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实验心理学家培特•约翰森(Petter Johanson)在Ted演讲中介绍了他的系列实验,约翰森表示,很可能,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动机。

约翰森指出,大部分时候,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是很模糊的。

当你问他:“你为什么还在做这份工作?”请注意,很可能在你提问之前,他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你的提问才让他第一次做出了价值判断。

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为什么要时常做一个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1)

【实验】

实验心理学家培特•约翰森(Petter Johanson)给参与实验的人快速地展示了两张人物照片。

参加实验的人要说出哪一张更吸引人,然后约翰森把照片拿到近处让他们解释原因,在拿到近处的过程中约翰森会迅速调换照片,但大多数参加实验的人并没有发觉,还很具体地解释为什么更喜欢某张照片。

研究的结果表明:内省是不可靠的。我们窥探自己的内心时,会虚构出一些内容。

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为什么要时常做一个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2)

你真的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吗?

就如第一个实验中,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想法,直到被提问的时候才会去思考。

然而,当我们没有去细致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以感觉去做出判断的,而不是想法。

如果让我们对这个感觉去做出解释,那么也许这个感觉会变化。

因为这个感觉的产生,是由人们的直观感觉产生的,并没有去花时间做各方面因素的整理,当细致思考的时候,会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做出最终的判断,这两者之间往往是有差异的。

生活中怎样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为什么要时常做一个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3)

正如第二个实验,其实正是利用了人这个心理机制,让人做出了看似可笑的行为。

所以凡事可以从反方向思考一下,越是对于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往往可以换个角度提出质疑,也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也许这才是孔子说的“三省吾身”的真正含义吧。

作为聪明人你不需要信奉任何教条,你要做自己的异教徒!

总结

正如脑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说一个团队不要太和谐?》中写道的,一个团队中,需要有一个“异见者”,即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其实人的大脑,也可以当做一个团队来管理,要在大脑中始终存在一个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引发自己的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