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人,明朝抗倭名臣,从政一生深受王阳明《心学》影响,谥号襄懋。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1)

胡宗宪进士出身,任益都、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嘉靖三十年,胡宗宪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十余年宦海生涯,胡宗宪一步一个脚印依靠着扎实的政绩逐步攀升。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明世宗任命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来到浙江之后,胡宗宪才真正开始了其一生中最为波澜壮阔的时期,也就是浙江这个地方成就了胡宗宪,使他的名字刻在了大明名臣榜单之上。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2)

一、攀附权贵青云直上,追求的是施展才华的平台

胡宗宪是一个从底层依靠政绩逐步擢升起来的,正是这样的从政经历使得他和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读书人有着显著的差异。他更注重实际而不贪图虚名,更务求实效而不追求富华。

担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期间,胡宗宪结交上了工部右侍郎赵文华,而赵文华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严嵩、严世藩父子擅权多年,原本像胡宗宪这样官声极好的官员大都纷纷与严党划清界限,但是胡宗宪没有!

在胡宗宪的眼中,通过赵文华搭上严嵩是一步绝佳的好棋!这样自己就拥有了快速晋升的资本,自己在朝中更能得到强援,自己也将跨上更大的平台,使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

而当时赵文华奉旨在浙江办差,却因为浙江官员的处处掣肘而陷入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文华顿时和胡宗宪一拍即合,两个人联手先后在政治斗争中击败了闽浙总督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华。

而这两个人在胡宗宪眼中虽然算得上是好官,但是从能力上来讲根本不堪胜任剿平倭寇稳定东南的大人,真正能够完成这一伟业的只有他胡宗宪一个人而已,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主政浙江!所以对于胡宗宪来讲,这个张经和李天华只不过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只需一脚踢开便可。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3)

二、坐镇东南剿抚并用,注重的是平灭倭患的实效

一个又一个闽浙总督来了又去了,而胡宗宪拽着赵文华这条隐形的“线”,背负着严党的骂名,却又靠着严党的势力快速的提升着自己的官位。直到有一天,由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接任闽浙总督并兼任浙江巡抚,同时还挂兵部尚书衔,有临机专断调动军队之权。

这简直就是为胡宗宪量身打造的职务,军政一把抓,有权调动浙江一切资源为其服务,他知道自己前半生的钻营和心血总算是换来了这样一次放手一搏的机会!是不是严党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留下清名也不重要了,这一刻胡宗宪意气风发,他要大干一场,在大明的历史上深深的刻上自己的名字。

一生都在以平定倭寇为己任的胡宗宪早就对接下来要做什么心中有数,他首先向朝廷推荐名将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部将。鉴于剿倭形势的需要,他赋予戚继光充分的权力,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抵御倭寇的主力。

此外,江南文人沈明臣、文征明、徐文长也投奔到胡宗宪的麾下。其中徐文长在《徐渭集》中将胡宗宪喻为明代“郭子仪”、“李愬”。

同时,胡宗宪水陆并举,建立了严密的沿海防御体系;并且在倭害严重地区大规模的蠲免钱粮,稳定住了局势,避免更多人被苛政逼得没有活路而去当倭寇;另外,他整肃军纪,赏罚分明,为后续平海患打下坚实基础。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4)

另一方面,他同样认识到倭寇为患多年,其本身实力绝不可小觑,单纯以武力剿灭倭寇困难极大。但是他同样也认识到,倭寇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的构成既有汉人也有倭人,成分十分复杂。在经过缜密分析之后,胡宗宪决定对倭寇中以王直(一说“汪直”)、徐海为首的两股势力下手,进行分化瓦解。由于王直和徐海二人皆是浙江本地人,朝廷的招抚对他二人的吸引力极大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5)

胡宗宪用罗龙文的反间计一方面引诱徐海归乡,一方面又挑动其部下叛乱,导致倭寇势力在内讧中损失殆尽,徐海自己也身死。其中,名妓王翠翘与徐海的悲剧故事还被写成了古典长诗《金云翘传》,长期在越南地区流传。

由于王直在倭寇中影响力极大,原本胡宗宪准备利用他进一步瓦解倭寇阵营,可惜王直返回杭州时被杭州巡按王本固所杀,这直接打乱了胡宗宪的全盘招抚计划,导致了浙江东南沿海与倭寇的全面开战。

不过在胡宗宪的运筹帷幄之下,戚继光等人率军九战九捷,最终将困扰大明朝几十年的倭患基本荡平。

此时的胡宗宪基本算是走到了人生的巅峰了,他当之无愧为平倭第一大功臣,更位列大明朝名臣的行列之中!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6)

三、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时也,命也

志得意满的胡宗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大功,但是倭寇平定之后自己朝廷的地位却已经不再是那么的无可替代了。

原本这个时候他更应当谨慎小心,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顺境之中所潜藏的凶险。他通过在浙江摊派“提编”等税赋,以及侵吞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巨大的财富,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严嵩倒台了。

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本就是靠扳倒严嵩上位,对于严党的清算和打击自然是不遗余力。而胡宗宪在徐阶的打压之下被以伪造圣旨的罪名蒙冤入狱。

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他却没有等到最后的结果,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在狱中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7)

胡宗宪的一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他私德有亏、奢侈贪污,他为了获得权力不惜攀附权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又是一个真正的能臣,其鼎定大明东南的不世功勋远远胜于那些只知坐而论道满口仁义道德的“清流”。

同样我们要为那个时代感到悲哀。胡宗宪如果不曾攀附权贵,他根本就走不到主政东南浙江的位置上,他如果不疯狂聚敛钱财,自然没有资金去协调各方,也没有资产打造抗倭的强军,当然也根本不可能平定倭患。而他成就大功之后,先前这些不择手段的作为却又将他最终送上了绝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天下的事坏就坏在这里!造就胡宗宪的是大明,毁灭胡宗宪的也是大明!

悲呼!胡公宗宪一生终究瑕不掩瑜,大明名臣当之无愧!

权谋之策(权谋之下是炙热的忠贞和不屈的英魂)(8)

另外补充一点,胡宗宪著有一部《筹海图编》,这是研究明代海防和抗倭斗争的一本重要文献,而更为重要的是,书中第一次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东南沿海诸多岛屿列入大明防区,可以说,这部书证明了钓鱼岛在明代就已被成为中国领土了。这也是胡宗宪的功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