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文/图

在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的跑道上,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寻家而归。每一次出发和抵达的背后,都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守候。

他们日夜停留在地面上,脚步如飞,思维敏捷,却为数百万人的"上天"提供保障。他们就是机场地服人员。

春运期间每天工作12小时,下班后累到不想说话

"去哪办理托运?""去哪取机票?""我的机票怎么取不出?""卫生间在哪?"……2月4日,除夕当天,河南商报记者一进入机场出发大厅,就看到问询台的两名工作人员,正在不停地回答旅客的"连珠炮"问题。

由于不断有旅客发问,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刘鹏站在问询台里面,趁着工作间隙,断断续续介绍起自己的工作。

他说,每天,他们需要在第一趟航班起飞前九十分钟到岗,大概是早上五点半,一直工作到当天最后一趟飞机起飞后,通常要忙到晚上十一点半。平时上两个小时休两个小时,春运期间上两个小时休一个小时,也就是每天工作12小时。

小郝今年22岁,负责在问询台外边进行引导,她的工作时间为淡季早七点到晚七点,旺季早六点半到九点半。"加上化妆和路上的时间,我一般至少要提前一个半小时起床。"

除了"下班后累到不想说话",腰肌劳损、静脉曲张、颈椎病等问题,是他们长久站立导致的职业病。

机场地勤都有什么(揭秘机场地勤人员的)(1)

刘鹏也是22岁,来自吉林长春,过年要工作,回不了家,他把希望寄托在正月十五:"我们到时候能放几天假,十五回家吃元宵!"

脸上被啐口痰,小姑娘哭过之后接着工作

在许多电影大片里,机场总是暗藏危机,惊险刺激的场面层出不穷。按照这个思路,一个问题脱口而出:"发生过什么惊险刺激的事情吗?"

"没有,一切都很平常琐碎。"小袁推推眼镜,用力眨了眨眼,借此舒缓下眼部疲劳。

小袁是值机员,负责办理登机牌和行李托运。

听起来简单,实际上他们要背出上百个三字代码、各种签证知识、航空公司代码、几十个航班号和确定的始发时刻等。

每件托运行李,他们都要弯腰贴标签,平均一分钟办理一到两个,遇到行李超大和超重行李还要不停做办理流程规章的解释。

机场地勤都有什么(揭秘机场地勤人员的)(2)

机场地勤都有什么(揭秘机场地勤人员的)(3)

这些琐碎重复的工作,除了考验身体素质,还对心理承受力提出巨大挑战。

据小袁回忆,有次航班延误,旅客不太理解,来到值机处兴师问罪,她的同事一再解释,旅客仍然不依不饶,甚至还往同事脸上吐了口痰。

"然后呢?""她一个小姑娘实在没忍住,跑去办公室哭了一会儿,哭完赶紧回来上班。"小袁说,被骂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大家的内心都很强大。

除了值机员,还有接机服务员、行李查询员等地服人员,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紧密地嵌在岗位上,在整个航班起飞和落地时,做好一切对接工作。

机场地勤都有什么(揭秘机场地勤人员的)(4)

练就"读心术"特异功能 顺利送聋哑旅客回家

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面服务分公司薛经理说,干这行久了,会练就一个特异功能,"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旅客需要啥,就像读心术似的。"

遇到两眼茫然的老人,或是带着小孩的旅客,都会主动上前,还没等旅客发问,答案就已经备好了。

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1月21日,春运首日,下午两点,由西安至呼和浩特的FU6628航班下来一位聋哑旅客,却没有接机人员。见到这位旅客面露难色,地服人员上前了解情况。

正在这时,聋哑旅客的手机振动起来,地服人员在旅客的示意下,接起电话。

"您好,可不可以帮助我的朋友打一辆出租车到乌兰察布路三千浦饭店门口?"

听到这里,地服人员大概明白了,接过聋哑旅客的行李,带聋哑旅客来到一楼出港大厅外找到一辆出租车,将详细地址告诉司机并和他解释了该旅客的情况。

聋哑旅客上车后,向窗户外竖起大拇指,并发出会心的微笑。

薛经理说:"我们这行,说得官方点就是为大家的出行保驾护航,实际上,一个微笑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最实在的鼓励。"(编辑 华丽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