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什么?是大而广之,还是具体分析。从统编教材的编排思路来看,大而广之的是广泛的语文素养,小到一个单元的是具体的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像DNA排序一样,螺旋上升。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六上第二单元中的语文要素。

一、首先关注单元页和交流平台。

上次我们我们说可以打破预习的顺序,可不可以这样做呢?我们先看单元页。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1)

关键词点面结合

这里的关键词是“点面结合”,敏感的同学可定知道这就是我们这一单元重点训练的语文要素。课文的编排也紧紧围绕着“点面结合”这一语文要素展开,包括习作训练的安排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会与单元页“首尾呼应”。我们来看: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2)

关键词场面

相对于单元页,交流平台对点面结合分析的更全面,这里不光关注了阅读,还关注到了习作,学生看的懂,也看的清楚。

看来,我们在学习统编教材的时候,首先关注单元页和交流平台是对的,我们可以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二、课后题中有大乾坤。

课后题的重要性,对于统编教材不言而喻。统编教材的课后题紧紧围绕着语文要素来展开,紧紧围绕着“大单元”整体考虑。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3)

关键词哪几个场面

面对这样的课后题。我们六年级的学生要有足够敏感,这就是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看: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4)

这儿的本质,还是用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看: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5)

关键词灯光

三中不同的灯光,实际上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课后题中的第一题,几篇课文都是在关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不同,层次也不一样,逐渐提高思维的难度。作为我们老师,我们一定要头脑清楚,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的训练,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到六年级结束,从没有间断。只不过是方法和训练难度的不同罢了。如果我们从课后题的角度分析,再做出总结,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到六下结束,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基本功,我们可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

三、语文要素训练指向性更强。

从单元页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点——点面结合。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6)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7)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8)

在课文的编排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选材,编者对点面结合的关注,对点面结合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的分析,可以说是逐步推进。接着看: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第二单元学什么)(9)

习作训练,侧重点也是这样。从阅读,到习作,从输入,到输出,难度逐渐增大,但目标一直是统一的,是明确的,那就是——点面结合。

学什么,六年级就应该更明确,更集中,将我们最大的精力放在刀刃上,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有的放矢,步疾蹄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