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1)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2)

所谓的氛围感,伴随着合适的时间点在社交媒体PO图的属性而来。

文 | 王卓娇

眼下正是举国大部分地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季节。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朋友圈小红书等等社交媒体上那些蠢蠢欲动的青年们又开始了打卡行为,比如说,苏州的朋友拍下了一树金黄,并配文称:那些被你遗忘了的岁月,它们都替你记得。广州的朋友逃离26°的暖秋北上,在韶关横岭满地落叶的小径上感慨秋天适合散步。他们的主题都是同一个:银杏叶黄了。

若问秋天和什么最配,杨欢一定会说银杏叶和桂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位95后女孩迷上了那些非常具有季节属性的风物,而她身边的朋友们也热衷此道,并且她们从不认为这是叶公好龙式的一时兴起,杨欢觉得和氛围感有关。

杨欢所谓的氛围感,伴随着合适的时间点在社交媒体PO图的属性而来。就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3)

“连奶茶都对桂花下手了”

“当我们谈论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时候,如果这杯奶茶没有加桂花,那就失去了灵魂以及谈论秋天的资格。”杨欢以此为开场白,谈到最近经常光顾的奶茶店推出各种以桂花为噱头的新式茶饮。她甚至在咖啡馆喝到了“桂花冰美式”,第一次惊为天人的口感,在她第二次购买时,看到店员不过是在冰美式里冲入桂花茶之后“完全幻灭了”。杨欢说,她在拼多多买来干桂花,尝试自己做手冲咖啡时用桂花茶代替滚水,但始终觉得自己做的味道不如咖啡馆,毕竟人家是专业咖啡师。但意外发现做法大同小异,杨欢顿时觉得这杯价值20块钱的桂花冰美式不过尔尔,就连作为社交媒体打卡的属性都不如自己做“来得香”。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4)

以桂花茶做底的桂花冰美式

和杨欢的“周边型”打卡不同,上海人邱哲更喜欢“真香”型打卡,也就是必须亲自闻到桂花的香味,谓之“真香”。

但由于今年不寻常的天气,桂花一再推迟了它们在全国各地绽放的时日,这要是在往年,国庆假期就有游客在杭州满觉陇品桂花龙井、吃西湖醋鱼了。

邱哲在豆瓣自言自语:勿晓得今年桂花还会开伐。

他也去网上搜索“2021年桂花为何迟迟没有开”,意外获得马鞍山市园林处园林管理科科长马跃红的答案:

“桂花开花需要环境温度的适宜才能催生花蕾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桂花的花蕾孕育要在气温较低大约17~18度左右的环境连续十来天之后才能出现花蕾。今年桂花迟开,主要和近期气候有关,天气干燥,一直无有效的降雨是影响桂花开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天气持续晴热高温也会干扰桂花花芽正常分化。”

这时候,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而当一夜秋雨过后,降温的上海正式入秋,邱哲闻到了从窗外飘来的带着凉气的桂花香。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往下细分则有几十个品种,花期都不一样,例如四季桂顾名思义一年四季都会开花,所以叫四季桂。据上海市植物园记录,2020年的超长梅雨带来了上海植物园有记录以来最早的早银桂花开(7月20日);而今年9月21日开放的早银桂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晚的一次开放。

喜迎桂花的日子,邱哲承认这是他一年当中在社交网PO图最多的一段时间,有天他刚走出家门,就看到小区里几个老太太摊开一张床单,接住另一位老太太从树上摇下来的桂花。“我不能说她们有没有素质,但这种行为也充满了生活气。”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5)

一支在地上捡到的桂花,邱哲猜测有可能是被人摇下来的

邱哲喜欢在社交网记录诸如此类的琐碎,却从不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去年,他在豆瓣看到一张照片:春风沉醉的夜,昆明街头,一位摆摊卖水果的大哥戴着口罩在满树樱花下举手机自拍。“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邱哲说他变得柔软,他开始在社交网分享那些闪着人性微光的内容。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6)

