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首《沁园春·雪》横空出世,举国震惊。

世人皆知毛主席才华非凡,然而在人们拜读《沁园春·雪》之后不禁发出感慨:毛主席之文学造诣,或许永远没有顶峰。

尽管后人争相模仿,却依旧无法超越《沁园春·雪》带来的震撼。《沁园春·雪》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只有毛泽东主席才能够写出这样流传千古的佳作?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2)

横空出世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顺利到达陕北。彼时红军需要完成中央在西北为革命大本营奠基的任务,然而那时候国民党依旧虎视眈眈,形势十分严峻。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向外发展扩张,巩固和扩大陕北根据地,改变困难的局面。

那时候毛主席提出了东征的主张,有人则表示反对。人们认为中央红军如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存实力,继续东征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毛主席力排众议,将东征的益处一一列举出来,最终赢得了其他干部的支持。12月,已经站稳脚跟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东征部队组建完成。

1936年,毛主席亲自率领军队,开辟华北战场,展开与日军的对抗。1月2日,部队来到了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进行了休整,并发布了《东征宣言》,同时红军将奔赴抗日的消息告诉了全国人民。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3)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彭德怀的指挥下从陕北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意外的是,此次东征遭到了阎锡山晋绥阻挡,红军只能撤回。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此次东征的不了了之是一种遗憾,然而对于毛主席个人来说,此次经历却是宝贵的财富。

红军在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进行休整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雪。北国雪景雄浑壮阔,毛主席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沁园春·雪》

事实上毛主席在1936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沁园春·雪》,然而这首诗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候却是在1945年。在此期间,毛主席并没有同任何人提起《沁园春·雪》,众人也不知道毛主席做了这首词。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4)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次展开对峙。为了争取和平与民主,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在重庆会谈期间,毛主席见到了众多的民主爱国人士,柳亚子就是其中之一

9月6日,毛主席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之下见到了柳亚子。柳亚子一直十分喜欢毛主席的诗词,于是毛主席就将《七律·长征》赠送给他。10月4日的时候,毛主席写信致柳亚子,柳亚子有感而发,也做了一首诗。两日后,柳亚子又“以诗代柬”,将“感赋二首”送毛泽东。

接到柳亚子诗词的第二天,毛主席将自己在1936年创作的《沁园春·雪》重新抄录,回赠柳亚子。拜读完《沁园春·雪》之后,柳亚子欣喜若狂。他感叹道:毛主席的这首词,已经完全可以称之为大作。

柳亚子对《沁园春·雪》赞叹不已,不久之后又写了和《沁园春》同一词牌的词,连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并抄送给了《新华日报》。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5)

彼时《新华日报》已经是中共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纸,因此有着一定的受众。编辑部知道这两首词性质特殊,于是便请求柳亚子稍等片刻,自己向延安请示意见。柳亚子不愿意因请示而耽误《沁园春·雪》的发布日期,于是建议报社先发表自己的文章。

《新华日报》在10月11日发表了柳亚子的词,而那一天也正好是毛主席离开重庆的时间。众人在报纸上只看到了柳亚子的和词,却看不到《沁园春》原本的词,都纷纷好奇地打探。

柳亚子不愿意自己揽功,就将毛主席的原词《沁园春·雪》拿给众人传阅。《新民报》的编辑吴祖光在其他人那里得到了《沁园春·雪》的稿子,因为错漏,抄下来的稿子中少了两三个句子。尽管能大概理解词的意思,却少了美感。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6)

为了得到完整的稿子,吴祖光到处奔波,接连寻找了很多人,将三个版本的《沁园春·雪》拼凑在一起,终于得到了完整版的《沁园春·雪》原稿。

11月4日,吴祖光在《新民报》副刊上发表了《沁园春·雪》,在后边写了热情推崇的话语。11月28日,《大公报》也发布了柳亚子的和词以及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原稿。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便广受赞誉,甚至在民间轰动一时。重庆的各大报刊上纷纷发表众人对《沁园春·雪》的评论,其中大部分都是溢美之词。相关数据显示,当年刊登的《沁园春·雪》的和词超过了50首,评论接近20篇,这在中国的诗词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7)

无人能及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写下的千古绝唱,上片写了北国的雪景,下片抒发情感,情景交融,读起来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其无与伦比的气质更是无人能出其右,至今依旧是古诗词之中的第一梯队。

