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按照果型可以简单分为大果型和小果型两大类型。与大果型南瓜相比,小果型南瓜生育期相对较短,早熟,每株可结多个果,果实较小,外形亮丽,兼有食用和观赏双重功能,嫩瓜清脆、熟瓜粉甜,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 高效栽培技术

1.1 栽培季节

东莞地区1年可种植2茬。春季露地栽培最适宜播种期为2~3月,宜采用催芽育苗移栽;秋季露地栽培最适宜播种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

1.2 整地及施足基肥

选择前茬没有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地块。定植前先深翻晒白土壤,每亩施生石灰25~50 kg,然后打碎耙平,作深沟高畦,一般畦高30~50 cm,畦宽90~100 cm,沟宽20~30 cm。基肥以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每亩施腐熟猪、牛、鸭粪500~800 kg或花生麸75~100 kg、三元复合肥40~50 kg、过磷酸钙50 kg,可以在畦中间开深沟集中施,或深翻时撒施于整个田块,撒施后用机械或人工拌匀,铺上设施滴灌设备,并加盖黑膜或黑色无纺布防杂草及保水肥。

1.3 育苗

{1}育苗设施。小果型南瓜的育苗设施主要包括催芽保温用的恒温箱,用于保温、防雨和遮荫的温室(大棚)、小拱棚、简易棚或防雨棚,用于装营养土的营养杯或穴盘。

{2}育苗土准备。小果型南瓜的育苗土可以选择泥炭土、椰糠、珍珠岩等专用育苗基质,也可自配。自配时一般选择无病虫源且3年以上未种植瓜类蔬菜的优质田的表土或塘泥、椰糠(菇渣)和腐熟有机肥按6∶3∶1的比例配制堆沤,每1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三元复合肥0.5~1.0 kg,装盘备用。

{3}种子处理。为了减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需要进行晒种或温汤浸种,以杀灭部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幼卵、病毒、病菌等。温汤浸种常使用55℃温水浸种10~15 min,待其自然冷却后,用清水继续浸种4~6 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若在早春播种,环境温度较低,浸种后最好进行恒温催芽,将洗干净的南瓜种子用纱布包裹保湿,放置在28~30℃的环境中,待有一半以上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若在秋季种植,播种时环境温度较高,浸种后可不用催芽,直接育苗。

{4}播种及苗期管理。播种前先将育苗基质或营养土淋足水,在基质上打1个比种子略大的浅穴,放入种子,每穴1~2粒。播后盖上薄基质或营养土,淋足水,再在上面加盖薄膜保温保湿或遮阳网遮荫降温。子叶出土后及时揭开薄膜或遮阳网,观察出苗情况,及时摘除“种子帽”,以免影响南瓜苗子叶伸展。

水分应按“早水早淋、晚水晚淋”的原则进行,不宜在中午高温时淋水,且淋水量不宜过多。中午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防高温高湿造成徒长及猝倒病的发生。苗期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喷雾1~2次。苗期注意控温控水,防止幼苗徒长,一般日温不超过30℃,夜温不低于15℃。

1.4 定植

南瓜苗长至2叶1心时为最适定植期。定植时选择生长一致、比较粗壮、子叶完好、叶色青绿、无病虫害和下胚轴短的幼苗进行定植。定植宜在晴朗的下午或清晨进行,带营养土或基质定植,株距为60~80 cm,亩种植600~1 000株。

1.5 田间管理

{1}水分管理。定植后瓜苗进入缓苗期,生长较缓慢,需水量不大,不宜淋过多的水,以免影响新根生长,或引发烂根或猝倒病。缓苗结束后,需水量慢慢加大,可根据天气及生长情况决定淋水的次数,晴天一般1~2天淋水1次,阴天不淋水。开花前保持土壤湿润,开花坐果期适当浇水,果实膨大期保持水分充足。南瓜生长过程中,也需做好防涝工作,每次大雨过后须检查田间积水排放情况,确保雨停水退,避免环境过于潮湿引发病害。

{2}施肥管理。小果型南瓜需肥量较大,其需肥特点是前轻后重,一般在施足基肥的同时,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追肥。

缓苗期一般不施肥,待缓苗结束后即可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如用水溶性肥料结合浇水一起施用效果更佳。小果型南瓜进入伸蔓期,每667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 kg,促进伸蔓,增加植株营养积累,利于雌花形成和坐瓜。雌花开放后,控肥控水防止植株徒长。当果实长到0.3~0.5 kg时,应加强肥水管理,促果实膨大,每667亩施三元复合肥、氯化钾各5~10 kg。每收1次瓜施1次肥,连续追施3~4次。

追肥时应注意:一是不要在下雨时或连续下雨后施肥;二是不要偏施氮肥(尤其是速效氮),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否则会影响小果型南瓜品质。

{3}搭架。南瓜匍匐生长容易造成烂果,因此小果型南瓜多采用搭架栽培,搭架方式分为“人”字架和平棚架。“人”字架,一般以3 m左右的竹竿沿畦边对称斜插,在竿高2/3处交叉,用长竹竿连接各交叉点;“人”字架搭建简单、成本低、便于农事操作,在大田生产上使用较多。

