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番茄保护地栽培中的重要病害,各菜区都发生,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灰霉病发展迅速,危害日益严重,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高达50%左右。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吧!

症状

该病可危害茎、叶、花、果,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

叶片染病后,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为浅褐色,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边缘逐渐变为黄色,以后叶片干枯,表面产生灰色霉层。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

叶片被害初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2)

叶片被害背面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3)

叶片被害中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4)

叶片被害后期症状

残花感病,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霉层,并引起落花。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5)

花被害初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6)

花被害中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7)

花被害后期症状

茎部染病后,先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斑,潮湿时病斑长出绿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8)

茎被害初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9)

茎被害中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0)

茎被害后期症状

果实染病,先从花器开始,残留的柱头或花瓣被侵染后向果柄、果面扩展,被害处果面变成灰白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病果一般不脱落,失水后变硬。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1)

果实被害初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2)

果实被害中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3)

果实被害后期症状

灰霉病有效防治方法(灰霉病很顽固难根除)(14)

叶柄被害症状

病原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灰葡萄孢菌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3-30℃之间都能生长,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在5℃以下及30℃以上,灰葡萄孢菌生长缓慢。灰葡萄孢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0℃下1h。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8-32℃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左右。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但淹水条件下不利于孢子萌发。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当空气相对湿度≥80%,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当空气湿度低于80%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灰葡萄孢菌孢子或菌丝的最适侵染温度为12-17℃。在室温条件下,灰葡萄孢菌的致病力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强。处于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85%)8h,灰葡萄孢菌能成功造成侵染。在20-25℃和多雨高湿条件下,灰葡萄孢菌菌丝生产快、菌核形成早。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别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传播途径

(1)从农事操作、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侵入;(2)底部叶片受肥害后,从叶边缘感染病菌;(3)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致使病菌侵入;(4)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病;(5)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6)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7)灰霉病菌从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8)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发病条件

(1)低温:病菌在2—31℃范围内均可发生侵染危害,但最适宜温度为15—20℃,冬季温室内的气温较低,番茄容易发生灰霉病。

(2) 高湿:温室内由于浇水过勤、浇水量大。大水漫灌使室内空气湿度过高,达到90%以上,而且早上棚内露水过多,都易造成灰霉病的发生。

(3) 通风透光不良:温室内番茄栽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或缺乏、绑架、打杈、除老叶黄叶不及时,管理粗放,放风排湿不好等,均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摘除花瓣:花瓣和柱头是西红柿灰霉病菌最初侵染的部位,随病情逐渐发展到幼果,发病的花瓣落到叶片上,常引起叶片发病。因此在番茄坐果后及时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可阻断灰霉病病菌的初侵染点。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2、高温闷棚:通过温湿调控,创造一个有利于番茄生长而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生态环境。上午把棚温提到31~33℃,达到34℃放风。中午放风,使下午温度降至25℃以下,20℃时关闭通风口。晚上保持13~15℃。要在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立即闭棚提温,33℃以上焖1小时放风排湿。

3、带药喷花:蘸花会加速灰霉病的传播,蘸花药里加上千分之一的异菌脲,当番茄一个花穗上的花3开2裂时,喷花1次即可,花瓣向后翻转,花瓣大多自动脱落,坐果防病效果显著。

4、浇水前施药:浇水后容易引起病害大发生,烂果严重,所以要先喷药,第二天才能浇水。喷药的重点是花和幼果。

5、清洁田园: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摘除,防止散发病菌。番茄收获后应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毁深埋,减少病源基数。

6、药剂防治

发病前,要定期预防,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咪鲜胺锰盐悬浮剂1200倍液,2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药剂喷雾,一般每7~10天喷一次,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定期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几个配方进行防治:

26%嘧环·啶酰菌悬浮剂,该配方是由6%嘧菌环胺 20%啶酰菌胺复配而成的,为兼具长效的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病原菌细胞中蛋氨酸的生物合成和水解酶活性,并抑制病原菌体呼吸作用,每亩用40~60毫升,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葡萄、黄瓜、番茄等作物的灰霉病。

38%唑醚·啶酰菌胺悬浮剂,该配方是由25.2%啶酰菌胺 12.8%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具有内吸性,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治抗性灰霉病,用40-60毫升/亩,能有效控制叶片中的病原孢子,兼具预防作用,持效期长。效果突出。

50%嘧霉·啶酰菌水分散粒剂,该配方是由40%嘧霉胺 30%啶酰菌胺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发病严重时,每亩用40~60克,兑水均匀喷雾,对葡萄、黄瓜、、观赏菊花等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灰霉病抗药性强,每次用药必须要交替使用,每5~7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喷药的重点是果实的两头。喷药前把残留的干花瓣、病花、病叶、病果清理干净,第一次用药要喷的均匀细致。要求植株的上下、叶子的正反面、果的两头、地面地膜、走道沟都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