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工薪阶层的补贴性收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9,成为历史了!

到年底,“今年收入多少”又成为大家聚会时的话题。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汉朝工薪阶层的收入问题。

在中国古代,工薪阶层与今天其实一样,特别是为朝廷做事,相当于今天公务员群体,也拿工资的,靠俸禄生活。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1)

古代低收入者(剧照)


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和养家糊口的需要,古代朝廷也不时会涨工资,但享受对象通常级别较低的官员和普通公务员为主,减少高官俸禄,增加基层、低级公务的薪金,一直贯穿于古代社会,让高氏级别公务员之间的薪资分配趋向合理。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建国之后,于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正月“增百官奉”。在这一轮调资中,刘秀特别指示,“千石以上,减于西京下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2)

海昏侯墓出土铜钱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3)

海昏侯墓出土铜钱


经过这一减一增,东汉三公(最高官员)与佐史(最低公务员)的月工资差距,由西汉时的100:1,降为43:1,大大缩小,理顺了收入不公的问题。

除了涨工资,古代工薪阶层固定俸禄外最大的收入,源于各种补贴,这是正常工资之外的一笔补充收入,也可以看成是外块,或变向加薪,不属于贪污腐败、巧取豪夺得来的灰色收入。

古代工薪阶最大的补贴来源之一,是名目繁多的“赏赐”。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4)

海昏侯墓出土黄金


以西汉为例,赏赐便分定期赏赐、庆典赏赐、功勋赏赐等三个类别,有的直接赏钱,更多的则是赏缯帛、酒肉、车马,甚至连奴婢、房子都赏。在西汉,官做得越大补贴越多,当然他们最高兴,有时得到的赏赐甚至超过正式工资,即俸禄所获。

汉朝赏赐是一种制度,定期即固定性赏赐分为春赐和腊赐。

据《汉旧仪》,“立春之日,遣使者赐文官司徒、司空帛三十匹,九卿十五匹;武官太尉、大将军各六十匹,执金吾、诸校尉各三十匹。武官倍与文官。”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5)

皇帝与太监(剧照)


腊赐比春赐更实惠,这是在眼下的快过年时候的赏赐,与现代单位年底发红包、奖金其实一样的:

西汉腊赐的标准是:“大将军、三公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进、侯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三万,侍中、将、大夫各二万,千石、六百石各七千,虎贲、羽林郎二人共三千,以为祀门户直。”

因为赐得太多太频,很多时候国家财政吃不消,造成国库亏空。所以,在当年,高级别官员根本不用贪污,仅靠补贴便能养家致富。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6)

汉朝军民(剧照)


有这么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之。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官员。据《汉书·张汤传》(卷五十九)记载,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构陷,时任相当于今国家监察部部长的御史大夫张汤被迫自杀。死后清查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

做到张汤这么高级别的官员,家里才这点财产,要令网友感慨了。但与普通人家相比,这其实也不算少了。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7)

西汉贵族墓出土随葬品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8)

西汉贵族墓出土随葬品,俑人


1金为1万钱,当时有钱人家买二个奴仆要3万,与一些贪官相比,作为“部级干部”的张汤,家里“银行存款”确实不多。但是,如果比照当时的普通家庭就知道,张汤家的“银行存款”也是相当可观的。

据《史记》,当时,“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也就是说,为官清廉的张汤,死后余财仍相当于当年50户一般小康之家的财产总和。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9)

古代有产家庭(剧照)


张汤所任最高职位御史大夫月俸4万钱,其500万家产仅靠死工资的话,不吃不喝也要积攒10年。张汤生前又没腐败,这些钱财大部分系朝廷赏赐所得,是不会错的。

需要说明的是,张汤所代表的是汉朝高级官员,朝廷的赏赐并不会给下级官员。下级官员不只工资低,补贴也少,甚至没有。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10)

耕地农人(蜡像)


如东汉,相当于今天最普通工公员的“斗食”级干部,月俸“十一斛”,相当于1100钱,而当时一个打工仔(雇工)月工资都有1000钱。因工资少,一些下级官员便向老百姓伸手,捞外块,最后发展成了腐败。

所以,开国皇帝刘秀于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正月,“增百官奉”,不然基层官员受不了。


汉朝张汤的真实身份 汉武时酷吏张汤死后家财遭清查(11)

古人下馆子(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