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盖古幽、冀二州之境,汉河内、魏、渤海、清河、平原、常山、上谷、涿、渔陽、右北平、辽西、真定、中山、信都、河间、广陽等郡国,又参有东郡、河东、上党、钜鹿之地。孟、怀、澶、卫及魏、博、相之南境为娵訾分,邢、洺、惠、贝、冀、深、赵、镇、定及魏、博、相之北境为大梁分,沧、景、德为玄枵分,瀛、莫、幽、易、涿、平、妫、檀、蓟、营、安东为析木津分。为州二十九,都护府一,县百七十四。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淇、呼陀。厥赋:丝、绢、绵。厥贡:罗、绫、、纱、凤翮苇席。

唐贞观元年(627)置,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州、魏州、博州、相州、卫州、贝州、邢州、洺州、恒州、冀州、深州、赵州、沧州、德州、定州、易州、幽州、瀛州、莫州、平州、妫州、檀州、蓟州、营州等24州和安东都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辽宁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同时,河北道也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

包括今天俄罗斯远东地区、库页岛、东北三省、朝鲜、河北省、河南省北部、山东省西部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于河北省辖域。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

河北道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立,至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先后存续了280年。河北道所辖境域十分辽阔,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河北道南部地区:

南部包括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等24州(后增至29州)和安东督护府,“东并于海(海即今渤海),南迫于河(河即隋、唐时的古黄河),西距太行、恒山(恒山即古北岳常山,位于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也就是相当于今北京市、天津市全部,河北省大部、辽宁省西南部及河南省、山东省古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3)

河北道北部地区:

河北道北部地区包括幽、营、安东各管羁縻州。远夷则控契丹、奚、靺鞨、室韦之贡献焉。河北道在北部地区曾置羁縻府14个、羁縻州46个(不含羁縻府自设的州),这些地区是以突厥的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诸部设立的,分隶于安东都护府(首治在今朝鲜平壤)和营(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幽(治所在今北京市)二州都督府。

唐代河北道设立后,不但曾长期统辖过东至渤海,西至太行山、常山,南至河南、山东两省的隋唐时黄河故道以北的长城以南各地,而且曾经管辖过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的石勒喀河流域、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的鄂嫩河流域,北至俄罗斯阿穆尔州北端的外兴安岭南麓,东北至鄂霍次克海、俄罗斯萨哈林州的萨哈林岛(库页岛),东至日本海,南至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全部、河北大部、河南、山东两省北部、内蒙古东南、东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俄罗斯远东的东南部及朝鲜、韩国等境域。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4)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5)

河北道辖区

根据新唐书记载为1府、29州、174县

大唐河北道

序号

府名

治所

辖州府

1府

安东都护府

平壤/幽州/辽西

14府42州

安东都护府辖区:

辖奚、契丹、突厥、靺鞨、新罗、高句丽、室韦、

降胡、栗末等部。设府14个、州46(17)个。

29州

(原24州,后增加孟州、澶州、惠州、景州、涿州)

序号

州郡

今治所

辖县

1

孟州

今河南孟州

5县

2

怀州河内郡

今河南沁阳

5县

3

魏州魏郡

今河北大名

14县

4

博州博平郡

今山东聊城

6县

5

相州邺郡

今河北临漳

6县

6

卫州汲郡

今河南汲县

5县

7

贝州清河郡

今邢台清河

8县

8

澶州

今河南濮阳

4县

9

邢州巨鹿郡

今河北邢台市

8县

10

洺州广平郡

今河北永年

6县

11

惠州

今河北磁县

4县

12

恒州常山郡

今河北正定

11县

13

冀州信都郡

今河北冀州

9县

14

深州饶阳郡

今河北饶阳

7县

15

赵州赵郡

今河北赵县

8县

16

沧州景城郡

今河北沧州

7县

17

景州

今河北景县

4县

18

德州平原郡

今山东德州

6县

19

定州博陵郡

今河北定州

10县

20

易州上谷郡

今河北张家口

6县

21

幽州范阳郡

今北京

9县

22

涿州

今河北涿州

5县

23

瀛州河间郡

今河北河间

5县

24

莫州文安郡

今河北任丘

6县

25

平州北平郡

河北省卢龙

3县

26

妫州妫川郡

今北京延庆

1县

27

檀州密云郡

今北京密云

2县

28

蓟州渔阳郡

今天津蓟县

3县

29

营州柳城郡

今辽宁朝阳

1县

河北道行政区划:

一、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 总章元年,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上元三年二月,移安东府于辽东郡故城置。仪凤二年,又移置于新城。圣历元年六月,改为安东都督府。神龙元年,复为安东都护府。开元二年,移安东都护于平州置。天宝二年,移于辽西故郡城置。

