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迁都之后,东周正式到来。大家都知道东周分两半,一半是春秋,一半是战国。而不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是一个相对混乱的时期。当然,政局的大动荡与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也相统一。文化上,我们也迎来了“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从春秋战国到秦的大一统)(1)

一、春秋时期

时间大概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这段时期,最主流的事情当属争霸。

其中,春秋五霸为人们所熟知。

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不一,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当然,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一度争雄。

总得来看,春秋时期战争规模和烈度相对并不大,而且各国争霸大多打着所谓“尊王攘夷”的旗号。

这个时期,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譬如齐国的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郑国的作丘赋、秦国的初租禾、楚国的书土田等。

但是和战国时期的改革相比,并没有那么彻底和全面。

文化方面,孔子、老子等人开始登台亮相。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从春秋战国到秦的大一统)(2)

二、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大抵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段时期相比于春秋时期来说,明显具有变革、灭国、兼并的性质。

这个时期,各国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当霸主,灭国开地,并吞百姓成为主流。

因此,为了避免被兼并,为了开疆拓土,各国竞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战国主要有七雄国,均进行了相应变法,其余小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秦国有商鞅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齐国有邹忌改革,燕国有燕昭王筑“黄金台”,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魏国有李悝变法,韩国有申不害变法。

这些改革中,商鞅变法最彻底,因此秦国的强大得以持续,且根基扎实。

到了秦王嬴政时期,发动统一战争,最终灭六国,天下归一,建立秦帝国。

文化方面,春秋末年就开始大发展,到了战国时期,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

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小说、农、兵各自都有自己的学说传播。

生产力也得到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铁犁牛耕的推广和铁农具的使用。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从春秋战国到秦的大一统)(3)

三、秦朝

秦朝的统治时间非常短暂,二世而亡。

但是,整个大秦在历史中的地位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这套模式基本为历代王朝沿袭。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措施也让中国从此具备了统一的文化向心力。

一番开疆拓土,更是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本雏形。

今天,我们国家的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原先大秦帝国的版图内。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从春秋战国到秦的大一统)(4)

但是,秦朝也是个暴戾的王朝,严刑峻法,囹圄成市,赭衣塞途,对于人民的控制异常严苛。

秦皇更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毫不爱惜民力。

最终,“伐无道、诛暴秦”,“天下云集响应”,各地起义军最终葬送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