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是汉武帝刘彻时期有名的酷吏,他受到刘彻宠信,滥用权术,成为朝廷大臣人人惧怕的存在。刘彻也利用他清除了朝廷中不少的反对者,完全掌控的朝政的走向,成为乾纲独断的皇帝。然而张汤的结局却不太好,他并没有善终,而是在刘彻的逼迫下死于自杀。对于他的死,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读,成为历史爱好者们讨论的焦点。有的认为是刘彻卸磨杀驴,也有的是认为张汤在朝廷中树敌太多所致。本章节就这段汉武帝刘彻时期的著名公案进行解读,看看张汤之死背后藏着怎样的阴谋诡计。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1)

张汤是从小吏开始走向政治舞台的,因为处理皇后陈阿娇的巫蛊之案而受到刘彻的看重,一步步地走上了御史大夫的高位。他先后处理了陈阿娇巫蛊之案、淮南王刘安谋反案、大司农颜异白鹿皮币案等著名案件,处死了一大批政敌和朝臣,成为朝廷中人人惧怕的存在。因为受到刘彻的宠信,张汤肆意妄为,篡改了不少汉初被废除的刑罚,被朝廷大臣们所憎恶。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势肆意打击政敌,迎合刘彻的喜好,因为很多朝廷大臣与他有仇怨。他被逼死的案子,就是与他又深仇大恨的大臣朱买臣、王朝、边通三位丞相长史所设计的。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2)

这个案子是源于汉文帝陵墓瘗钱的被盗案,而引发的张汤和丞相庄青翟之间的政治斗争。在汉武帝刘彻逼死了丞相李蔡后,作为御史大夫的张汤满以为自己能接任丞相的职务,然而刘彻并没有如他所想。刘彻任用了太子少傅庄青翟接任丞相,这让张汤对庄青翟心怀怨恨。汉文帝陵墓瘗钱被盗案发生后,本来张汤和庄青翟是约定了同时向刘彻请罪的。但事到临头张汤却把此案推在丞相府头上,于是刘彻便让张汤主持处理此案。因为张汤怨恨庄青翟,所以准备利用这个案子陷害他,于是和手下商量陷害的办法。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3)

张汤这次陷害人没有处理好,构陷庄青翟的信息提前被泄漏出去,被丞相府的三个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所知道了。这三人都与张汤有仇怨,又看不起张汤是小吏出身,所以把这个事情禀告给了庄青翟。朱买臣给庄青翟出了个主意,审讯张汤的田信等人。他们通过屈打成招的方式,从田信那里拿到口供。口供说张汤每次把刘彻的政策提前泄漏,让田信等人去赚钱,然后双方分赃获利丰厚。这个事情被庄青翟上报给了刘彻,刘彻对张汤非常不满,于是找来问话。张汤拒不承认,刘彻对此非常生气。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4)

此事发生后不久,大臣减宣上报了张汤和手下鲁谒居构陷御史中丞李文曾的事情,这让刘彻大怒。刘彻派使者以八项罪名质问张汤,张汤对八项罪名一一否认。然后刘彻又派廷尉赵禹责备张汤,张汤便上书谢罪,然后自杀而死。张汤死后其兄弟本欲厚葬他,但家中钱财不到五百金。刘彻听说后找来张汤的谢罪书信,看到张汤陈述自己含冤而死的原委。于是刘彻将朱买臣等丞相府三长史处死,丞相庄青翟也被迫选择自尽。事后刘彻对张汤之死感到很惋惜和后悔,便提拔了张汤的儿子张安世的官职。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5)

从表面上看,这个案子似乎是个人恩怨引起的,一般认为是两个恩怨线路。其一是张汤和庄青翟争夺丞相的权位,其二是以朱买臣为首的丞相府三长史与张汤的私人仇怨。然而从史书上的史料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如此简单。张汤和庄青翟的确是利益之争,但这个利益之争并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典型的派系利益之争。庄青翟是开国元勋家族的后人,他的祝福庄不识是随汉高祖刘邦起家的,西汉建立后被封为武强侯。庄青翟以世袭武强侯的身份出任丞相,与张汤产生了矛盾,这既是个人利益的冲突,也是派系利益的对抗。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6)

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黄老学说在朝廷占据统治地位,所以他提拔了儒家学说,形成了朝廷对抗,以此与窦太后争夺朝廷大权。窦太后去世后,刘彻搞了独尊儒术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以儒家学说治国的政治环境。但这个环境并非单纯的儒家学说,而是以儒家为皮,法家为里的治国手段。董仲舒就批评过刘彻迷信法家的刑名之术,因而被刘彻贬官外放给诸侯王当国相。所以刘彻亲政后大量任用看似儒家,实际上是支持法家的官员。比如丞相公孙弘号称是儒家大师,实际上也是兼修法家治国学说的人才。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7)