安东都护府,是唐朝六个主要都护府之一,是唐朝中央政府在东北辽西地区设置的管理汉族与奚、契丹、突厥、靺鞨、新罗、渤海等诸部族事务的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接受双重管辖,一方面军事上接受大唐中央政府的领导,另一方面行政上作为河北道辖区的一级政府隶属于河北道管辖。

安东都护府共设置有14都督府(含17州)。其中原高句丽地区主要设有9府(含14州)。

762年唐代宗废除安东都护府,并下诏升大唐渤海郡为大唐渤海国,册封渤海都督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加授正一品检校太尉,作为对渤海的褒奖,将安东都护府辖区东北部部分辖区划入渤海王管辖,大唐仅派官员监领,安东都护府西南部则并入卢龙军节度使。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6)

1、渤海都督府

渤海都督府又名忽汗州都督府,先天二年(713年)置,治所位于忽汗州(今吉林省敦化市六顶山),属河北道。后废。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代宗下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今海参崴、双城子、长春、哈尔滨均在渤海府辖域。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7)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8)

2、松漠都督府(契丹部)

松漠都督府,隶属河北道,是唐朝设立的管理契丹部的机构,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丹内附唐朝,唐太宗以契丹部设立松漠都督府,其首领窟哥为都督,松漠都督府隶属于东夷都护府,开元后废东夷都护府,松漠都督府改属平卢节度使或幽州节度使。

今内蒙古赤峰、通辽均在松漠都督府辖域内。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9)

3、饶乐都督府(奚族)

唐朝于贞观22年(648年),在奚族境内设置了饶乐都督府,以奚族首领可度为右领军将军兼饶乐都督,并赐姓李。同时按唐朝制度,把奚族各部设置为州,计有鲜州、崇州、顺化州 、归义州 、归德州 、弱水州 、祁黎州,洛瑰州 、太鲁州、渴野州合为十州之教,统隶饶乐都督府管辖。饶乐都督府辖域隶属河北道。

今河北承德市在饶乐都督府辖域内。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0)

4、黑水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又作黑水府、黑水州都督府。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唐政府在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以后改设黑水都督府,由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和刺史职位,治所位于勃利州(今伯力,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唐廷赐都督姓李氏,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唐朝中央政府派驻长史(副都督、副刺史),就其部落监领之。黑水都督府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河北道黑水都督府下辖勃利州、郡力部、莫曳皆部、窟说部、思慕部、铁力部、桦太北部、桦太东南部、拂涅部、虞娄部(挹娄)、越喜部。黑水都督府驻勃利州(即伯力,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黑水都督府辖地,“南距渤海,北、东际于海,西抵室韦,南北袤二千里,东西千里”,包括今黑龙江中下游南北和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以及库页岛的广大地区。

今佳木斯、伊春、鹤岗、伯力、庙街、库页岛等均在黑水府辖域。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1)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2)

5、室韦都督府

室韦都督府,唐朝在室韦族聚居区域设置的军政合一建制,位于黑水都督府之西。唐贞观五年(621),内附唐朝,并入中华。公元719年(唐开元七年),室韦受唐平卢节度使统辖。791年(唐贞元七年)前后,唐廷决定在室韦之地设置室韦都督府,以阿朱为大都督。

室韦都督府隶属河北道,辖区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龙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一带。

隋代时分为五部: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未怛室韦、大室韦。唐朝时辖区境内分为20部,包括岭西部、山北部、黄头部、大如者部、小如者部、婆莴部、讷北部、骆丹部、乌素固部、移塞没部、塞曷支部、和解部、乌罗护部、那礼部、蒙兀部、落坦部、达?部、大室韦、东室韦、西室韦等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3)

唐朝中央政府撤销高句丽国并改设为9府的前因后果

汉代时期,高句丽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所辖的一个部族,高句丽部的行政长官为“主簿”,是副县级官员,高句丽县是中国汉朝的一个基层行政组织。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部的势力迅速发展,并向朝鲜半岛北部拓展。

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高句丽王拥有了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行政管辖权。

随着发展与扩张,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隋唐中央政府对此非常不满。自6世纪末期开始,隋唐中央政府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政府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收回其管辖东北各地的行政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和唐太宗时期,先后征伐具有独立倾向的高句丽地方政权。唐中央王朝灭亡高句丽地方政权后,将高句丽地区分设为9府(新城州都督府、 辽城州都督府、 哥勿州都督府、 卫乐州都督府、 舍利州都督府、 居素州都督府 、越喜州都督府 、去旦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隶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6、新城州都督府