相传,蒋介石当年看到了这首《沁园春·雪》之后不服气,命令自己手下的文人也写一首,然而众人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超越毛主席。他们一致认为,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表现出来的文采和境界,已经是中国诗词的最高峰。

或许有人十分疑惑,《沁园春·雪》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词,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8)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身处北方之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极目远眺,所见之处茫茫一片,毛主席的一个千字和一个万字就表现出了白雪皑皑的广阔和高远。而千和万两个字,也正是整首《沁园春·雪》的基调。

事实上千和万字在诗词之中十分常见,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和“万”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压倒性的气势,每个读者都能够从这两个字中感受到当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立于茫茫天地间,北国寒风凛冽,大雪飘飘,意境开阔而大气。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9)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放眼望去,长城内外尽收眼底。远远眺望黄河,流水奔腾不息。毛主席在这句话中的豪放体现地淋漓尽致,古今中外竟然无法找到一人能够与其匹敌。就连一向擅长豪放派著作的辛弃疾也只不过是烽火扬州路,与毛主席相比竟然逊色不少

事实上站在毛主席的角度,长城和黄河未必能够看见全景。毛主席之所以将他们写出来,并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心中所想。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0)

毛主席本人的心胸眼界之开阔人尽皆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震撼还历历在目,如今《沁园春·雪》之中的情景与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想要与上天一较高下,毛主席的胸襟和抱负远非其他人能及。欲与天公试比高不是一种自负,而是一种为未来的坚定,既然最高远的目标是上天,人生的何种困难不能克服?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多娇,英雄无数,自己的定位又当如何?天上永远不会存在掉馅饼的时刻,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自己争取。当一个人发展到足够耀眼的时候,无数人都将为之臣服。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1)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帝王更是数不胜数。同样身为帝王,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不同的。有的帝王纵情声色,如烟火般短暂;有的帝王勤政爱民,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

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毛主席一直都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他善于反思自己,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也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之中完善自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以此收尾,给人以无限遐想。尽管前人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与辉煌,那终究只是过去式。

新时代,新征程,每个人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成为同从前的优秀之人一般耀眼的存在。毛主席所说的风流人物,是指每一个为理想生活奋斗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战,永远热血无畏。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2)

独一无二

《沁园春·雪》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为什么只有毛主席才能写出来这样的传世之作呢?

首先,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毛主席曾经做过图书管理员,这让他有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从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毛主席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跟随了他一生。即使在老年的时候,毛主席依旧勤于阅读,从未间断。

从这一方面来看,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在文学上拥有如此成就,在艺术上造诣非凡,与他一生的文化积累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毛主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到达自己心目中的文学高峰。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3)

其次,毛主席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年少的毛主席一直渴望打破旧社会的秩序,建立一个平等的新世界。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已经身体力行,奋战在革命的道路上。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也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成为红色理想的坚定传播者,甚至为此历经艰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主席作为重要人物在党内一直德高望重。随着革命的发展,无数优秀的人加入到革命队伍之中,毛主席也因为种种原因浮浮沉沉。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4)

尽管如此,毛主席却从未想过放弃。在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时候,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一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再次带领着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建立了新中国。

人们常说,艺术作品其实是作者思想的外化,事实的确如此。毛主席的革命和建设的理想崇高而坚定,这种理想在他的各种作品之中都有着深刻的体现。正如《沁园春·雪》中所描述的那样,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十年过去,抛却从前的历史背景,众人依旧热血沸腾。

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雪一经发表广受赞誉)(15)

最后,毛主席作为伟人,其胸襟和见识远远比普通人更加开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那些在封建时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被人们追捧,毛主席却总能够从他们的身上发现缺点。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毛主席从不与其他人相比较,永远忠于自己。正如《沁园春·雪》所说的那样,新时代的新辉煌,必将由今朝的英雄创造。从不沉溺于过去,永远只展望未来,这也是中国在毛主席的带领之下不断向前,从未倒退和颓废的主要原因。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众多优秀代表作品之一,但是人们却在这首词之中看到了他前所未有的决心。时势造英雄,生于乱世之中的毛主席最终凭借着一己之力杀出重围,支撑着他的,一直是高远的目标和希望。

,