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五月俗称“恶月”、“毒月”,五日又称“恶日”、“毒日”。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这是人们最忌讳的。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门上都要高悬艾草和菖蒲,民间还有妇女发际戴“艾虎”,男人胸前或腰间佩戴或挂“艾虎”或“蒲剑”,这样可在一年里幸福平安。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挂艾草、菖蒲的来历,相传与黄巢起义有关。唐朝末年,黄巢军打到河南邓州一个村落,见许多百姓惊慌奔逃。黄巢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非常好奇,就上前询问原因。那妇人不认识黄巢,就直接说,县衙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城了,让百姓赶快逃命。叔叔全家参加义军被杀,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被这位妇人舍己为人的大义精神所感动,拔剑一挥,砍掉路边的两棵艾草和水边的两株菖蒲,交给妇人说,只要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就可以避黄巢之祸。妇人将消息传开,当晚百姓家家如此。第二天,正好是端午节,黄巢杀了县令和污吏,开仓分粮,军民欢度端午节。此后,端午节这一风俗便流传下来了。
还有一种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水怪想与人争地盘,水淹到哪儿,哪儿就是水怪的。这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的要求,每年的今天,水怪可以出来巡视,只要在屋檐下有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都是神仙的子孙,不得侵犯;没有的话,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了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风浪来了,跑了很多地方,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有像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最后,天黑了,只好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原来决斗分出胜负的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那个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清代《燕京岁时记》曰:“端午日,用菖蒲插于门旁,以禳不祥。”清代顾禄《清嘉录》记曰:“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民间现在还有妇女们经常在端午节这一天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将“艾虎”或“蒲剑”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出于肓目崇信。因为端午节时,正值初夏,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最容易生病,悬挂艾草和菖蒲,是可以避毒虫、消病毒、除恶气。因为菖蒲和艾草都具有杀菌防病、驱除恶气等功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菖蒲根茎入药,主治痰厥昏迷、惊痫等症。艾草不仅入药,民间将艾拧成绳晒干,点燃用以驱除蚊蝇。
当然,这一风俗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药性应用效果,但反映了人们借用吉祥物以祈求免灾除恶、求吉纳祥的心理和追求。祝端午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