唐置,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治所在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区北高尔山城)。仪凤二年 (677) 安东都护府徙治于此。开元二年 (714) 又徙平州。后废。

7、辽城州都督府

唐置,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治所在辽东城。总章元年(668)大唐中央政府灭掉具有独立倾向的属国高丽国后,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其为九都督府之一。

8、哥勿州都督府

总章元年(668年),唐朝设置哥勿州都督府,治哥勿城(今吉林通化市三合堡)。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辖境相当今吉林省通化、白山等市。

9、卫乐州都督府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置。治所在今吉林辉南辉发城旧址。隶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唐代宗升渤海都督府为渤海国后,划归大唐渤海国辖,设置为长岭府。

10、 舍利州都督府

舍利州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置。隶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11、 去素州都督府(居素州都督府)

居素州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置。隶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12、 越喜州都督府

越喜州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天宝时置。治所在今黑龙江三江平原一带。隶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唐代宗升渤海都督府为渤海国后,划归大唐渤海国辖,置为安远、怀远二府。

13、去旦州都督府

去旦州都督府,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置。隶河北道安东都护府。

14、建安州都督府

建安州都督府,总章元年(668年)设置,州治故址在今辽宁省盖州市清石岭镇高丽城村。

以上河北道安东都护府所辖14都督府中,新城州都督府、辽城州都督府、哥勿州都督府、建安州都督府等四都督府并无城池。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4)

原高句丽辖区所设州府。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5)

二、河北道二十四州(后增至29州)

1、孟州

会昌三年(843年)设孟州。

辖县五:河阳,汜水,河阴,温,济源。

2、怀州河内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怀州,天授元年(690)改为河内郡。

怀州,隋河内郡。武德二年(619)置怀州,天授元年,改为河内郡。乾元元年,复为怀州。

辖县五:河内,武德,获嘉,武陟,脩武。

3、魏州魏郡

魏州,隋武阳郡,武德四年设魏州。天宝元年,改为魏郡。乾元元年,复为魏州。

辖县九:贵乡、元城、魏、馆陶、冠氏、莘、临黄、朝城、昌乐。

4、博州博平郡

博州,隋武阳郡之聊城县。武德四年置博州,天宝元年,改为博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博州。

领县六:卿城,博平,武水,清平,堂邑,高唐。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6)

5、相州邺郡

相州,隋魏郡。武德元年置相州总官府,领八县。天宝元年,改为邺郡。乾元元年,复为相州。

县六:安阳,汤阴,林虑,尧城,临漳。

6、卫州汲郡

卫州,隋汲郡,武德元年设卫州。天宝元年,改为汲郡。乾元元年,复为卫州。

领县五:汲县、卫县、共城、新乡、黎阳。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7)

7、贝州清河郡(治今邢台市清河县)

贝州, 隋清河郡。武德四年置贝州,天宝元年,改为清河郡。乾元元年,复为贝州。

领县:清河,清阳,武城,经城,临清,漳南,历亭,夏津。

(其中清河、清阳、经城、临清等4县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8)

8、澶州

武德四年析黎州之澶水,魏州之顿丘、观城置。贞观元年州废。大历七年复置。

领县四:顿丘,清丰,观城,临黄。

9、邢州巨鹿郡(治今邢台市襄都区)

邢州,隋襄国郡。武德元年设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罢总管府为邢州。天宝元年,改为钜鹿郡。乾元元年,复为邢州。旧领县九,后省青山县。

领县八:龙冈、沙河 、南和、钜鹿、平乡、任 、尧山 、内丘、(青山)。

(邢州巨鹿郡所辖八县均在今邢台市境内)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19)

10、洺州广平郡

洺州,隋武安郡。武德元年改为洺州,天宝元年改广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洺州。

领县六:永年,平恩,临洺,鸡泽,肥乡,曲周。

11、惠州

惠州,永泰元年永泰元年(765年)于淦阳县置磁州。天祐三年更名惠州。

领县四:滏阳,邯郸,武安,昭义。

12、镇州常山郡

 镇州,隋恒州,领五县,州治石邑。武德四年徙治所于真定,天宝元年,改为常山郡,领县九。乾元元年,复为恒州。初领5县,天宝后改领9县,乾元后改领11县。

县十一:真定,槁城,石邑,九门,行唐,井陉,平山,获鹿,灵寿,鼓城,栾城。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0)

13、冀州信都郡

冀州, 隋信都郡。武德四年改为冀州,天宝元年,改为信都郡。乾元元年,复为冀州。旧领县六,天宝后领县九。

领县九:信都,南宫,堂阳,枣强,衡水,阜城,蓚,武强、武邑。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1)