没有一片银杏叶能逃过他们的Plog

当邱哲把收集到的桂花都酿成桂花酒封坛以后,他收到了上海市公布41条“落叶不扫”景观道路的推送。

银杏季来了。

人们把银杏的种子叫白果,在粤语里,“食白果”意味着白忙活。白果以食材出现在广州人的餐桌上,白果炖鸡,可以健胃补脾、降脂降压。

但是在广州街头却并不常见银杏树。每到广州的秋冬,孙洁就会想起诗人沈浩波写的,他广州的朋友带着零上20°的优越感指给零下1°的他看那满街的绿树。

孙洁自幼在西安长大,对她来说,大西北那“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秋天早已见惯不怪。然而自从她来到广州这个四季并不分明的城市上大学,她开始怀念所有带着深深的古都印记的季节。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7)

西安街头的银杏树

去年11月底,孙洁休年假回西安,她在街头四处搜罗落下的银杏叶,甚至去距离西安市区几十公里的古观音禅寺参观1400年前唐太宗亲手种下的银杏树。她把捡到的银杏叶做成标本并用镜框裱起来,完成这一切之后,她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甚至Instagram都PO了图,“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孙洁一开始这么写,几秒种后,她删掉了这些“酸溜溜的诗句”,换成:来自老家西安的银杏叶。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8)

“深秋温柔起来,天穹且与银杏私语凭肩”,小红书和微博均与时俱进地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银杏叶文案”。孙洁说: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她还去百度了“凭肩”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是错别字或生造词,没想还真有”。曾经她也会花很多心思在朋友圈文案上,只不过有次一位朋友评论她“真.文青”,她觉得那是阴阳怪气的嘲讽,“文艺青年在我看来就是骂人的称谓”,于是她放弃绞尽脑汁的原创,更不愿意到小红书复制粘贴,“我就发个图吧,谁爱看谁看不看拉倒”。

孙洁最近在抖音刷到很多将银杏叶做成玫瑰花束的视频,她本来也想试试,但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说不定暴殄天物,把那些好不容易收集来的银杏叶弄坏了”,听说成都已经有花店在贩卖这种“抖音同款”,价格138-188元不等。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9)

抖音上的”银杏花束“制作教程

一些电商平台也上架了银杏叶花束,5朵成品售价59.9,同时也有DIY素材出售,包括黄叶和新鲜绿叶,以及包装纸、接花棒、文字祝福卡片和麻绳等装饰品。

有商家表示,街上随意捡拾的银杏叶并不适合用来做成花束,选取叶片的原则只有一个——颜值为王道,要干净没有破损,每一片的大小也不能差太多。所以商家会统一找渠道商供货,一片叶子0.1-0.2元不等。这也引申出一些商家的宣传slogan:“连落叶都是被挑选过的,更何况我呢”。

当人们对银杏的喜爱让商家嗅到商机,他们便炮制出“‘银’为有你,三生有‘杏’”的概念。如此包装,年轻人们也很愿意用银杏叶花束来表达爱意。

陈亚将网购的银杏花束第一时间带到空旷的大学城拍照打卡:举在手中自拍、放在共享单车车篮里摆拍、和闺蜜手捧拍……最终,她仔细挑选出适合发朋友圈的九宫格。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比“好看”更重要,这束高颜值的银杏叶花在广州降温之前的周日丰富了她的朋友圈,哪怕之后它会被束之高阁,但它也已经完成了自己赋予秋天的“氛围感”。

经历了周一一场降温之后,周末的广州气温重回零上20°,但随着全国各地寒冬到来,桂花和银杏叶最终都会退场。而杨欢他们也将继续追求着冬日氛围感,到那时,他们的Plog里也许会出现初雪、热辣辣的火锅,一杯星巴克圣诞特饮,以及白居易那句出现过很多次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为保护隐私,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END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10)

银杏ins(年轻人的社交网氛围感)(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