刘彻提拔了以张汤为首的酷吏,这些人干脆就是法家弟子。虽然他们出身不高,但受到刘彻重用,很快在朝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张汤因为陈阿娇巫蛊案的功绩受到看重,很快进入中枢,成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和张汤交好,于是朝廷中法家风气渐渐浓郁起来。公孙弘死后,张汤本以为可以接任丞相的职位。但刘彻却从军队调来了李蔡出任丞相,这让张汤很是郁闷。李蔡是卫青推荐的人,又是飞将军李广的堂弟,张汤只能暂时忍了。李蔡死后,张汤本以为可以大权在握,结果被庄青翟捷足先登了。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8)

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是张汤和庄青翟的权利斗争,实际上是他们身后的势力拼斗。张汤多次争取丞相位失败,实际上代表的是朝廷中法家弟子无法完全控制大权。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在秦朝的时候到达巅峰。秦相李斯辅佐秦始皇成就一统天下的大业,法家学说成为秦朝的治国纲领。可是秦朝灭亡后,法家也受到连累,被认为是残暴地学说,在西汉被打压和歧视。法家弟子很多都是出身底层小吏的官员,在朝中没有话语权。从汉文帝开始的皇帝也有在使用法家的手段,但对外都不公开称法家的学说。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9)

刘彻在治国中用法家的手段,大量提拔法家的弟子,但却对外都是宣称独尊儒术,这也是满足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求。但张汤等人不甘心,总想要上位,所以在掌权时大力打压儒家官员,争夺丞相的位置。比如颜异的白鹿皮币案便是典型,也是法家和儒家政治斗争的代表。当时张汤向刘彻提出了发行白鹿皮币的建议,受到儒家官员的强烈反对,颜异作为代表刘彻发生冲突。事后颜异又多次在私下场合表示反对意见,张汤便借此以“腹诽”的罪名将颜异论死。颜异是复圣颜回的十世孙,在儒家地位崇高,这让两派矛盾激化。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10)

庄青翟本不是儒家官员,从学说上讲是倾向于黄老学说的。刘彻与窦太后争权期间,窦太后便让他代替田鼢出任太尉,使刘彻第一次争权失败。窦太后死后,黄老学说逐渐被逐出朝廷,庄青翟这才开始与儒家学说合流。刘彻将其放在丞相的位置上,其实就是为了缓解儒家和法家的矛盾。

刘彻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秦朝开始法家名声太臭,如果冒然改法家路线,必然引发朝廷动荡。而且法家治国急功近利,这会导致国家内部矛盾激化,引发内乱。他使用外儒内法的策略,同时兼顾的面子和里子,在治国方面很有实用性。但张汤等酷吏却力图法家治国,对丞相位的争夺从没有停止。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11)

因此从庄青翟当上丞相开始,张汤对他的攻击就没有停歇,这就导致了丞相府上下对张汤的非常的怨恨。丞相府的三长史都是儒家兼修黄老的官员,尤其是朱买臣是典型的儒家官员。朱买臣也一度是刘彻的心腹,还代替刘彻与公孙弘辩论在河套平原建立朔方郡,一度坐上九卿之一的高位。所以朱买臣对张汤这个后来者很看不起,私人矛盾极大。而朱买臣的好友严助正是死于张汤主持的淮南王刘安谋反案,这就加深了两人之间的仇怨。当张汤意图利用汉文帝陵墓瘗钱被盗案构陷庄青翟时,朱买臣便认为机会来了,说动庄青翟陷害张汤。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12)

庄青翟要保自己的权位,儒家要反击法家的攻击,双方便一拍即合。陷害案报上去后,刘彻本身是不信的,所以才找张汤来问。张汤对这事没法解释,从史料上看应该是有泄漏刘彻治国的秘密,但没有参与分钱等操作。但是张汤结党打压儒家的事情上报后,刘彻却认为他在结党营私。因此刘彻让赵禹追问张汤,最终将张汤直接给逼死了。张汤自尽前在请罪书中解释了案件的原委,刘彻也发现张汤并没有参与分钱,于是对朱买臣和庄青翟的构陷非常愤怒。最终是朱买臣三人被处死,庄青翟被迫自尽。

历史汉朝张汤怎么死的 穷兵汉武二十张汤之死并非个人恩怨(13)

这个案子本质是儒家和法家的政治斗争,庄青翟、朱买臣和张汤只是派系的代表。起因是刘彻采用外儒内法的策略,导致了朝廷中两拨人同时存在,也在争权夺利。刘彻本以为可以玩平衡,但这两拨人都想独霸朝政。尤其是张汤在多次构陷儒家官员成功后,变得有些肆无忌惮,手段更加残酷毒辣。

但法家毕竟是少数派,而且名声不好,刘彻不可能让他们一统天下,所以朝廷中矛盾便出现了。双方互相陷害是一种党同伐异的典型操作,也是古代政治斗争中常见的。刘彻是玩阴谋诡计的大家,知道党争对国家的危害,干脆各打五十大板。而制造这些构陷案件的张汤、朱买臣等人,便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