14、深州饶阳郡

深州, 武德四年置深州,天宝元年改为饶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深州。

领县四:饶阳、安平、鹿城、陆泽。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2)

15、赵州赵郡

赵州,隋赵郡,武德元年改为赵州,初治柏乡,四年徙治平棘,天宝元年,改为赵郡。乾元元年,复为赵州。

领县八: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3)

16、沧州景城郡

沧州,隋渤海郡,武德元年设沧州,天宝元年,改为景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沧州。初领3县,天宝后领7县。

县七:清池,盐山,长芦,乐陵,饶安,无棣,乾符。

17、景州

景州,贞元三年析沧州之弓高、东光、临津置。长庆元年州废,二年复置。大和四年,州又废,景福元年复置。

领县四:弓高,东光,临津,南皮。

18、德州平原郡

德州,隋置德州,又为平原郡。武德四年复置德州,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

领县六:安德、长河、平原、平昌、将陵、安陵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4)

19、定州博陵郡

定州,隋博陵郡,又复为高阳郡。武德四年复置定州,天宝元年,改为博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定州。

领县十:安喜、义丰、北平、望都、曲陽、陉邑、唐、新乐、无极、深泽。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5)

20、易州上谷郡

易州,隋上谷郡,武德四年设易州,天宝元年,改为上谷郡,乾元元年,复为易州。

县六:易、容城、遂城、涞水、满城、五回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6)

21、幽州范陽郡

幽州,隋为涿郡,武德元年幽州领八县,设总管府。天宝元年,改范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幽州。

县九:蓟、幽都、广平、潞、武清、永清、安次、良乡、昌平,

22、涿州

本幽州之范阳县,大历四年(769年)置涿州。

县五:范陽,归义,固安,新昌,新城。

23、瀛州河间郡

瀛州,隋河间郡,武德四年设瀛州,天宝元年,改为河间郡。乾元元年,复为瀛州。

县五:河间、高陽、平舒、束城、景城。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7)

24、莫州文安郡

莫州,本瀛州之鄚县,景云二年(711年)置鄚州,天宝元年,改为文安郡。乾元元年,复为莫州。

县六:莫、清苑、文安、任丘、长丰、唐兴。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8)

25、平州北平郡

平州,隋北平郡。武德二年,改为平州,天宝元年,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平州。

县三:卢龙、石城、马城。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29)

26、妫州妫川郡

妫州,隋涿郡之怀戎县。武德七年,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名妫州,天宝元年,改名妫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妫州。

领县一:怀戎。

27、檀州密云郡

檀州,隋安乐郡,武德元年,改为檀州。天宝元年,改为密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檀州。

领县二:密云,燕乐。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30)

28、蓟州渔陽郡

蓟州, 开元十八年,分幽州之三县置蓟州。天宝元年,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蓟州。

领县三:渔陽,三河,玉田。

在清朝时河北省有几个府(唐代的河北道辖一府29州)(31)

29、营州柳城郡

营州,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领柳城一县,设总管府。天宝元年,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营州。

领县一:柳城。

河北省名由来

“河北”是个古老的名称,最早以地域名称见诸于战国史籍,河北地处黄河以北,所以历代多称此地为河北,名字里的“河”指的是黄河。唐朝设置河北道,河北二字正式成为大行政区的名称,宋金时期设置河北路,元明清三代河北省为畿辅之地,分别称作中书省、京师、直隶,中华民国建立,仍设为直隶省,1928年民国中央政府迁驻南京,直隶不再是畿辅之地,失去了原来较其他省更重要的政治地位,南京中央认为直隶省名不符实,由此改省名被提上日程,因河北省自古位于黄河下游以北,唐代曾设河北道,宋金曾河北路。故此省名由直隶省改为河北省。1928年6月20日,国民党政府决定,直隶省改称河北省,从此,“河北”作为一级政区名称再度登上历史舞台。

“河北”一词起初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地域约定俗成的称呼。

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周礼·职方》中有“河北之地”的记载。

《战国策·赵策三》则有“赵有河北,齐有河东”。

《尔雅·释丘》记载:“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此书还记载刘邦对项羽所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当时“巨鹿”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内。

《隋书·五行志》记载:“仁寿二年,河南、河北诸州大水”。“河北”,指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唐代初期,“河北”开始成为全国一级大行政区的名称,沿袭到宋、金两朝。《旧唐本·地理志》记载:“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

根据“山河形便”的命名原则,在黄河以北设道,名曰“河北道”,这是顺理成章的。这是“河北”成为一级大政区名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