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卫州黎阳出了个奇人。在黎阳城东面十五里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叫王德祖的人。他家院子里有棵林檎树,树上长了个瘤子,越长越大,三年之后长到米斗那么大。长到最后,竟然开始腐烂了,王德祖怕树死了,便拿刀剖开这个大树瘤的外皮,想把它剜掉。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1)

谁知刚把树瘤剖开,就发现里面有个男婴,长得十分可爱,蜷缩着呼呼大睡。王德祖惊讶之余,觉得一定是因为自己一辈子行善积德,所以上天赐给他一个儿子,于是便把孩子收养了起来。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2)

这个小孩长到七岁时才会说话,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是谁生了我,又是谁养了我,我该叫什么名字?”

王德祖便将他的身世如实跟他说了,于是这孩子给起名叫林木梵天,后来想了想,觉得这个名字不好,所以又改叫梵志。他说:“既然是王家养育了我,那我就姓王吧。”

王德祖家底殷实,妻妾很多,却没有儿子,就把王梵志当做亲儿子来养,教他读书写字,给他娶妻生子。到了王梵志三十五岁那年,王德祖去世了,王梵志继承了他的家业。因为当时兵荒马乱,田野荒芜,再加上王梵志不会经营,所以家业开始衰落。最后家财用尽,一家人开始吃不饱穿不暖。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3)

王梵志看着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一旁嗷嗷待哺,于是一狠心,放下读书人的尊严,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出门给人当雇工,终于把儿女拉扯成人,各自成家立业了。到了五十岁那年,筋疲力尽的王梵志觉得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享受一下天伦之乐。谁知他的这些孩子没一个孝顺的,谁也不愿意养他,最后竟然把他赶出家门。

王梵志四处流浪,想再去给人当佣工,可是因为他上了年纪,谁也不肯用他。他衣不蔽体,食不饱腹,被迫沿街乞讨。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托身佛门,以僧人的身份到处化缘,以维持生计。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4)

在流浪的日子里,王梵志常常作诗给别人看,他写的诗语言浅显,通俗幽默,却含有深刻的道理,多是对世态人情的讽刺,据佛理劝诫世人行善止恶。所以有人把他的这些诗编成诗集,流传于世。王梵志出家为僧三十多年后,终于在一间破庙里去世了。当时有不少人传说他是菩萨化身,下界示化众人,功德圆满后,回到了天上。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5)

由于王梵志写的诗格调不高,又思想消极,所以清朝人在编纂《全唐诗》的时候,没有把他的诗收录进去。幸亏1900年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他的诗集,后来又经过诸多学者的努力,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张锡厚的《王梵志诗校辑》。此书收集了王梵志的诗作336首,下面摘取两首给大家欣赏,不知大家看了作何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其一: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

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其二: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生鼻瘤的男孩被遗弃(男婴被人在树瘤里发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