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上午8时,在汉阳区鹦鹉街道杨泗社区金江公寓小区门口,老居民李桂仙正拿着扫把扫地。小区自治委员会主任蒲荣武说,李桂仙是小区居民,志愿负责整个小区的保洁工作。

年过7旬的老人怎么扫得了整个小区呢?李桂仙笑着说,“那肯定不是全靠我一个人做事呀。自己家门前、车位上的垃圾都是大家自己扫。偶尔路上有飘来的纸片时,我再清扫一下。”

走进小区,电动车在门岗前排队充电,楼前的路面刷黑平整,楼后的小巷红砖地上也不见灰尘。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小区,在成立自治委员会实行居民自治2年多后,全体居民都成了“当家人”。

“自治管理后,大家素质真的提高了。不再争着吵着在别人身上找问题,而是把小区事都当成自家事,这是前所未有的。”小区居民、楼栋长冯友年说。

社区管小区模式(从要别人管变成)(1)

居民说,小区变漂亮了,街坊们熟悉起来了,感觉生活幸福了。记者秦璟 摄

“散装”小区里党员先亮身份

金江公寓小区建于1998年,有120多户,一直没有物业。多数居民年轻时从事船员工作,常在外工作不归家。因此,金江公寓的居民之间少有深厚情感基础,虽然多是老住户,却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金江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散。”蒲荣武说。前几年,小区道路年久失修,开始出现破损、积水问题,老人出行都要蹚水。有人怪小区里太多外来车辆,乱停乱放把路都压坏了,有人怨怎么没有人来帮我们修路,唯独没有人带头行动去寻求资源或帮助。“我们不知道该找谁,很迷茫。”居民何冬芝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仍觉得心有余悸。

2020年初,老党员王三保最先亮了身份。他以前住在这里,近几年随儿女搬到另一个小区。因为常参与志愿活动,受街道社区委托回来“支援”金江公寓。

“我是党员。我帮大家想办法。”王三保的话让大家开始安静下来。

“你能修好路?”有人问。

王三保说,有人这么问了,就说明大家从党员身上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我会尽一切力量帮大家链接资源,一定修好。

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通过遍访工作,金江公寓又站出2位党员和5位愿意打头阵的居民,与王三保一起分别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和自管委员会,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始探索全民自治。王三保和蒲荣武给自治委员会定下规矩:金江自治不是“治”居民,而是服务居民,最终目的是动员居民一起参与自治。

自治委员会最终定下每平方米4角钱的管理费收费标准,但此时还没有人愿意交钱,居民的目光都落在小区党支部和自治委员会上,“看看他们能做到什么样。”

环境变美了,自治意识强了

2020年年中,王三保和蒲荣武开始向社区和街道集中反映小区环境问题。他们将居民诉求整理成修路、停车难、人员进出管理松散三大板块。

杨泗社区副书记张媛媛说,环境整治工作有了着力点,推行起来顺利了不少。很快,街道调动资源依次排出道路翻新和刷黑、划车位、安装智慧门禁系统等硬件施工工期。2020年年底前就完成了全部工作。

“小区变美了!”李桂仙感受到了变化。有了智慧门禁,出门前不用三番两次的检查门锁了。路面刷黑了,出门买菜走路都觉得舒心。本就爱干净的她开始自发管起路面的卫生工作,闲着没事就拿着扫把和撮箕去楼道里打扫卫生。

社区管小区模式(从要别人管变成)(2)

78岁的老人李桂仙带动了全小区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记者秦璟 摄

看着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每天坚持扫地保洁,周边的邻居也开始动手清理自家门前的陈年堆积物。

“心态变了。小区变美了,大家慢慢意识到好环境来之不易,共同维护才能长久。”居民徐汉香笑着说,“现在在小区里走,一点杂物都看不见。”

环境整治过程中,有居民找党支部和自治委员会反映电动车没有地方充电,到处是飞线。由于小区面积太小,没有地方新建电动车棚,蒲荣武和社区商量在岗亭旁边安装12个插座,由岗亭值班人员负责管理。

每天,居民回到小区后自行把电动车放在岗亭前充电。如果插座满了,可以把电动车按顺序排放在一旁,其他车辆充满后,岗亭值班人员就帮忙把车挪开,留出插座。慢慢地,自觉排队、自觉取回充满电的车辆,也成了“隐形的规矩”。

社区管小区模式(从要别人管变成)(3)

岗亭值班人员负责管理充电处,居民自觉排队充电。 记者秦璟 摄

“飞线充电问题在金江公寓彻底消失了,不管组织多少次集中整治,都不如居民提升意识自我管理有用。”蒲荣武说。

形成公约,共商共议身边事

2022年春节,金江公寓在杨泗社区组织了一次拜年会,有80多户居民参加。“除了不在家的,能来的基本都来了。”蒲荣武说。

拜年会很热闹。每人发了几把瓜子糖果饮料,围坐在一起聊过去一年的变化,聊未来一年的期待。

有人说,小区变漂亮了,街坊们熟悉起来了,感觉生活幸福了。

有人期待,明年小区能不能安装一些健身器材?大家也想过上下楼健健身,聊聊天的惬意日子。

今年3月,以人大代表“三进”活动为契机,结合“民情民意联系点”挂牌活动,杨泗选区人大代表结合居民意见,在小区内清理出来的阳光最好的一块场地,安装了全套的健身器材。

在金江公寓小区门口,一份自治公约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这是居民共同商讨定下来的。公约对小区停车、收费、保洁、值守等工作进行全面约定,今年8月刚刚更新。

“公约还会继续更新。”蒲荣武说,“有人反映公约上对于一家多车情况的收费方式不合理,我们研判后觉得居民说的有道理。现在正在准备开居民大会,再商讨一个新方案出来。”

这几天,自治委员会开始第四季度管理费收费工作。会计陈新杰对此没有一点担心。“年初就有73户交了全年的管理费,占全体户数一半以上!”陈新杰说,“第四季度也有人提前交了,管理费缴费率接近95%,空置房屋的业主都交了。”

社区管小区模式(从要别人管变成)(4)

小区管理费缴费率接近95%,半数以上居民提前交了一年的管理费。 记者秦璟 摄

“金江公寓里没人吵,只要有人说‘事情正在解决中请等一等’,我们就会安心地等待结果。”何冬芝说,“因为心齐了,步子一致了,金江公寓成了住得安心又舒适的小区。”

(长江日报记者秦璟 通讯员杨红冰 戴立媛 张媛媛)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