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天演论》开译,1896年落笔,1897年刊于《国闻汇编》,1898年由湖北沔阳卢氏慎始基斋私自木刻印行问世,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以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给知识界带来巨大激动与兴奋的严复,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人,他以直接译介、输入西方学术思想成为启蒙派新学的第一号人物,他的翻译,是中国现代学术发端的一个重要标志。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什么思想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

严复一生翻译成绩斐然,计有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及《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以及耶方斯的《名学浅说》,并称“严译八大名著”。尽管从数量上而言,严复翻译的书籍并不算是很多,但其选择的书籍内容质量皆属上乘之作。正如梁启超所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影响者,复其首也。”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对于西方书籍的翻译主要关注于“西洋的声、光、电化、坚船利炮”,而鲜有反映和介绍西方深刻学术思想的优秀书籍。作为“睁眼看世界”的时代先驱,怀抱忧国忧民之心的严复意识到,西方的强大并非仅仅在于其拥有无与伦比的坚船利炮,而主要在于其所具有的先进超前的学术思想。中国若欲强大起来,最需要的莫过于要改变旧式思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学术思想领域首先发生巨大的转变。

基于此,严复选择和翻译了当时他所认为能够改变中国人观念的一些好书,譬如《天演论》,其作序云:“风气渐通,土知龠陋为耻,而西学之事,向途日多……逞臆为谈,不咨其实。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断乎不如是也。”又如《原富》,其申明言:“计学以近代为精密,乃不侯独有取于是书,而以为先事者,盖温故知新之义……标一公理,则必有事实为之证喻,不若他书。”在择取西学书籍时,深谙中西方文化的严复尽力做到游刃有余,表现出了超人的卓识和远见,既注重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先进学术思想,也从来没有忽略中国的传统国粹。

对于翻译西学著作的方法,严复在《天演论》例言里,首次阐述和厘定了翻译的基本标准和做法:“信、雅、达”,其云:“译事三难:信,雅,达。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当“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这样才能“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而对于“难于共喻”之文,则应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并且译者还应注意做到“求其尔雅”。因此,著名学者胡先彇说:“严氏译文之佳处,在其殚思竭虑,一字不苟,‘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故其译笔信雅达三善俱备……为从事翻译者永久之模范也。”

《天演论》本是英国生物学家、哲学家赫胥黎1893年在牛津大学的一部讲稿,原名为《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当时,中国适逢鸦片战争爆发后大约五十余年,其间尽管经历洋务运动等强国举措,但遭遇列强瓜分,面临亡种亡国的危机日渐显现,腐败无能的清廷政府尚未得以真正地觉醒和变革。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什么思想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

赫胥黎该篇讲稿中所提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智者自能生存,愚者必遭淘汰”等观点深深地触动严复,他立志将这些先进观点翻译和介绍给中国的广大民众以救亡图存,保种救国。在翻译《天演论》时,严复精心选取了赫胥黎讲稿中的序论、本论两篇,在译文中加入了大量案语,熔阐释、评论、添写于一炉,旨在借赫胥黎之口,批判中国几千年来奉行的“循环论”和“不变论”等糟粕观念,目的在于应和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以开启民智,警醒当局,力求自强。

《天演论》自刊印之日起,便在整个中国大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和震撼,康有为曾盛赞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梁启超认为“进化论实取数千年旧学之根柢而摧弃之,翻新之者也”,而近现代几乎所有的仁人志士都多多少少地受到过严复《天演论》中介绍的进化论思想的陶冶与熏陶,足见其覆盖之广阔,影响之巨大。

故知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而悠久成物之理,转在变动不居之中。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革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特据前事推将来,为变方长,未知所极而已。虽然,天运变矣,而有不变者行乎其中。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大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则其存也,必有其所以存,必其所得于天之分,自致一己之能,与其所遭值之时与地,及凡周身以外之物力,有其相谋相剂者焉。夫而后独免于亡,而足以自立也。而自其效观之,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择者,择于自然,虽择而莫之择,犹物竞之无所争,而实天下之至争也。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天演论》节选

“夫如是,则一种之所以强、一群之所以立,本斯而谈,断可识矣。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开启民智,是严复一生的行动指南。他在面对“中国三千年以来之变局”时,以笔代舌,以他强烈的思想意识,通过翻译,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融合,在逻辑推理的科学观念、自由民主的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以及以进化论为中心的社会学说等领域建构出一套严密的思想体系,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什么思想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

然而,尽管承担了资产阶级革命之启蒙者的历史重任,严复本人却一直置身于阶级和民族的群众性斗争之外,他并不赞同激烈的社会革命,甚至也不赞同康有为式大规模的制度变革。有人说,严复晚年落伍了,变成了一个复古者。其实,改变了的只是世事,严复并没有变,或者说,严复心智的底色并没有变。严复的悲剧是所有孤独的思想者共同的宿命:他们能洞察真理的逻辑,却理解不了实践的辩证法,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便被历史的回潮裹挟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