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环胶州湾地区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洪州城”的传说和顺口溜,流传比较广的顺口溜几句为:“狮子红了腚,淹(震)了洪州城;沉(震)了沧州城,立了洪州城;沉(震)了洪州,立了胶州”。这些顺口溜里都有一个淹或沉,当地沉和震一个意思,说明沧州城和洪州城的毁灭消失都于地震海啸和洪水有关。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1)

清末胶州城照片

据当地民间传说,在古代胶州湾大沽河口沿岸有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上有座洪州城城。当时洪州城非常繁华,有一天王母娘娘想了解当地人间的民情,体察一下洪州城人间的贫富善恶,王母娘娘便变成一个丑老婆子,下凡到“洪州城”乞讨于街市。她先来到一户富裕人家,中年妇女盆中盛着一白一黑两个瓶,中年妇女见一个丑老婆子来要饭,便吩咐丫鬟给要饭的丑老婆子黑饼,白饼好给小儿坠腚用。王母娘娘心里便想:“此地人险恶坏到家了”。接着王母娘娘又来到一户穷人家,家里住着一对穷困母子,儿子叫忠义大约十七八岁。忠义母亲可怜丑老婆子年岁大便请进家中,忠义母亲帮丑老婆子洗脸,整理头发,做饭给丑老婆子吃。最后忠义母亲还让忠义拜丑老婆子为义母,王母娘娘非常高兴,心想:“洪州城里还是有心善的人”。王母娘娘临走前叮嘱忠义说:洪州府衙前石狮红腚时,将水淹洪州城,你要经常去看看石狮,我给你一小木筏,用时说大就大,你母子可坐上逃生,勿救他人”。说完王母娘娘便消逝。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2)

胶州县衙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忠义送别王母娘娘后,经常去洪州府衙门前观察石狮。有一次忠义去碰上了自已的结拜兄弟无义,无义对忠义的形为很好奇,便跟着忠义追问,忠义便把石狮腚红,将水淹洪州之事告诉无义。但是无义并不相信,便在一天晚上偷偷把狮子腚染红了。早晨忠义去府衙门前察看石狮,看到石狮腚被人染红,忠义便知是无义所为,大骂无义。赶紧跑回家,带上母亲登上木筏,刹那间巨浪翻滚,洪州城沉入海中被海水淹没。忠义母子乘坐木筏顺流飘泊,忽然看见无义在水中挣扎呼救,忠义母亲说:“不能救”。忠义念和无义的结拜旧情,便将无义拉上木筏救无义一命,三人乘木筏到达胶州湾西岸,来到东大山前海崖(yai)石洞内居住。忠义非常勤劳以打鱼砍柴为生,而无义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3)

有一天,无义和忠义二人乘木筏去冒岛上砍柴,听到山顶深洞里有女子呼救声,二人便想救之。二人找来绳子和筐,用绳子拴住筐,忠义坐在筐内,无义拽着绳子将坐在筐内的忠义缓缓放入洞中。忠义下到洞底后发现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女子在哭,便上前询问女子。女子对忠义说:“我乃朝延皇姑,被妖怪捉来,公子若能救我,愿以身相许,现在趁妖怪外出不在,我们赶紧逃出去为好”。忠义便让皇姑坐在筐内,召唤无义向上拉,坐在筐内的皇姑渐渐被拉出洞,无义见皇姑面貌的天生丽质十分好看,便心生邪念想霸为已有,将洞口用石头堵死,想把忠义困死于洞中。忠义被困于洞中摸索着前行,遇见一道石门,忠义推开石门来到里面,看到石壁上钉着一条小蛇。小蛇见有人来到石室内便连忙呼救:“我乃龙王三太子被妖怪捉来困于此处,公子若能救我,愿同享荣华富贵”。忠义拔下钉子救下小蛇,小蛇虽变为一条巨龙,巨龙带忠义腾空而起逃离妖怪的山洞。

无义乘木筏载着皇姑回到居住的山洞,见到忠义母亲谎称:“义兄忠义不慎落水而亡”。忠义母亲听说儿子落水而亡,悲痛欲绝失声痛苦。皇姑见状敢紧对忠义母亲说:“伯母,无义说谎,是其害忠义哥哥的”。话音刚落龙王三太子与忠义现身于三人面前,倾刻间天空雷声大震,一道闪电直击无义,随着一声巨响无义被雷击劈死。后来忠义与皇姑成亲,皇姑和忠义一样孝敬母亲。忠义与皇姑生三子,三个儿子长大后科举考试都金榜题名,一家人同享荣华富贵。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4)

在环胶州湾地区还流传着一个“沉了洪州,立了胶州的传说,据民间相传当年洪州城有一个爱民如子的知府,洪州知府断案如神,清廉爱民,严禁赌博。有一天晚上洪州知府带衙役外出巡查,查看晚上有没有赌博的,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家马车店很晚了还亮着灯,洪州知府悄悄来到这家马车店窗外,用手指在窗户上戳破一个小洞,知府的一只眼透过小洞向屋内观察,只见屋内四个鱼头人身的怪物正在赌博。洪州知府看罢没有知声,又悄悄的离开马车店,连忙带着衙役急匆匆的赶回府衙。洪州知府回到府衙后陷入了沉思,好好的洪州城怎么会突然间出现了一群怪物?洪州知府突然对衙役们说:“大事不好,咱们洪州城看来要有大难,这里很快就要被洪水淹没,你们赶紧四下通知城内居民,出城后向城北高处逃”。

