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曾在农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山坡下或者某片沙地上看见很有趣的一幕,那里地面上有很多个小小的漏斗形流沙坑。当你慢慢地用手指将它挖开,不一会儿就有一只长着触角的灰色小虫子跑出来。这种小虫不咬人,放在手心里它还会不停地倒退着走,于是手心被它弄得痒痒的,让人想笑。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1)

这种小虫是很多农村孩子小时候的“玩伴”之一,而它的名字很多,地区不同叫法也不同,在我们那里就叫“老倒”,不知在你的家乡管它叫什么?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老倒”充满了好奇,但对它的了解却仅仅停留在“会挖流沙坑”、“倒着走”的层面上,直到长大后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真正对这种“奇葩”小虫有了一些了解。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2)

“老倒”其实是我们那边对它的俗称,它的学名其实是穴蚁蛉或沙牛,还有诸如沙虱地牯牛、地沙虫、倒退虫等别称。沙牛是它的幼虫状态,它的成虫状态会变为脉翅目的蚁蛉,可能有人会把它跟蜻蜓混淆。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3)

的确,从形态上来看它们真的挺相近,都具有长长的透明状翅膀,细长的身体。但,蚁蛉头上有明显的触角,多在夜间活动,而蜻蜓的触角非常小,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蜻蜓多在白天活动。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4)

沙牛是一种掠食性很强的动物,它的头部前面长着一对像钳子一样的嘴,钳子上还长有尖锐的小刺,身体呈现一个扁椭圆型。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5)

“流沙陷阱”

沙牛建造的流沙陷阱工程堪称完美。它们一般会将工程选址在避雨背风处,用一个圆形的凹槽标出选定的地点,然后沙牛开始向后爬行,用它的腹部作为犁铲起土壤。借助前腿的帮助,它把一堆堆松散的沙子连续地放在头上,然后猛地把沙子从工程现场扔出去。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6)

就这样,沙牛逐渐地从圆的外圈走向中心。随着它一圈又一圈地缓慢移动,漏斗状陷阱逐渐变得越来越深,直到坡角达到临界休止角(即砂土能保持的最陡角度,稍有扰动就处于垮塌边缘),坑内全是细沙粒。

沙牛在建造流沙陷阱时,通过螺旋状的挖掘方式,将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降到了最低。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7)

在捕猎时沙牛会潜伏在自己的小流沙陷阱中心,隐藏在沙子下,露出它的嘴。一旦猎物掉入陷阱短时间内很难爬出去,而沙牛会以最快的速度接近猎物,用钳子抓住猎物拖入沙子内,并向其注入一种特殊消化酶分解猎物的软组织。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8)

如果猎物还在流沙陷阱边缘,并试图努力逃跑,沙牛会用嘴向猎物抛射沙子,至于击不击中猎物倒无所谓,只要可以大范围破坏漏斗状流沙陷阱的平衡,猎物自然会向底部滑落。沙牛捕食过程非常凶猛,被捕食的猎物很难逃脱,所以它还有“蚁狮”的称号!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9)

当然,沙牛相对被动的捕猎方式,让它们只能等到猎物上门才能吃上食物,这也让沙牛必须保证自己足够耐饿。根据中山大学做过的一个实验显示,沙牛在完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113天存活率达到了惊人的94.29%!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10)

沙牛是无害的,既不破坏植物,也不会破坏土壤结构。同时又以蚂蚁等其他小型猎物为食,所以被认为是益虫,不需要被控制。如果你觉得它们有趣,可以观察它们建造陷阱和捕捉猎物。

山顶上有一个神奇的小水池(一个个的小沙坑)(11)

也可以试着把它们从沙坑里挖出来,挖出来的沙牛会试图倒退着逃跑,它们和沙子的颜色一样,你可以近距离观看它超大的钳子。观察结束后,一定要记得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样它就会再次开始流沙陷阱工程了……话说,沙牛是你的童年玩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