平棚架,一般以竹或木为柱,高1.8~2.0 m,以竹或木为顶部框架,按30 cm距离铺粗竹竿搭成顶棚;平棚架搭建较复杂、成本较高、不便于农事操作,但便于观赏瓜果、容易采摘,在家庭农场等休闲采摘园使用较多。

{4}整枝。小果型南瓜主侧蔓均可以结瓜,整枝可以采用单蔓或多蔓整枝法进行。单蔓整枝法是在现瓜前采取单蔓进行整枝,在瓜苗上架前应摘除所有侧蔓,保留主蔓生长及结果。多蔓整枝法是在瓜苗5~6片真叶时打顶,选留2~3条粗壮的侧蔓,侧蔓上均不再留孙蔓,直接上架。生产上推荐单蔓整枝法,在种苗数量不够的情况下可采取多蔓整枝法。

{5}引蔓。每株苗用1根竹竿或1条绳引蔓上架。

引蔓可以采用2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上蔓法,即当瓜苗开始伸蔓时便将瓜苗靠在竹竿或绳上让其向架上生长,春植雨水较多时宜采用此法;另一种是缓苗上架法,即瓜苗引蔓后先不上架,而是让其在地上爬行至现第一雌花时才引蔓上架,秋季栽培时因雨水少、日照长、温度高,雌花出现节位高,可采用缓苗上架法。上架时可用稻草或绳将蔓固定在竹竿或绳上让其直立向上生长。

{6}人工辅助授粉。为提高坐果率,可在开花期每天7:00~9:00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将当天开放的雄花摘下,往雌花的柱头上轻轻抹一下即可,1朵雄花可涂抹2~3朵雌花。人工辅助授粉坐果后,及时把膨大慢和畸形的果摘除。

1.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并做到因时、因地、因境制宜,优先考虑应用非农药防治方法。非农药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轮作、及时清园、土壤消毒、种子消毒、选择抗病虫品种、悬挂诱虫板和诱捕器、安装防虫网、释放天敌等。

{1}主要病害防治。小果型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等。

白粉病可用29%吡萘·嘧菌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或每667亩使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 g进行烟熏。

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制成药土,在播种或移栽时施入。

{2}主要虫害防治。小果型南瓜的主要虫害有斑潜蝇、瓜实蝇、白粉虱、蓟马等。

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75%西维因(甲萘威)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喷雾。

瓜实蝇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白粉虱可选用1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3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还可以加上一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白粉虱成虫有较好的触杀作用。

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3 000倍液、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 000倍液、25%吡蚜酮悬浮剂2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7 适时采收

小果型南瓜的嫩、老瓜均可采收。嫩瓜一般在开花授粉后15~20天时采收;老瓜一般在开花授粉后35~40天、果实表皮变硬时采收。

2 优势品种推荐

小果型南瓜是近年新兴的南瓜类型,适合目前东莞地区推广的品种有翡翠南瓜、粤蜜小南瓜、甜蜜小南瓜、香芋南瓜、香蜜小南瓜、鳄鱼南瓜、贝贝型南瓜、日本甜栗、甜面南瓜、奶油南瓜等。

2.1 香蜜小南瓜

南瓜要怎么种植才能高产(这份小南瓜种植宝典太实用了)(1)

杂交一代品种。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季98天、秋季87天。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第一雌花节位15.5~19.4节,雌性较强;瓜扁圆形,瓜皮棕黄色有绿斑;单瓜质量1.1~1.4 kg,肉色橙黄,瓜肉厚2.8~3.1 cm,瓜形美观,品质优;总糖含量5.4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77%,淀粉含量7.23%,维生素C含量23.6 mg/g。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

2.2 香芋南瓜

南瓜要怎么种植才能高产(这份小南瓜种植宝典太实用了)(2)

中早熟品种,耐热,耐湿能力强,抗病性强,植株长势旺盛,分枝能力中强,主、侧蔓均可着生雌花,主蔓16节左右开始着生雌花,雌花多且易坐果,果实膨大较快。果实葫芦形,果皮青绿色,有不规则小块淡色散斑,单瓜质量2 kg左右。成熟瓜皮橙黄色,有深绿色花纹,成熟瓜肉金黄色,肉质致密,水分少,味香,成熟老瓜具有浓郁的香芋味,品质佳。

2.3 翡翠南瓜

南瓜要怎么种植才能高产(这份小南瓜种植宝典太实用了)(3)

杂交一代印度南瓜。早熟,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第一雌花节位8节左右。瓜扁圆形,瓜皮绿色有浅绿斑;单瓜质量约1.2 kg,肉色橙黄,瓜肉厚约2.3 cm;含总糖4.19%,可溶性固形物7.4%,淀粉0.6%。丰产性较好,品质优,瓜形美观,适宜广东省春、秋季种植。

免责声明:图片、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商业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