年(绿色鄂尔多斯深度报道特刊)(21)

百姓对绿色的渴望

城市对绿色的畅想

绿色给予生命的力量

绿色化作血脉的信仰

……

所有这些时代逻辑里

都蕴藏着一场盛大的交响

产业转型的路径在此

动力在此

成果在此

前路迢迢

征歌高亢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