洪州城里的人们刚逃出城不远,突然间便狂风大作,很快就下起了漂泊大雨,逃出城的人们扶老携幼顶风冒雨向着城北方逃窜。这时大海潮伴随着洪水向洪州城袭来,洪州城开始下沉,在很短时间内沉没在水中。眼看大海潮和洪水正要追上逃难的人们,正在这危险时刻飞来两只蛟龙阻挡着海潮和洪水,逃难的人们抓紧时间继续向北加速逃跑。忽然在潮头的洪峰中冒出那四个鱼头人身的怪物,这四个怪物一拥而上,向两条蛟龙扑来。顺间四个怪物便和两条蛟龙打斗在一起,打斗了十几个回合后,四个怪物渐渐不支败下阵来,四个怪物扎进海里逃跑。两条蛟龙正想追赶,忽见北面的陆地正在缓缓的向下沉入海中,两条蛟龙便赶紧钻入水中沉入海底,用自已的身体驮住正在下沉的陆地。

风停雨住后,海潮和洪水渐渐的退去,逃难的人们便在两条蛟龙驮起的陆地上安家生活。没过几年,这里便建起了一座新城,人们为感谢蛟龙的救命之恩,便给这座新城取名蛟州,后来叫着叫着便延变成胶州,这也是民间传说胶州城地下由两只蛟驮着的由来。洪州城被海啸和洪水淹没后成为了一片海湾,因这片海湾邻近胶州城,故名胶州湾。民间便有了“沉了洪州,立了胶州”的说法。

在胶州湾地区类似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还有“沉了沧州,立了洪州”之说,不管是沧州城,还是洪州城,这两座城的名字在青岛地区的各类史书、方志都找不记载,应该是民间根据传说附会上的古城名字。胶州城在元末遭受红洪巾军毛贵部屠城,留在城中的居民被毛贵部屠杀待尽,据说当年留在城中的居民只活下五个人。可能当年红巾军毛贵部从胶州湾登陆时被附近居民发现,有居民便跑到胶州城报信,让城内居民快逃,有相信的便逃了出来保住一命,明朝建立后,来到新胶州城居住。那些不信的居民便和元朝驻军一样都死在红巾军毛贵部的屠刀下,所以明代以后胶州地区居民以外来移民居多,这些外来移民当中便有部分河北沧州人。

历史上的沧州城位于河北省,东邻山东省,宋代该地区属于洪州,评书《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就发生在当地。沧州老城(明以前旧城)中有一座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筹造的铁狮子,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高5.47米,重约32吨。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5)

沧州铁狮子别名“镇海吼”,据当地民间传说古时沧州(洪州)一带频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成灾,时常受到海啸危害,搞的当地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水患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集资捐款,聘请山东铸造师李云铸造铁狮子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6)

另据传说古时海中有一条恶龙想霸占沧州城作为龙宫,便在周边海域兴风作恶,眼看眼船翻桅折房倒屋塌,这时地上一声怒吼,只见一只红色的狮子腾空跃起奔向恶龙,红色师子和恶龙打斗在一起,恶龙被狮子打败,调头跑掉从此消失。后来人们为感谢狮子为民除害,便聘请铸造师李铸造了这只铁狮子。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7)

明初靖难之役沧州城一带是两军反复争夺的地区,发生过燕军屠城事件,造成当地人口损失待尽,沧州旧城也毁于战乱中,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旧沧州城东北二十多里重建沧州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由山西和山东莱州、登州两府向靖难之役重灾区移民,其中山西移占约60%主分部于山东西南部与河南、安微、江苏四省交界地区,山西移民出发地为洪洞县大槐村。山东菜州、登州两府移民约占40%主分部于山东西北部与河北交界地区,山东莱州、登州两府移民集结地为即墨,所以山东与河北两省交界地区存在大批即墨移民村庄。移民文化的交流把青岛地区历史上因地震沉入海底的一些古城附会成沧州城或洪州城。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8)

女姑山汉武帝时建有“明堂”、太乙仙人祠。

民间传说的洪州城所在地大约在红岛周边,相传东城门在板桥坊,西城门在冒岛附近,北城门在女姑口,南城门在市北湖岛附后。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9)

图中为胶州湾中的冒岛,传说洪州城的西城门在冒岛附近。

在红岛及附近海域存有许多古代城邑遗迹,这些遗迹应为汉代古城遗址,胶州湾地区有记载比较大的地震有两次,一次为汉宣帝四年(公元前70年)发生的大地震,另一次为清代临沂郯城大地震。郯城大地震发生于康熙年间所以和胶州、洪州没什么联系,西汉宣帝时的大地震发生在公元前70年,历史上著名的琅琊古城便毁于此次地震,地震造成琅琊城内死亡6千余人。此次地震不光毁掉琅琊城,琅琊郡沿海地区众多城邑都被毁掉,造成居民大量死亡,琅琊郡制西迁内陆。在日照地区民间有和胶州湾地区类似的传说:“淹了石河(山)县,立了日照城”。另在琅琊地区流传在附近沭官岛与陆地中间有一座沉入海中的古城,当地渔民说:“以前落大潮后可以看到沉入海底的房子,曾有渔民从附近海底捞出铁锅和陶罐等物品”。

明末胶州(青岛地区关于沉了沧州)(10)

位于东大洋村海边的古井

沧州城有红狮子的传说和铁狮子实物,胶州湾地区有狮子腚红了和胶州县衙前的一对石狮,两地移民间的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有关洪州城、沧州城、胶州城的民间传说,是很多历史事件经过长时间不断在移民间流传,渐渐渐的融合成一个故事,在青岛胶州湾地区为“沉了洪州城,立了胶州城”。在日照地区为“沉了石河(山)县,立了日照城”。

时光飞逝,曾经的沧海桑田渐渐在民间形成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因移民文化的交流不断融合,形成现今有关“沉了洪州城,立了胶州城”的民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