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百科真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
同学们看到这些独特的年龄称谓是不是满脸疑惑的样子?
别慌,美鹅登场!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美鹅的视频讲解。
看完视频之后,大家是不是还没有完全记牢,没事儿我们再结合文字食用吧٩(๑❛ᴗ❛๑)۶
其实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数量词直接指代年龄;二是用独特的称谓指代年龄,比如我们口头经常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样的用法使得年龄的别称更加具有韵味和富有文采。细细考量的话,会发现这些年龄的称谓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礼仪等等密切相关的。
接下来小编就从主要的外部特征或服饰、比喻的方式、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这三大方面,逐一为大家讲解真题里出现的年龄称谓——始龀、垂髫、髫龀、总角、及笄、豆蔻、弱冠、耄耋。
主要的外部特征或服饰
孩童时期,人的外部特征清晰地体现在容貌、鬓发、牙齿及服饰上的。所以古人们根据这些定下了年龄的称谓。
①用牙齿来代称年龄
年龄当中的“龄”本身也是和牙齿有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始龀(shǐ chèn)的具体含义吧。
始龀:指小孩七八岁,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在《说文解字》中:“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简单来说就是儿童七八岁换牙啦。另外因为男女孩生理状况的不同,女孩换牙的时间早于男孩,所以始龀可以指七岁的女孩或者八岁的男孩。
②用鬓发的式样来代称年龄
垂髫:还可以称“髫龀”。髫(tiáo),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头发。古代的儿童是不剃头发的,起初头发是自然披肩,这就称为垂髫,后来就代称儿童,具体指三到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和儿童很开心。
总角:总,聚拢束结的意思。孩童的头发一天天愈加变长,大人就把他们的头发全都扎在一起垂于脑后,称为“总发”。如果不将头发扎成“总发”,而是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宛如两个羊角,就称为“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诗·卫风·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就是回想儿童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③用装束服饰来代称年龄
通过观察古人的装束服饰,便可以得知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大小。如及笄和弱冠。
及笄(jí jī):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十五岁便会行笄礼,表示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及笄指的就是女子满15周岁。
弱冠:又称加冠,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要求将头发盘成发髫,然后在上面戴一顶帽子。因加冠时还未到壮年,所以称为“弱冠”。
比喻的方式
豆蔻:原本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但在唐朝诗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诗当中,将二月里初现梢头的豆蔻比喻为十三四岁的少女。虽然含苞待放的豆蔻和十三四岁的少女没有成熟,但有袅娜的姿态。后来就将十三四岁的少女时期称为“豆蔻年华”。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
《礼记》当中记录了随着身体素质的变化,人在各个阶段应当要履行的职责和应要享受的特殊待遇。
《礼记曲礼上》记载道:“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简单来说就是逐渐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学习,遵守礼仪、制度。到了老年时,应享受到应有的帮助。
耄耋(mào dié):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耄耋二字泛指八九十岁。
看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掌握清楚啦٩(๑❛ᴗ❛๑)۶,以下表格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出现的年龄称谓
参考资料:
[1]杨思源.古代年龄称谓说[J].语用知识,2010.
[2]张则桥.语文课中“古代年龄称谓”摭谈[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期.
注释: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