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夯实科普阵地,开展多样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壮大科普队伍力量……近年来,惠城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1—2015年、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严于律己带好队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严于律己带好队伍(五个方面下功夫)

严于律己带好队伍

不断夯实科普阵地,开展多样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壮大科普队伍力量……近年来,惠城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1—2015年、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接下来,惠城将接续奋斗,继续全力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努力在丰富科普示范内涵、打造科普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开创惠城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科普活动站(室)在镇(街)、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有10个省级科普E站,强化校园科普馆、乡村科普体验馆建设;强化市、区一体发展理念,与惠州科技馆共建“惠城区科技体验馆”;强化社会投入,创办全省第一家“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建成全市首家航空航天科普馆……

科普阵地是打通科普工作者与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惠城区与时俱进推动科普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有5个省级、24个市级、40个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宣传文化广场3个。

与此同时,惠城全面夯实科普服务基础建设,全区共有镇(街)科协13个、社区科普小组65个、村科普小组142个,形成纵向到底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镇(街)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主抓科普,吸纳“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长)到科协兼职。

多措并举开展科技教育

日前,第十五届惠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惠州科技馆举行。惠城区共有31支代表队、60多名师生参加竞赛。经过激烈的比拼,惠城选手获得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3项。

随着青少年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与推广,惠城区参加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学校、人数逐年增多,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参加上级竞赛成绩名列前茅,已经成为惠城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一项品牌性活动,有效地推动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发展。

科技教育不仅在学校,也在社区和农村。以水口街道姚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惠城区实施广东省农村科普夜校示范点项目,建立农村科普书吧,配备科普书籍,引进科普中国终端机,实时链接科普中国信息网,大力普及科技资讯,激发了群众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意愿。

在河南岸街道金湖社区、小金口街道金源社区、江南街道祝屋巷社区、龙丰街道大岭社区等和市区中心较大的小区创办科普示范小区,通过建设科普宣传长廊、科普画廊、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广场、学会科技服务站和科普E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

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力量

惠城“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弘扬科学精神,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时将“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工作目标,纳入《惠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作为科教兴区的重要举措。

为搭建全方位科普协作平台,惠城区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科普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惠城正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力量,逐步建立起由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队伍。截至目前,惠城区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有3542人,涵盖了科技、教育、农业、卫生、文化等十几个行业,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次)。此外,还组建了2批近50人的惠城区科普志愿讲师团,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开展科普志愿宣讲;设立农民教育推广员开展田头培训,成立研究生科技服务团队,开展农技“轻骑兵”乡村行活动,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

接下来,惠城将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科普示范辐射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实施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卢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